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國」即信仰——論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家」「國」即信仰——論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中國人沒有西方的神,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信仰。西方的神,是個人信仰,它給你的教導為:作為信徒,你需要努力成為一個聖徒,一個聖潔的天使,你才可以到達理想國。

居於東方的我們,在繼續我們的話題之前,先看一下一個來源於作者的朋友圈小段子:「凡是宗教總免不了許願還願、前生後世的。不虔誠的,得不到救贖;不皈依的,更只能去地獄什麼的。聽起來還是趕快皈依的好。可是,轉念想一想,這些教傳入中國才多少年?中國5千年的歷史、3千年有文字的文明史,我們的祖先想信這些千年以後、萬里之外、一個牧羊人部落傳出的東西,也沒辦法啊。祖先們大概只能待在地獄裡。所以說,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對於皈依的朋友,他們跟他們的主在一起,我以後還是下地獄吧,跟我的祖先們在一起。」

事實上,也的確如段子中所講,宏觀上,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微觀上,我們中國人心理上更願意「有臉」去見祖先。所以,中國人最不願意聽到那句國罵「XX你八輩祖宗」。這其實,就是孔孟先賢並門徒及繼承者,在不斷繼承發揚「春秋時代」之前的文化傳統之上,在道德層面上,給了中華民族一個真正的「國」與「家」的觀念,並且不斷強化,不斷去偽存真,不斷固化,不斷擴大,最終成為一種潛意識的信仰。這種信仰,根治於中國人的血液中,讓每個個體不屑於做丟臉的事情,具有廉恥與道德觀念,並心存「光宗耀祖」的信念,同時「光宗耀祖」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精忠報國」。

最簡單的兩個例子:

第一個:我們借朋友的錢,並不是害怕法律或者律師涵,也不怕法院的追究,而是怕自己的名聲受損,是為了不丟臉。在所謂「笑貧不笑娼」的時代,金錢至上觀橫行的時代,這種思維還是佔據了大部分中國人的潛意識。

第二個:《湄公河》地叫好,《戰狼》地大賣。在表面上來講,是我們韜光養晦的大中國,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特別是在航母、J20等軍備肌肉不斷展示的當下。深層次來講,我們為影片中的軍人驕傲,看著他們浴血奮戰,擋住了看不見的黑暗,我們不禁暗自連續32個贊。如果我們換位思考,我們是影片中的主角,配合「吃瓜群眾」這種心態,我們幹完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先人墳上禱告祭祀,告訴祖宗「兒孫不愧先人,為國盡忠,為本族增光」。

我們民族,只是不信仰那些三位一體的「神」,我們信仰是「家」與「國」,這是一種社會信仰,整體性信仰,我們相信規範自己,於國於家都是有利的。

說在最後,有些社會亂象,或者壞現象,為什麼會引發大家熱議,大多是衝擊了個體「家」的信仰,從而引發了對「國」的關注。借用孔子一句話:「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庶人不議。」(即:政治或公權力不應該在當權者個人手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