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八首《河中之水歌》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八首《河中之水歌》

【篇目】

[作品介紹]

[作者介紹]

[注釋]

[譯文]

[賞析一~~賞析三]

【古風泊客一席談】

河中之水歌

[梁詩·蕭衍】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拼音版:

hé zhōng zhī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 luò yáng nǚ ér míng mò chóu 。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mò chóu shí sān néng zhī qǐ , shí sì cǎi sāng nán mò tóu 。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shí wǔ jià wéi lú jiā fù , shí liù shēng ér zì ā hóu 。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lú jiā lán shì guì wéi liáng , zhōng yǒu yù jīn sū hé xiāng 。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tóu shàng jīn chāi shí èr xíng , zú xià sī lǚ wǔ wén zhāng 。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shān hú guà jìng làn shēng guāng , píng tóu nú zǐ qíng lǚ xiāng 。

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

rén shēng fù guì hé suǒ wàng , hèn bù zǎo jià dōng jiā wáng 。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作品介紹]

《河中之水歌》被收入《樂府詩集·雜歌謠辭》,題為梁武帝蕭衍作。《玉台新詠》、《藝文類聚》均作無名氏作。此詩以莫愁女為題材。莫愁在六朝極為有名,亦有種種不同記載。此篇中謂其洛陽人。大約是南朝樂府中美女的泛稱,如漢樂府中的羅敷一樣。《河中之水歌》塑造了莫愁美麗率真的形象。全詩格調明快,文辭富艷,含蓄有致,用韻靈活對偶較為工整。

[作者介紹]

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南京市),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502年(南齊中興二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朝梁代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且頗有政績。他在位的晚年爆發了「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餓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梁武帝蕭衍能文能武,多才多藝,這在中國歷代的皇帝中是不多見的。《梁書·武帝上》評論他說:「歷觀古昔帝王人君,恭儉莊敬,藝能博學,罕或有焉。」《通鑒》卷一五八云:「上為人孝慈恭儉,博學能文,陰陽、卜筮、騎射、聲律、草隸、圍棋無不精妙。」

蕭衍尤其長於文學,他的文風似曹操,自然通脫,有話即說,慷慨任氣。現存詩歌有80多首。其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其七言詩。梁武帝有十餘首樂府詩是用七言歌行的體裁寫的。梁武帝的七言體詩平、仄韻互換,抑揚起伏,頗具獨創性。梁武帝蕭衍等南朝文士為後世唐代七言詩歌盛世的開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齊梁文壇的三派,主帥人物均為蕭衍父子。蕭衍是守舊派的主帥。新變派的主帥是他的第三個兒子蕭綱。昭明太子去世後,他接著被立為太子。折衷派的主帥蕭統是蕭綱的同母長兄、蕭衍的長子。蕭衍當皇帝不久便立他為太子。因他只活了30多歲就病死了,故未來得及當上皇帝。

蕭衍尚俗尚新,非常重視樂府詩歌。他沿用樂府舊曲,仿作吳聲、西曲。如《子夜歌》、《子夜四時歌》、《有所思》、《襄陽白銅鞮歌》等。

[注釋]

①河:指黃河。洛陽距黃河很近,故以此起興,引出下句。

②綺(qǐ):有花紋的絲織品。《正字通·系部》:「織素為文者日綺。」南陌頭:南邊小路旁。

③盧郎婦:一作「盧家婦」。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據《玉台新詠》、《藝文類聚》改。

④蘭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猶「蘭閨」、「香閨」。桂作梁:形容居室華貴芳香。桂:桂樹,極芳香。梁:屋樑。鬱金、蘇合:兩種名貴的香料。鬱金:出古大秦國(古羅馬帝國);蘇合:出古大食國(古波斯帝國)。

⑤絲履(lǚ):繡花絲鞋,是古時富有的標誌。漢桓寬《鹽鐵論》即謂「今富者常踏絲履」。五文章:五色花紋。一說,五,古作「夏」,有縱橫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縱一橫交錯。

