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的人生是構建的人生

最美的人生是構建的人生

我們大多數都在努力追求美好的人生。怎樣的人生最美好?是富足的養尊處優,還是簡單的衣食起居?是追求感官滿足,還是清心寡欲?是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還是追求信仰與嚮往不死?我認為,這些都是,也不儘是。在我看來,最美的人生,是構建的人生。

構建的人生是理性的人生

著名學者與作家王小波主張理性與思維的樂趣,他鼓勵人們要不斷學習,增廣知識,求真務實,努力成為一個聰明的人。因為只有聰明的人,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擁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建立理性思維,體驗思維的樂趣。如此以來也才能正確認識世界改造自我。擁有理性思維,也就有能力面對真實的世界,觸及真實的自我,才能正確化解自己與內心的矛盾,協調好個體與整體的差異,並以積極的姿態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轉化個人與世界的衝突。那些生活在理想與虛幻中的人,無法了解現實,更無法知道內心真實的需求。終日活在理想中的人尤如置身於烏托邦的世界,遊盪在脫離現實的幻想中,他們對現實往往是曲解的,對理想也是隨波逐流的。

構建的人生是擁有建設性人格的人生

今年87歲的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著名的市場經濟學者吳敬璉,他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見證了中國社會主義政策與經濟理論的迭代變遷,經歷了中國從動蕩到穩定,再到近40年改革開放與快速發展,至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這期間,他同時經歷了學術的困惑與心靈的陣痛,然而他以構建的姿態積極推行他的經濟理論,不斷為國家為政府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到今天,吳老所推崇的市場經濟,是法制的市場經濟,包括當今經濟學家關於改革的共識:一是確立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二是進入全球化,這都凝聚了吳老不懈的推動與呼籲。這樣的人生是積極有建設性的,同時是富有利他情懷與正外部效應的。

構建的人生是獨立的人生

一提到獨立,或許更多的人會想到經濟獨立,尤其是針對女性,而我這裡談的獨立卻遠不止經濟的獨立,更包括由此演進的人格獨立。獨立人格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的自我提升與成長中,閱歷與思維得以不斷累積,內在價值和能量隨之與日俱增。這樣的女性,認真對待生活與工作,不用再擔心歲月無情,被時代拋棄,更不用擔心沒有人來愛自己。相反,時光會將青澀的女孩打磨成一個有擔當的社會中堅力量,一個堅強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充滿成熟魅力的女性。

擁有獨立人格的人也是樂觀並擁有豐富愛的能力的人

這樣的人不依附,不苛責,不埋怨,能不斷理解現實,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接納不完美的事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職做好自己的本份,同時能體諒他人的難處,極儘可能善待他人。這樣的女性,亦能自然而然能放下對愛情過多的期待,放下對他人的要求,不再感到命運不公,從而內心受到傷害。她既能珍惜生活的饋贈,也能始終嚴於律己,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哪怕在平淡的生活中亦能芬芳如茉莉,燦爛如玫瑰。在人生的任何階段,獨立的女性都能活得漂亮精彩,可圈可點。知名主持人董卿說: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的,活成孩子期待的樣子,不僅男性如此,女性也當一樣。

獨立人格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能把心安放

把心安放,是寵辱不驚,篤定淡然;把心安放,是心如止水的從容,隨遇而安的自如;把心安放,是一如孩子般的純真,內心卻涌動著青年時期的夢想與激情。把心安放的人,是有自知之明之人,不解釋不激進,風動心不為之所動。把心安放,就懂得了感恩與正確的善良。縱然遭遇誤解,甚至是歷經悲痛,依然有能力堅持做自己,也同樣有能力華麗轉身。這是多美的風景!不能把心安放之人,縱然被幸運光顧,獲得了世俗的成功,其表現出來的卻是自大,彪悍,而不是謙虛謹慎。有的人哪怕已經活到知花甲之年,卻依然怨聲載道,終日沉溺在自己製造的噪音與煩惱的封閉世界裡。記得行業里一位成功人士說,無論擁有多少金錢,佔據多大格局,人生終究要歸零,既然如此,那就好好享受生命奮鬥的過程,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多麼務實通達的人生!

