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憶中的那座城

回憶中的那座城

回憶中的那座城

文 | 何克光

這兩日,余光中先生仙逝,朋友圈和微博上許多悼念先生的文章,緬懷紀念,我也貼上先生那首著名的小詩《鄉愁》。小時候學過這首詩,但年少不識愁滋味,當時覺得文筆優雅,但卻無法體會那濃濃的哀愁。如今讀來,卻感慨萬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或華麗,或爛漫,或可望山覽川,或可觀海聽濤。而我和余光中先生一樣,心中也都藏著一座小城,一座默默無聞其貌不揚的小城,一座想回卻又回不去的小城,這就是故鄉的小城。

小時候,無論是坐著父親的貨車威風凜凜地進城,還是坐在母親加重的「二八」式自行車后座上,優哉游哉地進城,都絕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那時候每每從城裡回來,我都意猶未盡,城裡那麼好,心想我要是能住到城裡該多好啊。每次進城,我們就像過節一樣,必須好好梳洗打扮一番,穿上乾淨漂亮的衣服,整個人彷彿變了模樣。如果是坐著父親的貨車進城,我更喜歡站在車廂里,扶著欄杆,極目遠眺,站得高,看得遠。尤其是從塬上沿著盤山公路向下,俯視整個小城,最是賞心悅目。

看那造型獨特的尚書墓,看那香火繚繞的城隍廟,看那人影喧鬧、房屋密集的市中心,更看那極遠處影影綽綽、巍然聳立的太子山。家裡有車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坐很多人,往往父親會帶著我們兄弟姐妹一起進城,浩浩蕩蕩,好不熱鬧。

而如果是坐母親的自行車,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弟弟坐在前面的車樑上,而我坐在後架上。鄉村的路都是土路,疙疙瘩瘩,磕磕絆絆,甚至還要翻過一個溝。可母親騎的很穩,我們絲毫感覺不到顛簸,車輕快地駛過一片片的田野。我和弟弟嘰嘰喳喳,一路上說個不停,調皮的弟弟不時地會撥動車把上的鈴鐺,清脆的鈴聲和我們的笑聲混成一片,甜蜜溫馨。騎自行車的話,沒辦法走盤山公路,必須要換乘另外一種交通工具,老家人把它稱為「高線」,實際上就是一種大型電動纜車,沿著山勢,纜車在山坡上有三節高低不同的車廂。

纜車裡沒有座位,纜車一來,行人和自行車就呼啦啦地站在上面,我盡量往纜車中間站,生怕自己會掉下去。纜車沿著山勢緩緩向下,我的目光也飄向下面,看著另一輛纜車沿著相反的方向緩緩向上。終於兩輛纜車靠近,面對面錯車,站著的人們也四目相接。我好奇地盯著對面車廂,看那邊車上站著的,都是什麼人,他們又從城裡買了什麼好東西,然後目送著纜車緩緩駛向山頂,也算是別有一番樂趣。

對於小孩子來說,城裡為什麼好?無非就是吃喝玩樂,而小城恰恰這方面能給我帶來很多的快樂。小時候身體瘦弱,飯量也不行,但還有一顆貪吃的心。無論是跟著父親還是母親,到城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各種好吃的。先要上一根冰棍,慢慢地吮吸著,怕冰冷,不敢直接去牙咬冰棍,吃到最後,往往手上衣服上全是冰棍汁。冰棍吃完,也差不多走到了市中心。這個時候走到了那些賣釀皮,賣甜食的攤販前,我又邁不開步了。要上一碗釀皮,辣得我不停地咂摸嘴。可就這樣,也要在一把鼻涕一把淚後,繼續美美地再吃上一口。如果不想吃辣,旁邊的甜食攤也很不錯。軟軟的粘糕,滑滑的粽子,飄著酒香的甜麥子,每一樣都讓我甜到嘴裡、蜜到心裡。