⑥掛鏡:古代鏡子常掛於壁上,故稱「掛鏡」。平頭奴子:不戴冠巾的奴僕。 擎(qíng):一作「提」。 履箱:不詳何物,一說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⑦望:怨,怨恨。東家王:指東鄰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儀、元稹、李商隱、韓俚諸人詩文都指實「東家王」為王昌。元稹《箏》:「莫愁私地愛王昌。」李商隱《代應》:「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誰與王昌通消息,盡知三十六鴛鴦。」據《襄陽耆舊傳》:「王昌字公伯,為東平相散騎,早卒。婦任城王曹子文女。」而詳詩意,此「東家王」當非富貴者。

[譯文]

黃河的水啊向東流,洛陽有個美麗的女孩叫莫愁。

當初莫愁十三歲,就能織出精美的絲綢。

十四歲不辭勞苦去採桑,提籠攀枝到那田間地頭。

十五歲的莫愁嫁到了盧家,十六歲就生了兒子叫阿侯。

盧家的房屋富麗堂皇,閨房蘭馨雅潔桂木為梁,四處散發鬱金蘇合香的芬芳。

莫愁頭上光彩熠熠,金釵排成十二行。腳下輕踏絲繡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

珊瑚枝鑲嵌的支架上,化妝鏡璀璨生光。帶著平頭巾的奴僕,為她提著履箱往來奔忙。

人生富貴榮華哪值得留戀?直叫人悔恨:沒有早嫁給東鄰王郎。

賞析

壹/

莫愁是樂府詩里非常著名的人物。她在南朝樂府中首度出場,此後便頻繁出現在詩文和民間傳說中,影響極為深廣。從文學傳統來看,「洛陽多美女」之說肇於南朝梁代,與梁人熱衷創作 《洛陽道》有很大關係。

《河中之水歌》很可能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梁武帝蕭衍綜合了《孔雀東南飛》「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以及《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等樂府詩極力鋪敘豪貴之狀的手法,圍繞「莫愁」二字,著力渲染了一位「人生富貴何所望」的洛陽佳麗。雖然在傳說中,女主人公幾乎無一例外地容貌出眾,這種情形卻使得莫愁的美貌格外引人注目。

佚名

賞析

貳/

《河中之水歌》是首敘事古詩,塑造了莫愁美麗率真的形象。關於莫愁有兩種說法。一指石城莫愁,《舊唐書·音樂志二》:」《莫愁樂》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故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種說法指洛陽莫愁,為盧家婦。此樂府詩所詠為洛陽莫愁。詩歌開頭用比興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寫莫愁的生活經歷,寫法與樂府古辭(《孔雀東南飛》)開頭描寫劉蘭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劉氏更具民間女子的氣質。「採桑南陌頭」化用古辭《陌上桑》中羅敷形象的內蘊,含蓄寫出莫愁的俏麗和勤勞。最後兩句寫莫愁不貪戀富貴的超俗性格。全詩格調明快,文辭富艷,含蓄有致。且壓韻規律,對偶基本工整,明顯帶有文飾的痕迹。

全詩十四句中,連用十二句鋪敘其生活環境之無比優裕,簡直讓人艷羨不已,感嘆人生富貴,至此無以復加。然而就在讀者可能產生錯覺誤解之時,詩筆突然急轉,一句「恨不嫁與東家王」點明題旨。詩的民歌風味極濃。首句以河水東流起興引出洛陽女兒,饒有趣味。述莫愁經歷,排比鋪敘,同《焦仲卿妻》蘭芝「十三能織素」一段頗有淵源。語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見民歌特色。


明代文藝批評家胡應麟評日:「寓古調子纖詞,晉後無能及者。」(《詩藪·內編》)

晚明詩論家陸時雍謂之:「亦古亦新,亦華亦素,此最艷詞也。所難能者,在風格渾成,意象獨出。」(《詩鏡總論》)

清代詩論家陳祚明贊云:「風華流麗,調甚高古,竟似漢魏人詞。特結句稍,方便歸帝「。

近代學者吳闓生謂此詩:「以收束制勝」(《古今詩苑》)。

佚名

賞析

叄/

摘 要:唐人詩歌多用樂府《河中之水歌》典故。在反覆用典的過程中,《河中之水歌》的情節與人物形象逐漸發生了改變。本文擬在梳理有關唐詩用典情況的基礎上,具體分析唐詩中《河中之水歌》典故的變形歷程,並指出初唐、晚唐詩人在「王昌」這一人物形象的確立與改造方面做出的貢獻。

