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那些流落日本的絕世國寶孤品

盤點那些流落日本的絕世國寶孤品

最近的《國家寶藏》可謂是火的一塌糊塗,同時也激起了大家的國寶熱。想當年小編在大學時代擔任國學社長時還舉辦了一期國寶圖片展,可無奈的是,在那樣一個「博修商道」的環境中,此舉也是「有價無市」。但令人欣慰的是,時至今日,國寶熱已開始在中華大地蔓延,這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傳承呢。接下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流落日本的國寶孤品。

一、曜變天目茶碗

年代:

質地:陶瓷

文物現狀: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

介紹: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福建建安水吉窯出品的一種黑釉建盞。眾所周知,南宋文人的閑情雅趣中有一樣活動就是鬥茶。當年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夫婿趙明誠就非常喜歡閑來無事時猜猜謎,鬥鬥茶。而曜變天目茶碗剛燒制出來時就是用來鬥茶的。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裡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歷史背景:據說這樣神奇的曜變天目茶碗本有兩隻,流傳到日本後,立即成為王公貴族們爭相追捧的寶物。其中一隻被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日本歷史上的大封建主)織田信長所得,可惜當時殺伐征戰頻仍,這一寶物不幸被毀於著名的本能寺之變中。而另一隻則被德川家康獲得,後來由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賜給了他的乳母春日局。

到了明治年間,曜變天目茶碗幾番輾轉,到了三菱總裁岩崎小彌太手中,但他認為這隻碗堪稱天下名器,自己不配使用,只能觀賞,所以儘管岩崎小彌太擁有了這隻茶碗,但他一生中,都沒有用它喝過茶。值得一提的是,曜變天目茶碗在日本也被稱為"稻葉天目"。

二、漢倭奴國王金印

年代:東漢

質地:

文物現狀:福岡市博物館

介紹:漢委奴國王金印印面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台高約0.9厘米,台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天明四年 ( 1784 ) 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挖溝時偶然發現的。金印金印出土以後輾轉百年,直至1979年一個家族的後人把它捐獻給了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歷史背景:東漢初年,日本國王遣使入漢都洛陽進貢,願為漢臣藩。求漢皇賜名,漢以其人矮,遂賜"倭國"。其王又求漢皇賜封,光武帝又賜其為"倭奴王"。當時,日本想借著臣屬於漢王朝樹立自己權位和王位。因此舉國大喜。並受賜"漢倭奴國王印"(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區博多灣志賀島,出土一枚刻有"漢倭奴國王"五個字的金印。金印為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長寬各2.3厘米,高二厘米,蛇紐,陰刻篆體字)。

三、紅白芙蓉圖

年代:南宋

類別:字畫

文物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狀:現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介紹:李迪,南宋人,為仕奉中國南宋宮廷的畫院畫家,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他擅長描繪花、鳥、以及動物,本畫為李迪現存作品中的最高傑作。由於兩幅均題有落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為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的作品。

芙蓉的品種應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著會逐漸帶有紅色。本畫的描寫極為寫實,用筆纖細且色彩層次微妙,因而富於情趣。善用余白的畫面空間也顯得自然而靜謐。

兩幅畫本來應為各自獨立的冊頁,但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的審美觀所誕生的唐繪鑒賞(在此唐繪指自中國帶回日本的繪畫),因而被改裱成一對掛軸。

歷史背景: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併流失海外,現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四、猛虎食人卣

年代:商晚期

類別:青銅酒器

文物現狀:收藏京都泉屋博古館

介紹:商虎食人卣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立意奇特。虎以後足及尾支撐身體,同時構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雙赤足踏於虎爪之上,雙手伸向虎肩,虎欲張口啖食人首。虎肩端附提梁,梁兩端有獸首,樑上飾長形宿紋,以雷紋襯底。虎背上部為橢圓形器口,有蓋,蓋上立一鹿,蓋面飾卷尾夔紋,也以雷紋襯底,與器體一致。虎兩耳豎起,牙齒甚為鋒利。該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部留有很薄的綠銹,它和許多出土於湖南的商代後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

歷史背景:商虎食人卣(yǒu)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兩件,相傳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後來都流入國外,一件藏於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於日本泉屋博物館。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館所藏較著名,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卣作為一件禮器,它是貴族階層的標誌,商代以虎作為該器物的表面紋飾,是試圖顯示貴族權勢的威嚴。

五、無准師範像

年代:南宋

類別:

