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結:今年看了200多本書,推薦50本

總結:今年看了200多本書,推薦50本

今天的內容,是我2017年的讀書總結。

從前兩年開始,我就沒有特別去記錄讀書數量了。粗略估計,今年大概讀了200多本,和去年差不多。大體還是文學書籍為主。

200多本書里,我覺得值得推薦並寫了書評的,有70來篇。今天又從這70本里選了50本書,作為年度推薦。

本來是計劃寫個十佳的,但是好書實在太多,就50本吧。內容可能有點長,不過我覺得還是值得一讀的。

-

一起讀經典

這是我在年初發起的一個共讀計劃,總共有921人參加,一年下來,我們讀了有20本左右的經典作品。

主要線索是西方小說。這麼順了一遍,收穫還是很大的。

01

《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是不太適合複述的,你只能自己去感受,並且,每一次重讀,感受都有所不同,它那種可以讀很多遍的書。

至於家譜,對於讀者來說,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相信,並跟隨作者的聲音,直至世界末日。

02

《活著為了講述》

《活著為了講述》是馬爾克斯的自傳。雖然只寫到作家出版第一本書前後,還有一大半的故事沒有講出。但是,所有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

對於任何作家來說,童年、少年的經歷,永遠是最重要的。日後馬爾克斯的大部分小說,都在不斷地回望和想像那些他經歷,和沒來得及經歷的記憶。

這本書里的每一句話都優美無比,特別是開篇第一章,他和媽媽重回阿拉卡塔卡,好像巫師降臨,神跡顯現。

03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這是共讀經典第二期的書目。

莎士比亞所以偉大,在於他包容一切,並且深厚。他的故事足夠好看,可是看到最後,會有一點悵然若失。它不僅僅刺激你,更讓你開始思索一些東西。

莎士比亞所命中的,是所有人共有的脆弱。

04

《美麗新世界》

作者:赫胥黎

赫胥黎通過《美麗新世界》設想了一個充滿幸福的社會,但是我們經由作者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時,卻覺得有點可怕。

雖然人人都很幸福,但終其一生,人人都在「規定」的軌道上進行,幸福並不是追求而來,而是被餵食的。

在那個世界裡,人人都以為自己是自由的,但其實,他們正像寵物一樣被豢養。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動機,統治和被統治者,兩廂情悅,共謀共生。我們正朝著這條路走去。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05

《一九八四》

作者:喬治·奧威爾

讀罷全書,除了奧威爾的小說技巧,更讓人矚目的是他對極權社會的洞察。

和《美麗新世界》一樣,《一九八四》的世界追求的也是穩定,換句話說,就是權力的牢牢在握。

不同的是,《美麗新世界》達到穩定的手段是生化干預以及消費主義的幸福迷夢,而在《一九八四》里,統治者使用的是最嚴密的思想控制。讀這本書,會渾身發抖,一種絕望的恐懼。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06

《蒙田隨筆》

這個時代,物質極大豐富,但我們的表達卻越來越單一和貧瘠。我們釋放各種各樣的慾望,各種各樣的傷感和焦慮,但唯獨缺少對自己對生活的深入思考。

蒙田是一個良好示範。即使是在16世紀,他也沒有把思考獻祭給宗教,而是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他對生活中的一切話題都願意深思一步,他討論友誼、良心、殘忍、榮譽,他討論誠實、後悔、肉慾、撒謊,他討論人的行為的變化無常,討論殘暴的根由,討論讀書的樂趣。

每一個話題,他都抽絲剝繭的重新審視,每一個概念,他都通過自己的大腦重新思考。

07

簡·奧斯丁小說

關於簡·奧斯丁的小說,先不談內容,只談讀書的感覺,是非常幸福的。

它的小說看似瑣碎,卻非常真實,雖然內容關於兩百年前的英國鄉村生活,但你只要一開頭,就能夠把你給帶進去。讀簡·奧斯丁的小說,沒辦法讀得快,文字密度非常高,不可能一目十行的略過。