關鍵詞:《河中之水歌》 王昌 唐詩 變形

《玉台新詠箋注》卷九「歌辭二首」錄《河中之水歌》,詩云: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同書卷二張華《情詩五首》「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一句後注云:

善注則引《河中之水歌》「盧家蘭室桂為梁」。此歌宋刻作古詞,他本作梁武帝詩。觀善注其為古詞無疑也。

《河中之水歌》既言「洛陽」,范陽盧氏在六朝時期一直為北地高門而與南朝政權無涉,依年齡增長敘述莫愁的技藝和人生經歷又頗類似《孔雀東南飛》的「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鋪排盧家的陳設豪華和衣飾高貴的物質性描寫也是早期樂府特色,與南朝樂府詩纏綿旖旎的氛圍大不相同,加之李善注張華詩已引《河中之水歌》,其為漢晉樂府詩當無太大疑問。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將此詩歸於梁武帝名下。梁武帝或許做過一些樂府歌辭的修飾工作,但《河中之水歌》大體仍保留了早期樂府詩的特色,與注重色、香、聲等視覺、嗅覺、聽覺的感官刺激描寫的宮體詩風格迥異,可見沒有受到太多文人詩或宮體詩的影響。

《河中之水歌》末句雲「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在漢晉樂府的語境中,這大抵是表達女子對於真摯愛情和理想愛人的追求——盧家的富貴生活並不符合莫愁的理想,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東家王」,一個曾經住在自己母家東鄰的王姓男子。不過這裡的「東家王」並無特定指向性,「王」這個姓氏當然可以解釋成指代同為北地高門的琅琊王氏或者太原王氏,但同樣可能只是由於王姓人數眾多,故用此姓指代一普通男子,而且「王」字與第七句以下詩句押韻,對於樂府民歌來說聲調明亮流利,易於傳唱,《東飛伯勞歌》中的「南窗北掛明光,羅帷綺箔脂粉香」押韻情況與之相似。

《河中之水歌》雖然產生時間較早,或許也曾廣為傳唱,甚至可能為南朝宮廷所知,但這首樂府民歌正式進入詩人的視野,還要等到唐代。唐人詩中最早使用《河中之水歌》典故的是上官儀《和太尉戲贈高陽公》詩,也正是在這首詩中首次出現了唐人頻繁使用的「王昌」之名:

熏爐御史出神仙,雲鞍羽蓋下芝田。紅塵正起浮橋路,青樓遙敞御溝前。傾城比態芳菲節,絕世相嬌是六年。慣是洛濱要解佩,本是河間好數錢。翠釵照耀銜雲發,玉步逶迤動羅襪。石榴絞帶輕花轉,桃枝綠扇微風發。無情拂袂欲留賓,詎恨深潭不可越。天津一別九秋長,豈若隨聞三日香。南國自然勝掌上,東家復是憶王昌。

據《舊唐書·高宗本紀》,顯慶二年八月丁卯「禮部尚書、高陽郡公許敬宗為侍中,以立武后之功也」,可知題中「高陽公」即許敬宗。又據《高宗本紀》,貞觀二十三年六月癸未「詔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題中「太尉」或即長孫無忌。許敬宗與長孫無忌在高宗朝初期的皇后廢立問題上針鋒相對,而本詩可能作於太宗年間,彼時政敵尚未反目,在宮廷或是私家宴會上互相嘲戲,詩作也表現出宮廷宴樂香艷綺靡的氛圍。

上官儀此詩描寫了一位「妖姬」型女子,先敘述她現身背景的華麗壯觀:有神仙氣勢,用洛濱解佩、河間女子的典故烘托其亦真亦幻、縹緲綽約的情致,繼而具體描寫女子的衣飾舉止,最後歸結到「戲贈」的主旨,寫女子婀娜妖嬈如此而仍有失寵於「高陽公」之憂,若果真失寵則又將思念昔日之情人「王昌」。