等上了小學,胃口越來越好,這些小攤販已滿足不了我對美食的慾望,飯館裡的那些麵食又成了我的心頭好。儘管我母親做的飯已足夠好,可我依然覺得還是飯館的面更好吃。不得不佩服臨夏回族人家在清真美食上的造詣,每當到了麵館,我的選擇困難症就犯了。牛肉麵、臊子面、大滷麵、炒肉面、加工面、炮仗面,每一樣我都覺得非常好吃。有一段時間,特別鍾情豆腐肉末干拌的臊子面,一碗吃不飽,每次連吃兩碗,甚至三碗,只吃得自己肚皮滾圓,大腹便便,方肯罷休。當然,如果是父親帶隊的話,有時還會去吃一些更高檔的。羊雜割搭配香辣可口的發子面腸,和著辣椒和蒜泥,肥而不膩,鮮香四溢。肉香湯濃,回味無窮的雜割湯,喝了一碗又一碗,根本就停不下來。韭菜牛肉、胡蘿蔔牛肉兩種餡的包子,蘸著油潑辣子、醋蒜,我一個人能吃一大盤。

要說起好玩的地方,那必然首推臨夏紅園,這是我們那一代孩子最想去的地方。庭院樓閣,小橋流水,頗有江南水鄉的風韻。磚雕木雕彩繪牡丹,又展現著臨夏民間傳統工藝的精湛。紅園分為前院和後院,之間有地下通道相連。前院栽植的花園,主要有牡丹、芍藥,到春天競相開放,在萬紫千紅間留下了家鄉幾代人的倩影。前院雖美,但年幼的我還不懂欣賞鮮花美人,後院才是我們念念不忘的地方。家鄉唯一的動物園內,蒼狼、白鹿,嘰嘰喳喳叫個不停的猴子,面露凶光,一臉高冷的鷹,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那時候不懂憐憫,體會不到籠中動物的憂傷,只是各種好奇和驚嘆。最裡面的遊樂場,帶給我太多的快樂,現在看來一點都不新鮮刺激的旋轉飛機,每每讓年幼的我驚慌失色。繞著軌道轉圈的小火車,一人一個座位,留下了我太多的歡聲笑語。在秀美的湖面上划船,大人小孩都可以參與。整個家庭十幾個人坐在四五條船上,頗有百舸爭流,萬帆競逐的滋味……

往事不可追,如今我也是只有每每翻起那些老舊照片,才能重新體會那許久不見的溫馨和和睦。

中心廣場,是家鄉的另外一處勝景。水池假山,花花草草,這裡儼然是另外一個拍照勝地,誰的童年還沒有一張在廣場照的照片呢。廣場的兩邊是百貨商場,童年時的我有些新衣服是在這買的。也許是政府刻意保護,歲月流逝二十年,可這裡變化並不是很大。廣場周圍東西南北有四條商業街,是小城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段,各有各的特色。北邊的街道主要是賣衣服、布匹、家電及各種日用品。

東邊街道主要是麵館,往裡走有一個花市,不光有花鳥魚蟲,更是一個大的雜貨市場。西邊的街道主要賣一些民族商品,地毯、紡織品、腰刀及毛皮。靠近廣場路口,到了晚上,有一個臨時性的夜市。有賣烤羊肉串的攤販,還有很多小商品攤位。父親曾帶我們來夜市,吃過幾次烤羊肉,那時候一毛錢一串,遠比現在的烤肉串好吃太多。廣場南邊的街道口,東西兩面各矗立著一座古雅建築風格的閣樓,在路邊樓下是兩家飯館。坐在閣樓之上,整個廣場的風光盡收眼底,吃著美食,賞著風光,好不愜意。

廣場南邊的街道往裡走,沿街的商鋪主要經營茶葉,乾果,蔗糖類商品。我的老家,自古以來是茶馬古道,當地人好茶,幾乎人人都有品茶的習慣。如果你去人家做客,好客的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為你泡上一杯好茶。

自從舉家搬往蘭州,再搬到西安以後,每次離別臨夏老家,我都是痛哭流涕,只有當車駛過洮河沿之後,我才死了心,止住哭泣。那時候,我心裡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重回老家居住。然而世事變遷,我從蘭州又來到了西安,離小城越來越遠,回家也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越是得到的越不珍惜,越是失去的才越加留戀。曾搬過好幾次家,住過很多地方,但每每做夢,夢中發生的場景必然是在老家。

如今交通方便了,但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小城越來越陌生,也越來越不是我兒時的模樣。我明白,我心中最美的城,只能屬於回憶中的那些人,回憶中的那些事,回憶中的那座城。

文章類別:臨夏州地區文化

藝術、創業、勵志人物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州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河州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