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砂花器松段壺是這麼做出來的

紫砂花器松段壺是這麼做出來的

修條拂層漢。密葉障天潯。

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

——范雲 《詠寒松詩》

松象徵剛直、堅毅的高尚氣節,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它的君子品性令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古往今來,是無數藝術家爭相表達與詮釋的意象。

鄭板橋 雙松蘭竹圖

以歲寒三友松竹梅入壺,是紫砂花貨的常見題材, 因松段壺的製作難度比梅段壺竹段壺要大,故傳世的松段壺比梅段壺竹段壺少。民國時期,只有近現代壺藝大師裴石民(1892-1977年)常常製作松段壺。松段壺以松段為壺身,蒼老斑駁,蓋鈕為一小段松枝,生機勃發,壺流為三彎松干,疤節累累,壺把為新松枝葉,意趣盎然。

那麼,您知道這松干,龍鱗斑駁的肌理,是如何製作的嗎?

朱可心 歲寒三友壺

底款:江蘇公立宜職窯科實習技師

芝加哥博覽會特給優獎朱可心

何道洪歲寒三友壺

此壺結構嚴謹,比例協調合理,整體氣勢古樸,挺秀有神,形象逼真。壺蓋為嵌入式,口蓋緊密無間,蓋呈不規則形,有年輪效果。蓋鈕塑成開叉的松枝及松葉朵朵,與壺身對應,壺嘴與把手均塑成老松枝之形,質樸古雅。

何道洪 小松壺

裴石民制紫泥俏色加釉松段杯

松乾的製作技法,分三個層次推上薄片泥,第三層更小一點,周圍的感覺要自然活潑,順勢天成,不能太死太規矩,泥料的應用一般可以內外兩層有所區別,俏色為之。

松樹的小枝條,以貼竹葉的尖刀切出,用水粘貼到松乾的枝梗上。

徐秀棠《宜興紫砂傳統工藝》

一把嶙峋斑駁的松樁壺,尤其是精工的藝術品,製作時間特別長。那麼如何長時間使紫砂坯體保濕、吸濕,而不幹掉呢?這就需要用到套缸,紫砂坯體保持溫度的儲存之所。

套缸是製作紫砂器必備的輔助器具,缸內存有一定的清水,它的主要功能是起保濕作用,因為製作一把壺自始至終是由一人單獨完成,而製作程序極為複雜,不能在短時間內一次性完成,少則一兩天,多則一兩月,如果創新作品需要更長的時間,為了使未完成的作品或附件不幹裂,能保持一定的濕度,尤其是紫砂製作工藝對泥坯的乾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掌握不當將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缺陷,使製作失敗。

因此,一件紫砂作品在未完成前,作者休息時或暫時做不到的附件等,始終是放在套缸內的。只有當全部完成所有製作要求時才能不進套缸,叫「出窩」,才可以讓坯體自然乾燥。

套缸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不能長期斷水,悶缸布要經常浸濕後再蓋上,這樣才能保持缸內空間的濕度。

套缸示意圖

一件壺坯有些發乾的時候,一般的藝人會用一個小噴水壺,將水霧噴在壺坯上。而壺藝大師的做法是,把壺坯放進套缸里,旁邊放一塊濕泥,利用濕泥散發的潮氣,以及套缸底部漫溢上來的水汽,慢慢緩解壺坯的乾燥。

這樣的壺坯,通體乾濕均勻,進窯燒制,不易開裂,顧景舟大師即是如此教授課業。

何道洪歲寒三友壺

張正中 松段壺

一件精品紫砂松段作品,絕不是輕易便可得,需要陶藝家超高的紫砂製作技藝與藝術造詣,在製作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都顯露出壺藝大師們的孜孜匠心。

本文首發於「尋壺問道」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壺問道 的精彩文章:

TAG:尋壺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