《玉台新詠箋注》注《河東之水歌》,引《襄陽耆舊傳》云:「王昌,字公伯,為東平相,散騎常侍。早卒。婦任城王曹子文女」。劉航《劉生、王昌考》則以為「與劉生相似,王昌這一人物很可能也是在此起彼伏的武裝反對王莽的浪潮中萌生的」,並提出王昌的原型很可能是西漢末年假冒成帝之子而被王莽立為天子的王昌。然而今日尚存之漢代文獻及民歌樂府中均無可以確指為「東家王」之人,「王昌原型論」也只能聊備一說。但劉航稱「這類人物往往經過了多次的綜合改造,因此,只能根據其主要特點推斷其由來及形象的演變過程」,確為卓見。實際上,姑且不論能否明確找出歷史上對應的「王昌」其人,《河中之水歌》的故事在唐人詩歌中經歷了多次重述和變形,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同樣活動於初唐時期的沈期有《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云: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與《河中之水歌》極力鋪陳盧家之裝飾豪華門、第高貴相比,沈詩敘述了盧郎的人生經歷:「十年征戍憶遼陽」。在初唐邊境戰爭頻繁的背景下,「十年征戍」一句有其深受現實因素影響的一面,同時也巧妙地為莫愁「恨不嫁與東家王」的情感緣由提供了一種現實性解釋,亦即莫愁由於盧郎戍邊而與其生離多年,深閨幽怨,所以不禁回憶起從前與「王昌」共度的青梅竹馬、言笑晏晏的時光。

喬知之有《和李侍郎古意》,其中四句云:

自矜夫婿勝王昌,三十曾作侍中郎。一從流落戍漁陽,懷哉萬恨結中腸。

上引沈期詩另題中亦有「古意」,可以推想喬知之、李嶠、沈期等人或許以「古意」為題材進行過唱和與詩作鑒賞,這大約是他們作為初唐宮廷詩人的一種以寫作為基礎的交際活動。而喬知之在沈詩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王昌」在這位矜誇夫婿的敘事女主角口中又被賦予了少年早達的人生經歷特徵,她的夫婿仕歷則較王昌更勝一籌,其少年得意、青雲平步當然值得妻子為之驕傲,也正因如此,後來流落戍邊的悲慘遭際更加令她愁腸百結,怨恨難消。樂府詩《陌上桑》中羅敷自誇夫婿「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正是喬詩「三十曾作侍中郎」的來源所在。

中唐詩人用「王昌」典故,部分只借用這個名字元號,而不涉及人物本事或《河中之水歌》的情節。如武元衡「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酬王十八見招》),用同姓典故比擬王十八。劉禹錫「前陪看花處,鄰里近王昌」(《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懷見寄》),將同在城東的「看花處」視為王昌近鄰。而如崔顥《王家少婦》「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元稹「莫愁私地愛王昌」(《箏》)則含有與《河中之水歌》及其有關作品的情節相呼應的意味。崔詩虛構了一位王昌的少年嬌妻,「復倚婿為郎」繼承喬知之詩對《陌上桑》情節的運用,但這次少年新貴成為「王昌」本人;元稹詩則由相對隱晦的「恨不嫁與東家王」直接點明了莫愁對王昌的愛情。

直到晚唐時期,詩人對《河中之水歌》的情節和人物特徵的敘述又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這次變化以李商隱使用的「王昌」典故為代表。義山詩《代應》云:

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誰與王昌報消息,盡知三十六鴛鴦。

又有《水天閑話舊事》詩云:

月姊曾逢下彩蟾,傾城消息隔重簾。已聞佩響知腰細,更辨弦聲覺指纖。

暮雨自歸山峭峭,秋河不動夜厭厭。王昌且在牆東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相比於《河東之水歌》,李商隱詩保留了王昌住在莫愁「東家」的方位設置。《代應》詩隱約透露了一次幽會,本來侯門似海、紅牆遠隔的女子,此夜卻得以前來相會,當然令原本因二人身份懸殊而心心念念難以釋懷的王昌感到喜出望外。「盡知三十六鴛鴦」一句,與李郢《張郎中宅戲贈二首》末句「聞道彩鸞三十六,一雙雙對碧池蓮」都用古樂府《相逢行》「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之意,雙雙對對的鴛鴦,正是兩情相悅情人的形象寫照。