此種幸福感,很難言明,它不僅來自於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塑造,還來自每一個字中透露出來的光亮,它們點亮了心靈,讓你感到安全、溫暖。具體的說,你會體驗到一種道德情感,而這種道德情感正是我們生活中所匱乏的東西,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擴大、融化。

08

《簡愛》

書是名著,大家都看過。不過我卻是第一次看,老實說,滿足感不如讀簡·奧斯丁的小說。

這可能和我已經看過太多受《簡愛》啟發的小說和故事有關。這是名著吃虧的地方,你開了宗立了派,但後人看過太多相似的故事,回頭看你,反倒覺得你平庸了。

《簡愛》的閃光之處,在於觀念。雖然已經過了一個半世紀,但是讀這本書還是可以感到小說傳遞出的女性獨立自主,以及平等的意識。

09

《霧都孤兒》

從簡·奧斯丁,到勃朗特姐妹,然後再到狄更斯。

狄更斯有兩個能耐。第一個能耐,是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狄更斯抓住了一個新的領域。他首先將目光放到了城市,在簡·奧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里,也會提到倫敦,但那裡的倫敦只是遙遠的背景,但在狄更斯這裡,倫敦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心,如果不是倫敦,一切故事都將無法上演。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城市的興起,不僅帶來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

狄更斯的第二個能耐,是他寫小說的能力。每一個作家,都有他的長處,有的人善於塑造人物,有的人善於營造場景,有的人善於點染情緒,而狄更斯,最擅長講故事。

托爾斯泰說:憂來無方,窗外下雨,坐沙發,吃巧克力,讀狄更斯,心情會好起來,和世界妥協。

10

《苔絲》

讀《苔絲》,開始輕鬆,最後沉重。這是個實實在在的悲劇。悲劇不是慘,而是一環扣一環的無能為力。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打碎給人看。看完,人不忍,才感到被打碎的東西珍貴。

讀完這本書,即使是再沒有同情心的人,也會看到苔絲的無辜,會看到陳舊道德的蠻橫。哈代讓苔絲死了,她終究沒有得到一個團圓的結局,但她的死,更提醒了讀者,她的遭遇是不公的,是沒有道理的。

木心說得好,我們面對兩種貧困:知識的貧困,以及品性的貧困。知識學問可以偽裝,品性偽裝不了。

「哈代的小說里有耶穌的心,無疑可以救濟品性的貧困。」

11

《紅與黑》

這一站進行到法國,讀司湯達。

《紅與黑》我之前沒有讀過,第一次看,看得有些隔。隔的原因,一是文風頗浮華,二是小說與時代牽扯得非常密切,如果不對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社會環境有所了解,讀起來會感到生硬。

所以,讀完小說,又去補了歷史。這一路經典閱讀,光看文本往往不夠,作者傳記,相關歷史背景,都要了解。所以,這個讀書計劃,倒讓我非常直感的了解了一下19世紀的歐洲。這個收穫,是意外之喜。

簡單的概括,這書寫得就是一個一心想著飛黃騰達的年輕人的奮鬥史。

這書與時代挨得過緊,是它如今看來不划算的地方,但於連這個人物,確乎可以超越時代的。

12

《高老頭》

和《紅與黑》有些相似,《高老頭》的故事裡也有一個為了飛黃騰達而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但比較兩本書,會發現不同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果然區別很大。

在司湯達那裡,於連的故事是一條直線,經過三個階段,從開始到結束,完完整整;而在巴爾扎克這裡,拉斯蒂涅的故事卻纏繞著高老頭和兩個女兒、伏脫冷以及公寓住客們的故事,它更像一張網——《人間喜劇》是一張巨大的網,《高老頭》是組成這張網的一部分,同時它自己也是一張網——一個星系

13

《卡拉馬佐夫兄弟》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氏的敘事是漫射的,雖然有一根主要線索,但這條線索進行的同時,還會寫到很多其他人和事。這種寫法涵蓋一切,但會不平衡,對口味已經被慣壞了的現代讀者來說,有些困難。

