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倔強、內向、不善言辭……看聰明的家長如何應對孩子這些小情緒!

倔強、內向、不善言辭……看聰明的家長如何應對孩子這些小情緒!

1

前幾天,家庭聚會,老久不見的姐姐一見面就開始抱怨她的兒子不懂她的良苦用心。

上個學期,姐姐去給小外甥開家長會,結束後,班主任單獨把姐姐留下,和她語重心長地說:「這個學期,孩子的成績很不穩定,上課也經常注意力不集中,心思明顯沒有放在學習上。」姐姐知道後很生氣,回到家責備了小外甥,沒想到,他卻一邊玩著手機遊戲一邊反問我:「讀書能有什麼用?」

姐姐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一改「慈母」的形象,不能讓孩子的未來葬送在自己手裡。姐姐首先想到的是補習班,但這個想法成了他們母子一場矛盾的導火索。小外甥聽說姐姐為他報了補習班,一下子就急了,怎麼都不願意去上課,還跟姐姐大吵一架,說限制了他的自由。

孩子叛逆期的倔勁一上來,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姐姐很無奈,一方面,她想解放孩子,不讓他以「培訓班」式的方式成長;另一方面又擔心落伍,怕孩子失去躋身「上等」階層的行列。所以,糾結得「痛不欲生」。

2

其實這樣的抱怨頭條君常常聽到:

兒子很愛哭鬧、叛逆、倔強,所以我經常感到心情焦躁。因為任何道理他都不聽,哄也哄不好,所以我的耐心很差,經常發火批評他。可是這樣非但沒有讓他的壞脾氣改掉,反而越來越壞!我該怎麼辦?

有的時候我們全家出門辦事,時間很趕,可是我無論怎麼催孩子,他總是慢慢悠悠、不緊不慢,看得我很火大....

孩子敏感脆弱,稍不如意就會生氣、苦惱、焦慮。被老師批評一句,馬上就哭了;和同學玩遊戲,只能贏不能輸;字寫得不好,課文背不下來都會生氣、發脾氣.....

其實,幾乎每個孩子在性格或情緒方面都存在缺陷。

叛逆、倔強、不善言辭、內向不自信、磨磨蹭蹭、心理素質比較差.....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是奈何找不到正確的教育方法,用錯方法反而適得其反。很有可能導致孩子性格扭曲,引發親子衝突,從長遠來看,還可能會有更可怕的負作用。

3

許多教育專家都會向父母們強調:"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大人的附屬品!"。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更有他自己的感受、感覺。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接納孩子的「小脾氣」呢?

理解: 當父母學會傾聽孩子的感受,不論這個感受是否正確,我們就像是在告訴孩子,你的所有媽媽都會接受,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它們都是你的一部分。

尊重:雖然孩子們很多想法是不成熟的,但是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我們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鼓勵他有更美好的願望。我們要為孩子創造寬鬆、積極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願意為自己的願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相信:父母要給與孩子一定程度的信任,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做得很好。當父母承認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也會認同自己的感受,並相信自己的感覺。

空間:父母要給予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要過多干涉或否定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在發現錯誤的時候,可以給予一些啟發式建議。比如「快點!抓緊時間!校車馬上就到了!」家長可以換一種說法:「離校車到還有多長時間?我們有辦法趕上嗎?」

孩子長大的過程,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理解、認同。這時你一定要意識到,你和孩子是完全獨立的兩個人,你們之間是平等的,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附屬品或下屬,你必須尊重他的自主選擇。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

在心理上,家長要給孩子最堅定的支持,而對孩子的信任和欣賞是就是最大的支持。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要急著要求孩子聽話,而是學會做「聽話」的家長,傾聽孩子的需求,尊重理解他們。對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不應該過多干涉,適當的放手,也是一種愛的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教育頭條 的精彩文章:

TAG:青島教育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