《水天閑話舊事》同樣寫幽期密會,相比《代應》中僅以「紅牆」「白玉堂」指代女子,此詩中前來赴約的女性形象更加具體可感,如「腰細」「指纖」都是對身體特徵的刻畫。而另一方面,「暮雨自歸」又令人不免聯想到「朝為行雲,暮為行雨」的神女形象,原本具體的女性形象又變得縹緲不定,令人神往。在這種亦真亦幻的詩歌情景中,末句的「王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另一個宋玉。李商隱以「王昌」作為「宋玉」的同類人物的意識在《上河東公啟》中以對偶匹敵的形式展現出來:

寧復河裡飛星,雲間墮月,窺西家之宋玉,恨東舍之王昌。

或許是受李商隱詩作的影響,或許也是晚唐時期仿效齊梁艷詩的風潮所致,當時的詩人們紛紛注意到這位「王昌」。此時「王昌」的形象較《河東之水歌》與初唐詩作又有改變,其少年得意的一面被逐漸忽略,而在與「宋玉」形象的並列中,「王昌」逐漸被塑造成一位美男子。大概在晚唐時人眼中,男子美貌對於女性的吸引力遠遠高於身居高位或出身名門。如陸龜蒙《偶作》「自有王昌在,何勞近宋家」、唐彥謙《離鸞》「聞道離鸞思故鄉,也知情願嫁王昌。塵埃一別楊朱路,風月三年宋玉牆」,都在與「宋玉」的並舉中暗示了「王昌」的美貌。韓《晝寢》「何必苦勞魂與夢,王昌只在此牆東」更借高唐神女的典故(據《全唐詩》,「魂與夢」一作「雲雨夢」,則用《神女賦》之意更為明顯)作為對照,意指東鄰王昌即為美男子,不必效仿神女去苦苦追求宋玉。與李商隱同時代的女詩人魚玄機也有《贈鄰女》詩用「王昌」典故: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河中之水歌》的一句「恨不嫁與東家王」,在初唐直到晚唐詩人的筆下經歷了反覆擴充和變形,「東家王」被確定為「王昌」,又被賦予了少年早達、身居高位、英俊貌美等形象特徵。初唐詩人重王昌之「高位」、晚唐詩人重王昌之「貌美」,我們或許可以認為,人物形象的變化,反映著時代風氣,主要是理想男性形象所包含要素的變化。

佚名

《河中之水歌》 [梁詩·蕭衍]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黃河的水啊向東流,洛陽有個美麗的女孩叫莫愁。

河:指黃河。洛陽距黃河很近,故以此起興,引出下句。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

當初莫愁十三歲,就能織出精美的絲綢。十四歲不辭勞苦去採桑,提籠攀枝到那田間地頭。

綺(qǐ):有花紋的絲織品。《正字通·系部》:「織素為文者日綺。」南陌頭:南邊小路旁。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

十五歲的莫愁嫁到了盧家,十六歲就生了兒子叫阿侯。

盧郎婦:一作「盧家婦」。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據《玉台新詠》、《藝文類聚》改。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

盧家的房屋富麗堂皇,閨房蘭馨雅潔桂木為梁,四處散發鬱金蘇合香的芬芳。

蘭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稱。猶「蘭閨」、「香閨」。桂作梁:形容居室華貴芳香。桂:桂樹,極芳香。梁:屋樑。鬱金、蘇合:兩種名貴的香料。鬱金:出古大秦國(古羅馬帝國);蘇合:出古大食國(古波斯帝國)。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莫愁頭上光彩熠熠,金釵排成十二行。腳下輕踏絲繡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

絲履(lǚ):繡花絲鞋,是古時富有的標誌。漢桓寬《鹽鐵論》即謂「今富者常踏絲履」。五文章:五色花紋。一說,五,古作「夏」,有縱橫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縱一橫交錯。

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

珊瑚枝鑲嵌的支架上,化妝鏡璀璨生光。帶著平頭巾的奴僕,為她提著履箱往來奔忙。

掛鏡:古代鏡子常掛於壁上,故稱「掛鏡」。平頭奴子:不戴冠巾的奴僕。 擎(qíng):一作「提」。 履箱:不詳何物,一說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