但如果你讀進去,會感到一種特別紮實的滿足感。

14

《契訶夫小說選》

契訶夫的很多小說,都只有一個場景,沒有太過複雜的情節,人物也只是平凡的普通人:車夫、廚娘、農民、磨坊主、孩子、旅客……他在這一個簡單的場景中,濃縮了他們生活中最尖銳、最沉重的那一部分。他的小說,很注重氣氛,這一點,卡佛學到了很多。

由於契訶夫關注的是人生中最本質的一些衝突,所以,即使放到今天,閱讀他的小說,仍然可以很快的進入,一點不會拒絕讀者。

讀契訶夫的小說,不像讀很多小說那樣,可以總結出那麼多的道理和意義。他很多時候,只是在寫一種生活,一種狀態。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小說中讀到熟悉的東西,讀到擊中你的東西。因為他足夠豐富、浩大,但他又如此親切、好讀。

歷史/非虛構

15

《大江大海1949》

這本書出版於2009年,至今沒有簡體版,在豆瓣上也搜索不到條目。讀完它,你會發現,它並沒有什麼反動之處,這本書從來不是要對國共兩黨做一個評價,褒一個,貶一個,而是試圖看見大歷史中的個人。

它指出戰爭的殘酷和荒謬,它也指出時代中個人的無力和渺小,它沒有那麼可怕,也沒有那麼有用。它只是試圖記下一些被遺忘的故事,而我們,都太擅長遺忘了。

這本書寫了太多個體的故事,當然,故事大多很慘,畢竟都是生死離別。因此,有人批評龍應台太過悲情,沒有大是大非。我想說的是,我們哪裡悲情過?我們是無情太久。

16

《一百個人的十年》

關於文革,我有很多疑惑和不解,不僅是關於政治的,更關於人性。

我想知道人是不是本質殘忍?我想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一起陷入瘋狂?我想知道良知為什麼會失去作用?我想知道作惡的人後來如何面對自己?

我想知道這一切為什麼會發生?我還想知道,這一切會不會再重來?

花了近十年時間,馮驥才採訪了各式各樣的人,從科學家到普通農民,成百上千,終於寫成了《一百個人的十年》。

前面提到《上海生與死》《一滴淚》這幾本回憶錄,寫作者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的經歷很可以代表知識分子在文革中的遭遇,但文革畢竟不只有知識分子受難。《一百個人的十年》補充了缺失的部分,讓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人在文革中的心靈歷程。

心理學

17

《逃避自由》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到最有價值的一本書,逢人都會推薦。它對於我們的現實中的生活很有指導意義。

如果你也曾感到生活中有許多無能為力,許多碎片感,許多無名的焦慮,那麼,非常推薦這本書。在這本書里,心理學家弗洛姆向我們揭示了我們逃避自由的機制,並把我們引向一個問題,你是否認識你自己?

18

《愛的藝術》

這本書出版月1956年,寫作於《逃避自由》之後,書中繼續討論了弗洛姆在前著中關心的問題,即人的生命力在現代社會中的衰靡,以致於沒有能力去愛。

艾里希·弗洛姆試圖在這本書里釐清到底什麼是愛?為什麼很多人缺少愛的能力?我們到底該如何去愛?

這些問題很重要,但是我們平常並不關心。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是:男朋友和前任藕斷絲連怎麼辦?老公出軌,我要不要原諒他?已經沒有感情,該不該離婚?異地戀,有戲嗎?

以上問題,隨便打開熱門的情感類公眾號,就可以看到。關於感情問題,大家似乎充滿困惑,但是越過表面的問題,我們也需要關心核心的問題。

核心問題是:你是否知道什麼是愛?而你是否有愛的能力?

19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如今社會,兩大顯學,一為經濟學,一為心理學。這不難理解,生活在消費時代,經濟學和心理學的常識,幾乎是必須的。正是因為有大量需求,所以也產生了大量粗製濫造的東西,不僅浪費大家時間,也誤導讀者。

這到底是誰的責任呢?是大眾誤解了心理學,還是書店和出版商一起在試圖讓大眾誤解心理學?