善於發現美、感知美與創造美,是一種構建的人生姿態

人生本苦,又何必庸人自擾?在漫長而枯燥的人生旅途中,學會發現美,感知美,創造美,真是太重要了,這也是有趣人生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與常態。同樣切一盤瘦肉,構建的人生態度會儘可能做到厚薄均勻,大小一致;同樣做一碟炒飯,構建的人生姿態會從購買食材到製作成品,皆會提前規划到每一個細節,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全。總之他們不斷在追求極致與完美。著名演員陳道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幾乎每天要彈2-4個小時的鋼琴,哪怕是外出演出,也要帶上家裡的電子鋼琴。除此之外,他還迷上了畫畫與書法,閑暇之餘,還在家中為女兒裁剪衣服,為妻子縫製皮包,把生命浪費在興趣與愛的時光,多麼愜意美好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便是我眼中精緻的人生。

精緻的人生,是簡單的,純粹的,可以是高貴獨特的優雅,也可以是隨風撫琴的沉醉,既能頤養性情,也能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注入色彩與詩意

不能用心對待生活,就算面對詩和遠方,也無法品味箇中滋味。馬馬虎虎的態度不是簡單,那是囫圇吞棗的隨意;大大咧咧也不是隨和,那是對外界感知力的遲鈍,是對待情感的粗糙。如果我們做到同樣的時間不一樣的效率,同樣的效率不一樣的品質,同樣的品質不一樣的美感,就做到了構建的生活姿態。

構建的人生擁有清晰的人生目標,並持之以恆付諸行動

80歲被稱作「中國少年」的王德順,50歲開始健身,57歲創造「活雕塑」,65歲學騎馬,70歲練成腹肌,79歲上T台,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健身,不為人生設限,最終成就他夢想的人生。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寫作之餘熱愛跑步,他不僅把跑步作為有意義的體育鍛煉,還把它當作有效的隱喻。他告訴採訪他的記者,他不僅是在保持跑步的慣性,還志在一面提高參賽經驗,一面將跑步目標不斷提高,哪怕只是一點點。在這樣持續付之行動的過程中,他戰勝了過去的自己。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以理性科學的態度擬定實現的步驟與方法,並為之不懈努力,這樣的人生不可能不美。

構建的人生不分年齡

學生的構建是不斷擴充知識,積極鍛煉身體;成年人的構建是腳踏實地,做好必須做的與應該做的事;老年人的構建是充分享受奮鬥人生的福利,靜看花看花謝,笑看雲捲雲舒,這是多麼好的人生。無論處於哪個生命階段,我們都應當敬畏生命,努力保有健康體魄,保持快樂自我與愉悅他人的能力。

構建的人生也不分貧富與階層

一個皮革匠人把每一隻鞋都當作藝術品對待,每一次縫補都力求耐用美觀,這就是構建的姿態。已經獲得成功的社會精英與名流致力於投入社會事務,關注弱勢群體,積極分享與給予,就是構建的人生姿態;普通職員每天努力做好手頭的工作,不斷學習與成長,努力為公司為家人創造價值,這就是構建的人生。財經作家吳曉波說,最有價值的人生,就是當一個老人在80歲的時候,還能與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侃侃而談兩小時,年輕人認為你是一個有趣而有營養的老人,而自己也能關注社會,保持年青人的思維活力。

在未來世界,我們生活的領域可能越來越多地被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代替,科技人文主義與數字主義將不斷挑戰人文自由主義,甚至真實的清晰的自我將不復存在,生物也只是個演算法,人類也許就只剩下感官慾望與不死的期待。一切都在形成,一切都在流動,一切都在共享,一切也才開始。不論經過怎樣必然的變遷,擁有美好的人生狀態,依然是我的不懈追求,也是我母親愛的期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