人生富貴榮華哪值得留戀?直叫人悔恨:沒有早嫁給東鄰王郎。

望:怨,怨恨。東家王:指東鄰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儀、元稹、李商隱、韓俚諸人詩文都指實「東家王」為王昌。元稹《箏》:「莫愁私地愛王昌。」李商隱《代應》:「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誰與王昌通消息,盡知三十六鴛鴦。」據《襄陽耆舊傳》:「王昌字公伯,為東平相散騎,早卒。婦任城王曹子文女。」而詳詩意,此「東家王」當非富貴者。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他文武雙全,多才多藝,也多有詩作。

這首《河中之水歌》,也叫《莫愁歌》或《河中之水向東流》,是專詠莫愁女的詩歌。

本詩按內容,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莫愁生平。從首句到「十四採桑南陌頭」。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黃河的水啊向東流,洛陽有個美麗的女孩叫莫愁。

莫愁是洛陽女。

其實,在南朝,也常常以洛陽代指建康(南京),因此,莫愁女為南京女,也就不足為奇。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當初莫愁十三歲,就能織出精美的絲綢。十四歲不辭勞苦去採桑,提籠攀枝到那田間地頭。

歌詠莫愁,既美麗又能幹。

第二段:婚嫁盧家。從「十五嫁為盧家婦」到「平頭奴子提履箱」。

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十五歲的莫愁嫁到了盧家,十六歲就生了兒子叫阿侯。

男婚女嫁,莫愁嫁入了盧家。

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盧家的房屋富麗堂皇,閨房蘭馨雅潔桂木為梁,四處散發鬱金蘇合香的芬芳。

富足的盧家。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莫愁頭上光彩熠熠,金釵排成十二行。腳下輕踏絲繡鞋,五彩斑斕描出花紋狀。珊瑚枝鑲嵌的支架上,化妝鏡璀璨生光。帶著平頭巾的奴僕,為她提著履箱往來奔忙。

此段,極盡描寫莫愁在盧家過著富裕的生活。

第三段:恨嫁盧家。末句。

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人生富貴榮華哪值得留戀?直叫人悔恨:沒有早嫁給東鄰王郎。

此末句詩文在此忽然轉折,明確指出,莫愁非是貪圖富貴女,再是大富大貴,都不值得莫愁留戀。其實在莫愁心中,一直暗戀著的,原來是東鄰隔壁,一起青梅竹馬成長的王郎。

詩文沒有寫一句為何莫愁與王郎相戀卻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反而加入了盧家的原因。突出了莫愁嚮往自由戀愛的追求。

《河中之水歌》採用了對比轉折的寫法,以莫愁加入盧家後富足的生活,反襯出了莫愁對於自由戀愛和理想愛人的嚮往。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古風泊客》第二輯《詩經》

《古風泊客》第三輯《楚辭》

《古風泊客》第四輯《樂府詩集》

《古風泊客》第五輯《古詩十九首》

《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是我國古代詩歌逐漸成熟的重要時期,這一段時間既有采自民間的樂府詩,也有文人創作的五言、七言詩;既有南方清麗婉約的詩歌,也有北方的鏗鏘之聲。本書選錄詩約300首,分為九部分:漢詩、魏詩、晉詩、宋詩、齊詩、梁詩、陳詩、北朝詩、隋詩;分4卷,漢詩一卷,魏晉詩一卷,宋齊詩一卷,梁、陳、北朝、隋詩合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各個朝代各詩人的不同風格和內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時期的風格和代表作家,詳加註釋,是讀者了解漢魏六朝詩歌的入門必備之冊,既可以作為專業人士的備用資料,也可以作為文學愛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項籍等

編訂:余冠英

成書時間:1958年

《古風泊客》第六輯《漢魏六朝詩選》

漢魏六朝詩選148

心 ? 養性?品生活

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

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古風泊客 ┃ 也許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賞析微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風泊客 的精彩文章:

《漢魏六朝詩選》第一百四十五首《玉階怨》

TAG:古風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