我不是學心理學的,可以說是門外漢。但是有一點可以作為經驗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對某一學科感興趣,想試著入其門了解了解,一方面,你可以在網上尋找線索,綜合評判;另一方面,教科書永遠比那些唬人的東西更有用。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就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學入門讀物。

整本書,包括40個心理學研究實驗,涉及了心理學的很多分支,有生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等。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讀性很高,40個實驗,就像40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心理學家試圖去解釋一個問題。

倫理學(關於好的生活)

20

《人生的意義》

這是一本不合時宜的書。這年月,沒什麼人關心意義了,還特么是人生的意義,老套過時不說,還有點空,有點假。

面對這一問題,很多人會顯得不耐煩,他們會說,「這個老掉牙的問題太無聊了」。當人們被迫回答一個他們回答不了的問題時,會感到無能為力,焦躁不安,所以乾脆不想。

除了逃避,對待這一問題還有一個流行答案,那就是:人生毫無意義。這當然是一個不錯的答案,但我發現很多人在擺出這個答案的時候並未深思,他之所以這麼回答,只是想趕快結束話題。既然人生都沒有意義了,還有什麼好談的?

以上,可以看到這個問題複雜而又難纏。但是我們仍然有必要去探索這個老套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誠實生活的人必須面對的,你逃不掉。

21

《幸福之路》

關於生活道理的書,現在一向被稱為心靈雞湯,雞湯太多,已經喝得發膩了。但是,關於生活的困惑,一點也沒有減少,隨著信息的豐富,社會的變化,反而在增多。這個時候,讀羅素先生的《幸福之路》,考察考察自己的生活狀態,還是很有助益的。

22

《人生的智慧》

這是接著《幸福之路》一路下來的,事實上我一起還買了其他基本倫理學的書,不過擱下了還沒讀。《人生的智慧》是一本很好讀的書,結構非常清晰,語言毫不晦澀,並且字裡行間充滿了智慧和驕傲,還有刻薄。叔本華不是死氣沉沉的,閱讀中會發現很多很好玩的地方。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回答:如何盡量稱心、愉快地度過一生。也就是如何幸福的生活。

23

《何為良好生活》

作者:陳嘉映

在這個意義流失的時代,如何自處,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人生的意義,非常重要。

《何為良好生活》討論了倫理學的好幾個問題,每一章都非常好讀,語言流暢清明,思維跟隨者問題一步步向深處去,會感到一種窮理的快樂。讀完此書,關於人生的思考會清晰很多。許知遠有一期節目採訪了陳嘉映,也可以看看。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24

《倫理學導論》

如果你確實對生活感到迷茫,不妨讀一讀倫理學的書,它一定比心靈雞湯更管用。

最近我又讀了兩本倫理學的入門書,一本是何懷宏的《倫理學是什麼》,一本是程煉的《倫理學導論》。前者是面向大眾的,過於淺顯,密度較低,讀起來快感不足。後者是一本教科書,封面是我們所討厭的那種,但是內容卻非常不錯。

它不像我們想像的「導論」那樣難讀,甚至可以說它相當輕盈,甚至優美。

小說

25

《人間失格》

作者:太宰治

《人間失格》字數不多,結構簡單,情節也不複雜,沒有波瀾壯闊的故事,也沒有什麼強烈的戲劇衝突。但是它像黑洞一樣,自有一股神秘力量吸引你讀下去。讀書的過程中,你會困惑,為什麼主人公一定要尋死?為什麼呢?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26

《被占的宅子》

這本書的作者胡里奧·科塔薩爾是拉美文學爆炸的代表人物,馬爾克斯讀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動物寓言集》時說,「翻開第一頁,我就意識到這是我未來想要成為的那種作家。」後來馬爾克斯果然成為了大作家,而在中國,科塔薩爾的讀者似乎還不很多。

閱讀科塔薩爾的最大樂趣,還是他獨特的講故事的方式,和他層出不窮的腦洞,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想像力。這是一本詭異而好玩的書,如果你喜歡短篇小說,非常推薦。

