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思政課講到學生心坎里

把思政課講到學生心坎里

原標題:清華大學思政教育彰顯時代特徵專業特色 把思政課講到學生心坎里

青年是時代的弄潮兒,高校是思想理論的重鎮。作為塑造大學生靈魂的主渠道、主陣地,思政課怎樣增強親和力和針對性?怎樣才能真正上到每一個學生的心坎里去?近年來,清華大學積極探索思政教育新路,根據時代特徵、專業特色、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讓思政課成了學生們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因材施教,與專業相結合

清華校園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藝術作品展」,引得行人駐足稱讚,而這正是清華美院學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程作業。「這幅《列寧在十月》是我的作品,剛入校就得到這樣自主創作的機會,很令人激動。」美術學院學生胡蘊曦說:「這樣的思政課,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歷史的理解,我們都很喜歡。」

「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融合中尋求創作主題,是藝術類學生學習深造的必經之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主講教師華表介紹,他將近現代史的教學內容分為20多個專題,讓美術學院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為切入點進行藝術創作。

不同的學科背景,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不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是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因材施教,這樣思政課才能活起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真正打動學生的心。」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表示。

目前,在清華大學,7門思想政治課程以及各學院、各專業的育人課程,已經全部採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手段創新,與網路相結合

前不久,教育部黨組、清華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共同觀摩了清華大學一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大家可以先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進入線上課堂。」新潮的開場白之後,任課教師馮務中提出問題:「你給改革開放打多少分?」通過在線課堂平台,屏幕上滾動出現了同學們的打分和評論……學生們競相陳述觀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課程結束之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這堂思政課別開生面,老師當綠葉,同學變紅花,角色轉換很到位,是一場思想交鋒的精神大餐;運用現代技術,以青年人的話語方式和時尚的呈現手段,把線上線下的學習成果都展示了出來。

掌握網上輿論工作的主動權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要把手機從「低頭的工具」變為「抬頭的利器」,就要不斷用新技術手段推動授課方式的革新。從2014年清華大學率先推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慕課課程,到如今,4門思政課登上了慕課平台並向社會開放,累計選課人數近44萬人次。

「在慕課課堂,一個章節的內容被分解為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獨立成為7至15分鐘左右的小視頻。時間被化整為零後,同學們就可以在等公車、排隊買飯的時候,隨時隨地看視頻、做習題。」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吳俊說。

走訪調研,與實踐相結合

「王承書先生是我國同位素分離研究的奠基人,因為祖國的需要,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生活,甚至不惜從物理學界消失。這樣的精神令人感動,也激發起我們年輕一代揮灑青春、強國興邦的夢想。」在參加了核工業行業的暑期社會實踐後,清華大學工物系學生鄭安然感觸很深。

將必修課尤其是思政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是清華大學加強思政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很多課程鼓勵同學們利用假期進行課前社會調查。據統計,在清華大學的假期社會實踐中,類似這樣的課前調研項目佔到了實踐項目總數的近一半。

「這一實踐環節,不僅增強了學生對中國國情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同學們在調查中發現了許多問題,開學之後可以帶著問題與思考,有針對性地聽課學習。」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解安表示。

此外,思政課教師還會組織班級學生,以本專業優秀校友為對象,進行採訪、座談、報告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接觸身邊的先進人物,讓學生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效果很好。」吳俊說:「當同學們將各自的訪談成果在大課堂上進行分享時,他們儼然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倡導者和傳播者。」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8日 09 版)

(責編:韓亞召(實習生)、吳亞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