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上海與弄堂

關於上海與弄堂

關於上海的小說電影很多,舊上海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就像張愛玲、穆時英、茅盾等上海作家筆下塑造了多樣上海。但如果想了解上海這座城市上世紀的弄堂文化,最好不過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此書也曾被改編為電影,但電影評分極低反響不好,我也並沒看過)。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1)

上海這城市最少也有一百條平安里。一說起平安里,眼前就會出現那種曲折深長、藏污納垢的弄堂。它們有時是可走穿,來到另一條馬路上;還有時它們會和鄰弄相通,連成一片。真是有些像網的,外地人一旦走進這種弄堂,必定迷失方向,不知會把你帶到哪裡。這樣的平安里,別人看,是一片迷亂,而它們自己卻是清醒的,各自守著各自的心,過著有些掙扎的日月。當夜幕降臨,有時連月亮也升起的時候,平安里呈現出清潔寧靜的面目,是工筆畫一類的,將那粗疏的生計描畫得細膩了。那平安里其實是有點內秀的,只是看不出來。在那開始朽爛的磚木格子里,也會盛著一些談不上如錦如綉,卻還是月影花影的回憶和嚮往。

王安憶《長恨歌》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1)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本書榮獲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獎,並於2000年獲得我國文壇上最具榮譽的大獎——茅盾文學獎。(簡介摘自豆瓣;豆瓣評分8.3)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個長篇,不過此書描寫十分浮誇,玩的是文字遊戲。總感覺缺少一點深刻的想法。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王安憶精緻的杜撰把這個城市所能折射在一個女人身上的東西盡收眼底,因此女主人公王琦瑤的出現帶有一種悲劇演出性質。為了操辦這個人生,主人公王琦瑤幾乎糾結了她所有的心志——那些歷久彌新的場景在她面前展現。 一個故事可以以一座城市的變遷風雨為底蘊,自然一個人也可以塑出十二分的風情。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1)

借上海為題,曾寫過幾段壓馬路的雜想。

「平安里」,每一條平安里都自有一個名字卻又都叫平安里,這便是上海老街的迷人之處,它們相似卻各有不同,在細微之處體味人間冷暖,清者自知。頂喜歡走過秋風吹過的上海老街,五彩的樹葉因一陣涼意紛然飄零,彷彿是沾染了秋露,清脆而擲地有聲,像風鈴又幽靜。秋葉一下,像是融融飛雪,打濕了人氣與塵世間的浮躁,彷彿一下回到上個世紀那無比繁華的上海,穿著英倫墨綠色風衣、走起路來彷彿可以看見黛青旗袍薄綢里襯、略施粉黛的滬上淑媛,戴了頂酒紅色禮帽,弄堂里踏著秋葉款款走來,我永遠也看不清她的面容卻深知她的妖冶迷人。就像上世紀所有的情仇苦怨都可以被原諒,我無可奈何地沉溺在她清冷的芬芳中。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1)

有人說,一些人死後靈魂會飛去故鄉,在城市中徘徊,給世人點亮生命的火光。其實,正是城市環境造就了一個集體的性格,他們也許長相、性別、性格都不盡相同,卻擁有同一個名字。看一個老居民,你可以看到他父母的影子、看到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影子、看到人類在這裡無數年來生活的印記。我們可以在城市裡感受到靈魂。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1)

還記得走進一個狹窄的居民區小弄里,門口亭子里有一個看門的是個大叔。他躲進棉衣里像雕塑與看門亭完美的融為一體。當我拿著膠片卡機走進弄子里時,他暗淡面孔上的雙眼突然警惕起來,隔著帶有溫暖哈氣的玻璃那一瞬間的對視,我看到他瞳孔里瞬間即逝的獸性的警覺。也許,這個臨近繁華街區卻被時光遺忘的「平安里」很久沒有外鄉人的腳印,外界川流不息步履匆匆的行人總是帶著一世繁華與浮躁的目光一瞥而過,弄堂窄路口隔出兩個不同的世界。這裡是一針一線手織布衣細密而精緻的花紋;是柴米油鹽灶爐上漬油的瓷磚;是一分一秒踏踏實實走過的樸實安穩;是看門人日夜的守候。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1)

中國的城市有一種魔力,就像毛姆所說「我想到中國去,去那個東方的上海。」東方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是為無數西方藝術家魂牽夢繞的城市。可我們看到的街道,散亂繁雜有隨處可見的污垢,不像精緻典雅北歐小鎮般舒適愜意,卻是這城市中蘊含的無限可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繁華商業林立的玻璃大廈與兩三層的弄堂居民區同在淮海中路上,踩著高跟鞋的摩登女郎與踏著木屐的老嫗擦肩而過,高端消費的英式下午茶店面外停著賣烤冷麵大叔的三輪,房子上色彩衝突並毫無視覺藝術的廣告牌。這一切是那麼的衝突卻又完美的融合在這個城市中,這是多麼有趣而可貴。

(攝於上海淮海中路 2016.12.15)

後來,我來到了上海。對於張愛玲,我曾說「你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印記,你看不見我也看不見,但我知道,在寧靜的湖面上倒映著,從血中生長的毒,並與此肉身同腐:這裡埋藏著一個女子與她熾熱的隱晦。所以我選擇了這即生即滅隨枯隨榮的魔都上海。」

以張愛玲我最喜歡的一段文字做結。

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坐在車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就可惜我們只顧忙著在一瞥即逝的店鋪櫥窗里尋找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