27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作者:林奕含

林奕含自殺的新聞,讓這本書熱鬧過一陣。如今剝離新聞的聒噪,直面文本,確實是本好書。

讀這本書的最大感受,是林奕含成功的創造了一個內部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與人之間最微小的內心活動也會被捕捉到,它完整地潛伏於現實世界之下,幽暗、深邃、曖昧、昏沉。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口井,通過林奕含的書寫,我們能從人物的眼睛直接看進去,看到他的井。在當代小說中看到這麼細緻的寫作,蠻難得的。

28

《動物莊園》

作者:喬治·奧威爾

《動物莊園》寫於1943年,當時二戰還在打,蘇聯在很多英國知識分子心中簡直神聖。然而,奧威爾已經察覺到不對,斯大林上台以後的大清洗、未經審判的逮捕、新聞審查等行動,已經顯現出極權傾向。

在這個時候,奧威爾非常敏銳地寫出了《動物莊園》,敏銳得有點過分。讀此書,熟悉蘇聯歷史的人可以看到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身影,而對這段歷史毫不了解的人,也可以從幽默諷刺甚至輕快的行文中,讀出苦澀、荒誕和沉重的回聲。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不需要了解蘇聯歷史,已經可以讀懂很多。我們有自己的經驗儲備。

短短的一本小書,奧威爾寫得又准又狠,推薦一讀。

29

《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

作者:伊恩·麥克尤恩

書不厚,只收錄了八篇小說,寫的大多關於性與死,青春和成長。但和很多關於成長的小說不同,麥克尤恩的故事,相比之下,尤為駭人。

如果我們稍作總結,會發現,這本書里的故事不是殺妻、亂倫,就是戀童、異裝。但相比於《腸子》這樣的大尺度,麥克尤恩並沒有那麼表面,他寫的是一種深刻的孤獨,隔絕,邊緣,陰冷,惆悵,但同時又無辜天真的感覺。

讀這本小說,好像早晨走過剛剛被被割草機割過的草坪。

這是一本潮濕的書,陰暗,好像沼澤,但是你試圖走過,也會發現沼澤里的生命,好好的審視一下,那些不被注意到的人,以及心裡的黑暗角落。

30

《秧歌》

作者:張愛玲

《秧歌》是1952年張愛玲離開大陸,在香港居留期間所寫的小說,同時期還有一本《赤地之戀》。這兩本書,都沒有在大陸出版,因為內容涉及土改等運動。

《秧歌》寫政治,但她不是要小說為政治服務,而是用小說來反映政治對尋常百姓生活帶來的改變。她所關注的,仍然是人。書中角色,金根、月香、金花、譚大娘,王同志,每一個都非常真實。

小說的語言,相比上海時期,平淡自然了一些,但那些張愛玲式的譬喻、心理描寫,仍然處處可見,並且越發純熟圓融。情節設置上,也更完整。

可以說,《秧歌》完成度非常高的捕捉了那個風雨欲來的時代氛圍。到底是張愛玲。

31

《紅豆生南國》

作者:王安憶

《紅豆生南國》是小說集,收三篇小說,分別是《鄉關處處》《紅豆生南國》和《向西,向西,向南》。

這三篇,一篇寫上海,一篇寫香港,一篇寫紐約,三篇小說都關於遷徙,關於故鄉,關於人的歸宿。

讀這三篇小說,有一種混沌沌的感覺。你不會獲得一個鮮明觀點,也沒有什麼情感爆發。它就像生活本身,過去了,有點悵然,但同時又飽含深意。你明明經歷了,卻沒辦法總結。

這就是王安憶厲害的地方吧,她真的用文字鉤織出了生活的細節和質感,紮實的你可以用腳踩上去。讀這本書,你不會要求情節發展,反而願意這麼一頁一頁的看下去。看著主人公在生活的潮水中起起伏伏,會獲得一種深刻的慰藉,你參與了他人的生活,延展了自己的生命。

32

《我循著火光而來》

作者:張悅然

這本書不像《繭》那樣漫長、糾纏。它更舒展,更開闊,也更關注當下。

書中的九個故事,寫的大多是人生步入中年之後的失敗和疲憊。生活像一條河,終於跨越了荒漠和山谷,流到了開闊的平原地帶,這裡安靜,舒適,但也堆積了大量的泥沙,渾濁而憊懶。

