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末梢神經炎最佳療法-復絡百草止萎療法

末梢神經炎最佳療法-復絡百草止萎療法

肢體麻木是末梢神經炎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其發病部位包括面部、口舌、皮膚、肩背、胸腹、腰腿、四肢、指端等處。主要表現為患部麻木不仁、非痛非癢、肉內如有蟲行,甚則癢痛不知、感覺消失、如木之厚;中醫認為末梢神經炎多因氣虛失運,血虛不榮,風濕痹阻、痰瘀阻滯所致,麻木一證,以氣血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及痰,瘀為標。

中醫辨證分型:

1、 風邪入絡:感受風邪、入侵面部、肌膚等處的脈絡、氣血痹阻、運行不暢。 多見肢體、手足、顏面部麻木不仁,並可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惡風寒熱、脈浮等。

2、 中氣不足:脾胃虛衰、中氣不足、氣虛不運、肌膚失養。症見手足、肌膚漸漸麻木、感覺減退,並伴見神疲體倦、四肢無力、氣短言微、食少便溏、唇面無華、脈象細弱等症。

3、 營血不足:營血虧損、血虛液燥,氣血不能隨之運行,肢體、肌膚失養。症見肢體攣急、麻痹不仁、伸縮不利,或在肩背,或在腰腿,沒有固定部位,麻痹不仁而常兼見酸軟、面色無華,唇舌偏淡,或有頭暈、眼花、心悸等,脈象細弱。

4、 痰濕阻滯:因氣機不暢、痰濕阻滯或風濕之邪、閉阻經絡、肌膚,致氣機阻滯、脈絡不利。症見肢體麻木不仁,反覆發作、日久不愈。伴有肢節酸痛、得溫熱或按摩而暫減,或兼有輕度浮腫、胸肋不舒、下肢沉困等、舌淡、脈弱。

5、 瘀血阻絡:氣滯日久、血瘀不行或外傷積血、久而成瘀,瘀血阻絡、脈絡不通、經脈失養。症見麻木不仁、感覺遲鈍甚則感覺消失。或兼肢端麻痛、面色黯晦、唇色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脈澀不利等。

1、祛除體內濕熱,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

2、健運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必須資助後天,才能達到培補先天的目的。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

3、補肝益腎,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肝血依賴腎精的滋養。」肝腎所寄相火,言其常為肝腎之動氣,推動肝與腎完成各自生理功能。相火之源在命門,「腎水為命門之氣所蒸化上升,肝先受其益。」但相火內寄於肝腎,發揮其動氣之功能全賴肝腎陰血的滋涵。在脾胃功能虛損較輕或是運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顧肝腎不足的問題,根據患者個人病情體質而定。

4、固本培元,這一階段主要是鞏固增強機體免疫力。協助身體內環境恢復氣血暢通、陰陽平衡。使之達到徹底的康復。

末梢神經炎證見:

四肢或單純下肢,肌膚麻木乏力,不仁不用,或有脹感,但無疼痛,浮腫或無浮腫,或見腕下垂,足下垂,皮膚有冷感;苔多白膩,脈多弦數;部分患者有明顯農藥中毒史。本病系由於素體氣血虛弱,寒濕留著,壅阻氣機,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得疏通所致。治宜補氣養血,祛寒除濕,下氣降濁,疏通經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大仙 的精彩文章:

TAG:李大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