文物現狀:收藏京都東福寺

歷史背景:禪師的肖像畫,在日本人稱為頂相。唐宋禪宗的很多門派在中國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卻一直流傳了下來,於是宋代的禪宗藝術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禪門的肖像畫主要是師傅給弟子的,上面有題字,證明師承。無准師範是宋理宗的國師,徑山寺主持,南宋佛門的領袖,這幅肖像畫特別重視面部的表情細節,不經意的傳達了禪師智慧風趣的風範,是宋代肖像畫的代表作。

六、觀音猿鶴圖

年代:南宋

類別:

文物現狀:收藏京都大德寺

歷史背景:牧溪法師所畫的禪宗畫作品,《觀音、猿、鶴圖》是三連軸,中軸白衣觀音趺坐於深山崖谷間,面相豐腴,神態靜穆,頭飾描繪工緻,衣紋卻用粗筆淡墨, 略近梁楷畫法。右軸子母猿雙雙棲踞於高松上,樹身斜出,與傳統的樣式有相當的距離。左軸寫白鶴一隻在竹林中邊鳴邊走,竹梢映出溶溶的月色,鶴的軒昂,竹的清逸,表現出十分清幽雅緻的意境。

七、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年代:

類別:鑲嵌樂器

文物現狀:收藏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歷史背景:螺鈿紫檀五弦琵琶是唐朝的一種鑲嵌質地樂器。現屬於御物等級文物。這個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個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確切而言這件樂器和四弦琵琶並不是同一種樂器,四弦琵琶是"曲項"而這件五弦琵琶是"直項",即琴軫和相以及琴面處在同一平面上。

此種五弦琵琶現已失傳,但在敦煌壁畫上經常可以看到飛天彈奏此種樂器。在這一件存世的五弦琵琶上,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在此琵琶上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大唐盛世的繁華。這件樂器是日本聖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後,將生前用過的寶物進獻給了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一千多年無人驚擾,倉庫裡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異寶,光是極品樂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

八、瀟湘臥遊圖

年代:南宋

類別:

文物現狀:收藏東京國立博物館

歷史背景:南宋李氏《瀟湘臥遊圖卷》,為與李公麟同鄉的李姓畫家所作。相傳為南宋的雲谷禪師雲遊四海之後,隱居於浙江吳興的金斗山中。他不無遺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瀟湘山水,於是請一位姓李的畫家替他繪出瀟湘美景,將畫掛於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賞美景,故為瀟湘臥遊。

這幅畫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山水畫,整幅長卷淡墨皴染一氣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筆痕。大片的留白,朦朧的山水,山色空濛,水到天際,大氣磅礴,讓觀者一時筆法墨意盡忘,完全沉浸在畫家營造出來的那片廣闊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遊天外的感覺,完全就是個神品。當年這幅畫的價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之上,清末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1923年東京大地震,菊池家倉庫著火,老頭子冒著生命危險,從裡面把最珍貴的《瀟湘臥遊圖》和《寒食帖》搶救出來,於是兩幅長卷上都留有一點火痕,現在後者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院,一千多年無人驚擾,倉庫裡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異寶,光是極品樂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

九、喪亂帖

年代:東晉

作者:王羲之

文物現狀:收藏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

歷史背景:

釋文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賓士,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大意

羲之頓首:時局動亂不堪,先祖的墳墓再次遭到不幸、受到殘害,追憶之思之甚、哀號傷心之極,都痛徹心肝,面對悲痛如何是好!雖經立即修復,但無機會飛賓士往一弔先人,悲哀之情愈來愈深,如何是好!面對信紙泣不成聲、悲不成言。王羲之頓首頓首。

《喪亂帖》流落日本一千多年,一直藏於深宮之內。《喪亂帖》上有朱文"延曆敕定"三印,延曆相當於中國唐德宗時期(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至唐順宗時期(公元805年永貞元年),由此可以斷定是從唐代傳入日本的。

《喪亂帖》早年流入日本,與當時日本國派出"遣唐使"的歷史事件相關。"遣唐使"之史實盛於公元630年(唐貞觀四年),止於公元894年(乾寧元年),其間派遣大使、副大使、執節使、判官以及畫師、醫師、僧人、留學生等各類有身份有技能者,總計二十批五千餘人,往來長達二百六十多年。

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唐代僧人鑒真(公元688-763)應邀東渡時。不過從時間上看,雖不致相悖,但缺乏確切可信的依據。

自從《喪亂帖》流至日本之後,未見諸著錄。1892年,任駐日欽使隨員的清代書法家楊守敬在日本搜訪古籍圖書時發現。後經重新描摹勾勒,於1893年編入《鄰蘇園帖》一書。

觀眾們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扼腕嘆息,但是從另一方面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保護不好自己的文物,那麼他們就會流浪、流落異國他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雜貨鋪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雜貨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