張悅然在這本小說集中捕捉的便是這種狀態,一種唯獨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才會體會到的空洞。小說的切口都是很小的那種,寫的也比較輕,但似乎這樣的主題,只能輕著寫。

33

《北方大道》

作者:李靜睿

這一本也是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八篇小說。李靜睿的小說我之前沒有讀過,這是第一次。

李靜睿筆下的故事,不溫暖,不勵志,不圓滿,反而充滿遺憾、失敗、困惑和缺陷。她所關注的是人生晦暗的那一面,但還不到悲劇,是的,不是悲劇,沒有悲壯,也沒有英雄,只是一些會被生活淹沒的人,和他們嚙齒性的無力感。

這樣的主題和前面寫到的張悅然的《我循著火光而來》確有部分相似之處,人到中年,會看到很多「沒有辦法的事」,會不知不覺走進很多逃也逃不掉的困境。李靜睿視野開闊,下筆細膩,讀起來口感很好。

散文

34

《燕子最後飛去了哪裡》

作者:沈書枝

沈書枝的這本書是一本散文集,和《山中的糖果》類似,寫的是故鄉,是親人。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我和作者一樣,也是從鄉村走出來的。沈書枝在這本書里不僅寫下了自己的故事,也寫下了很多很多和她一樣的,那些未被說出和記得的人,他們的故事。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35

《青鳥故事集》

作者:李敬澤

一本閑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青鳥故事集》,作者李敬澤。看書名,似乎是本小說,其實不是。這是一本介於歷史隨筆和幻想故事之間,介於讀書筆記和學術研究之間的書。

它的題眼在「青鳥」,「青鳥」指向「譯」這個字。整本書所注目的,正是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碰撞。

在今天,我們早已習慣了全球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幾百年前,當舊有的世界秩序開始鬆動,西方和東方開始接觸並發生碰撞之時,世界是怎樣的?這本書講述的是馬可波羅、是利瑪竇、是鴉片戰爭時期中西文化交流之間的故事。

36

《素履之往》

作者:木心

這本書,多是警句,關於藝術、關於文學、關於為人、做事,不是面面俱到,但是面面都可以觀,可以談,而且談得有見地,有啟發。教人佩服而喜歡。

讀這本書,第一要事,是認字識詞。我們中文走到今天,大家的詞庫好像都縮小了,表達也越發乾枯。在木心的書里,見著那些瀟洒富麗的詞語,終於想起過去的好日子,原是自己把自己過窮了。

面對這本書,若是用那些「乾貨」讀書法,不得要領。讀此書,如朋友聊天,沒有那麼嚴肅,也沒那麼重要,只是談談,這裡談談,那裡談談,是是非非,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拉倒。如此,而已。

37

《人情之美》

作者:丘彥明

了解作家,有很多途徑,第一途徑是讀他的作品。另外,也有年譜、傳記等資料。除此之外,還有親友、師生間的文章。比如蕭紅寫魯迅,汪曾祺寫沈從文,都寫得好看極了。

現在頗流行民國作家的八卦書,但由於不是第一手材料,讀起來總是隔了一層。這方面《安持人物瑣憶》就要高出一籌,不為別的,只因為人家是親歷。丘彥明的《人情之美》也是一本親歷的書,她曾在80年代任《聯合文學》雜誌的主編,那時她正年輕,台灣文壇也熱鬧,她因此交往了不少作家。

這些作家包括:台靜農、梁實秋、葉公超、吳魯芹、張愛玲、高陽、孟東籬、白先勇、西西、王禎和、三毛、王拓。

讀這本書,丘彥明是半隱身的,她是作為一葉小舟,把我們引渡到那些作家身邊。不過,他究竟不是隱身的。看《人情之美》,之所以有密集的喜悅,正是因為她的在場,讓作家生動了起來。

38

《異鄉記》

作者:張愛玲

這本書是張愛玲的遺稿,寫的是一九四六年張從上海到溫州去看胡蘭成途中的札記。這一路,從上海到內陸,張愛玲一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為了胡蘭成。

胡蘭成不知道張愛玲會來,張愛玲是否知道她來了也是白來?我猜她隱隱地知道的,但不親自來一趟,究竟不行。

這本短短的札記,是殘稿,只三萬多字,還沒寫到見到胡蘭成的那一刻就戛然而止。

這段札記寫得很密,大概是新鮮經驗,從前沒有遇過,從火車上的諸多乘客,到鄉下的景緻人家,張愛玲沒有絲毫放鬆,一點一滴全部記在紙上。

描寫雖細,卻並不繁瑣,這就是功力,一方面是文字和視角貼得緊,沒有縫隙;另一方面是文字本身有節奏感,讀起來不會累。讀這本書,完全是美好文筆的極大享受。

39

《美國郵簡》

作者:張北海

張北海,知道的人不多,但一了解,會發現很神奇。他不僅和大陸、台灣一乾重要的作家、藝術家私交甚篤,而且還是張艾嘉的叔叔,葉嘉瑩的學生。

當然,八卦歸八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文字。第一,是他寫了一本《俠隱》,抗戰背景的武俠小說,獨樹一幟,值得一看。第二,是他一篇又一篇關於美國,關於紐約的隨筆。這方面的文章,大陸也有集子。

不過,張北海幾本關於美國的隨筆在豆瓣評分都不高。我想,第一可能和題材相關,畢竟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對美國不怎麼感興趣。另外,張北海的寫法也不符合一貫的中文審美,他文章不雅,也不俗,走的是知識趣味型的隨筆路線。照有些人看來,會有點啰嗦,很多廢話,但我愛的就是其中的廢話和閑筆。

另外,他很難得的,捕捉到了城市的氛圍。迄今為止,我還沒有見過一個人可以這麼好的捕捉城市的感覺,並且找到如此多的切入口,一個點一個點的寫過去,寫成一本「美國文化生活史」。

40

《羊道》三部曲

我常說,散文最大的好處在於抓住時間,這個時間,可以是個人的時間,也可以是更大的時間,比如時代,比如歷史進程。不論是哪一種時間,只要寫到極致,就可以留得下來。

李娟過去的寫作,比如《我的阿勒泰》《阿勒泰角落》,都是前者,私人、日常,精彩、有趣。

而《羊道》和《冬牧場》則是兩種時間的結合,當然還是一貫的個人書寫,她說過「我的寫作只與我的個人生活有關」,但是,它同時也包含了對時代,對一個更大的時間的記錄。

關於書的書

41

《書淫艷異錄》

作者:葉靈鳳

「書淫艷異錄」原本是葉靈鳳1936年在上海《辛報》所開的專欄,從第一篇《談猥褻文學》開始,越寫越廣,古代的房中術、春藥等不算什麼,「獸奸」、「露體狂」、「屍奸」、「賣淫」云云一個一個解說開來,觀此書,可大大滿足一番獵奇心理。

不過,其實,他所寫的大多是性學研究的成果、人類學的發現,以及古代筆記小說的記錄,並未有意引起人們的性慾,而更像是一種科普。如果真是想看小黃文,這書或許不能滿足你,但若是閑時讀讀,還是很有趣味的。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42

《好色的哈姆雷特》

作者:小白

這書與《書淫艷異錄》頗有相似之處。葉靈鳳寫中國古代的色情文學,小白則從《哈姆雷特》中發現色情的雙關用語,還原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色情元素;葉靈鳳寫性虐待,小白則寫打屁股這件事情在色情文化中的變遷。

小白所關注的不僅是色情本身,還在於色情與文化的互動。小白眼界寬廣,了解的多,看得多,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將這一切聯繫起來,在蕪雜中發現線索。所以,有時候讀《好色的哈姆雷特》,還真有一種讀偵探小說的樂趣。

追問世界

43

《未來簡史》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

這是今年很火的書。我們都不能洞悉未來。甚至,我們都不很清楚所有的事實。通過赫拉利的這本書,我們得到的並不是一個被預測的未來,而是重新回望歷史,和逼問未來的能力和嘗試。

44

《必然》

作者:凱文·凱利

和《未來簡史》一樣,這本書也是關於未來的,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三十年。

作者通過十二個關鍵詞透析了可能會發生以及正在發生的趨勢。雖然此書並未說出太多真正的新東西,而且一味的只朝利好的那一方面看,但了解技術帶來的變化,作為一個身處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

這本書到底說出了什麼預測,點擊這裡。

45

《詩的八堂課》

作者:江弱水

如名所示,這本書是談詩的。不過,作者既不像張定浩那樣的散文書寫,拿詩來渡己;也不像葉嘉瑩的講課,一首一首的講過去。

江弱水這本書,頗有中國古典文論的意思。課題「博弈第一」、「滋味第二」的句式,靠攏《文心雕龍》的傳統;具體的內容,也一直試圖接續古典文論的評價體系,和西方理論作品很不一樣。

我喜歡它的地方,有三。

一則:文字極好,讀起來是大享受。文論也可以寫成如此美妙的文章,非常難得,它或許不夠系統、深刻,但優美、漂亮。如果談論文學的文章本身寫得不夠漂亮,總是要讓人心疑的。

二則:談詩,怎麼談都可以,並不一定要直面最棘手的問題,但是江弱水坦誠相見,誠懇用心。

三則:開放。旁徵博引,用在這本書,非常合適。有時候,滋味就是比對出來的,能夠知道什麼和什麼可以比,可以對,本身即是大難。而江弱水靈敏又廣博,讀起來很有滿足感。

以上,便是我讀這本小書的感受了。只兩百頁,不厚,如果你也對詩感興趣,不妨讀一讀。

46

《經典里的中國》

作者:楊照

在楊照這裡,讀經典不是死扣字句,死扣文法,而是把時代讀出來,把世界讀得更寬闊更縱深。如此,我們才是自由的,典籍也才是自由的。

這套書,是楊照幫我們開了一個頭,讓我們不再懼怕經典,反而能在閱讀中找到一種與原典親近的感受。然後,我們自己出發,自己去讀。總之,我讀的心花怒放。

47

《認識電影》

路易斯·賈內梯

《認識電影》是一本幫助我們了解電影語言的書,它並不高深,所講的都是基本常識。這是我第三次看,仍然很有意思。

說到底,看電影,是一個審美過程。審美是需要學習的。而電影中的美,有一些部分,就體現在電影語言上。想要獲得審美上的最大愉悅,必須給自己補這一課。

48

《小說課》

作者:畢飛宇

畢飛宇的這本《小說課》,不僅僅是有意思這麼簡單,它不僅讓我感到閱讀的快感,還讓我臣服。

他不僅眼力好,而且語言好,表達好,幽默又深刻,讀起來就是爽。

49

《孤獨的性:手淫文化史》

作者:托馬斯·拉科爾

這並不是教你如何手淫的書,而是一本專著。

作者試圖回答這樣幾個問題:為什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手淫被認為是一種罪惡?為什麼在古代,手淫反而不是一個問題?人們對於手淫的態度,究竟是怎樣發生改變的?

本書作者托馬斯·拉科爾發現,18世紀之前,在西方人眼裡手淫基本上不算什麼大事,雖然不至於推崇,但也沒有太重的道德壓力。基督教里雖然對此有所禁止,但並不嚴格。

據托馬斯·拉科爾考證,直到1712年,手淫才開始成為一個問題。而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去看書吧。

50

《狂熱分子》

作者:埃里克·霍弗

這本書是埃里克·霍弗對群眾運動的思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捲入群眾運動?為什麼群眾運動總是會呈現出暴力傾向?是誰熱衷於加入群眾運動?

埃里克·霍弗比龐勒在《烏合之眾》思考的更深入,讀這本書,看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視角,了解權力運作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傻哈哈的成了炮灰。

查看關於這本書的書評,點擊這裡。

最後還有一本

《冒犯經典》

作者:魏小河

我自己的書。仍然是一本關於書的書,一本小書,沒有什麼大道理,大發現,大思想,無外乎是一趟書的旅程,與一本本書的相遇和告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止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不止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