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青霞:2017年我遇到的夢想家

林青霞:2017年我遇到的夢想家

林青霞。(陳漫/圖)

全文共3555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你知道嗎?「火藥是長生不老的葯」。你知道嗎?「聖經是最好的散文」。你知道嗎?「天鵝一覺只睡45秒」。這是我2017年聽到的最新鮮的話題。

「秦始皇時代就是用火藥製造長生不老葯,所以火藥是葯。」這是煙火藝術家蔡國強說的,我信。2017年年中馬唯中請我到會議展覽中心,觀賞蔡國強的天梯紀錄片,讓我大開眼界。蔡國強來自福建泉州的小漁村,據說是他奶奶靠賣魚讓孫子完成藝術家的夢想。天梯的構想始於二十多年前,在國外試過三次都遇到阻礙,最後回到自己的故鄉福建泉州惠嶼島,由四百個村民合力幫他完成天梯的夢想。2015年6月15日凌晨4點49分,他的奶奶拿著Ipad看著她的孫子蔡國強點燃煙火的引線,霎時燦爛的煙花形成一個一個方塊的梯子,一節節地登上雲霄沒入天際,長達半公里,歷時150秒,這是他送給百歲奶奶的最好禮物(傳說這樣能登上天堂),也是送給家鄉最珍貴的禮物。天梯的意義不止是完成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內里包含的是孝順、毅力、團結和對夢想不懈的追求。

「聖經是最好的散文」,這是作家兼畫家木心說的,他閱讀聖經一百遍。我在烏鎮木心美術館的牆上發現他有這樣的說法,非常驚訝。最讓我震驚的,是展廳中那個透明玻璃牆,牆上夾著他在獄中的手稿,白紙的正反兩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字寫得非常非常小,但每筆都很清楚,這是他在極度痛苦和孤獨中提煉出來的心血。據說七十年代初,他數度被單獨囚禁,關押在積水的防空洞里,他以檢查報告為由獲得紙筆,寫成66張,132頁紙, 約65萬的字,出獄的時候將手稿縫入棉褲里,托朋友帶去美國才得以保存。牆上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句子,有一句看了令我莞爾,他說「不要寫我,因為你寫不好」。木心是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從紐約邀請回來的,烏鎮是他的故鄉。陳向宏將烏鎮打造成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江南水鄉古鎮。如果沒有來過,是無法想像世界上有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奇幻之境。這裡見不到一根電線杆,清澈的河水貫穿整個小鎮,河邊有青綠的垂柳和古舊的建築。艷陽高照時看到河水鋪滿整片綠葉,葉與葉之間長出朵朵又大又粉的荷花。2017年10月到烏鎮參加戲劇節,無時無刻不讓你驚艷和沉醉。白天漫步於古鎮的河邊小道上,可以欣賞到街頭戲劇及河邊石階上的古裝美女獨舞。晚上從住處走去烏鎮大劇院也是一種享受,月光反射在河水、垂柳、荷花池上,照著小道、高牆及古建築物,你說是夢境,但夢境不如它。

林青霞在木心美術館。(烏鎮戲劇節供圖/圖)

這裡邀請的都是純藝術的國家級戲劇,看了來自澳大利亞的戲劇《如果牆能說話》,演員個個身懷絶技,能歌能舞能跳能打能飛,沒有對白,是用特技和身體語言演出六代房客的悲歡離合,把演技發揮到極致。看了立陶宛劇團演出的《我們的班集體》,故事始於1930年代一群由波蘭和猶太人組成的同班同學,從單純的學生生活到戰爭爆發,班上多數猶太人被殘忍殺害,而參與殺害的有些竟是自己的同班同學,戰後一些大屠殺的倖免者參加了特務機構藉機報仇,最後同學分散在波蘭、美國和以色列,並且都嘗試接受現實。三個小時,看完內心沉甸甸的。 看了由巴西來的「水漬」,這個戲涵義很深,不容易懂,舞台上一個長方形淺淺的水池,在深秋的夜晚,寒風瑟瑟,演員忘情地在水池裡爬進爬出地落力演出。故事情節是跳動式的,表達方式也奇持。第一個畫面, 是一對穿戴體面又優雅的夫妻,正悠閑享受午後的寧靜,突然間一條巨大的鯰魚出現在庭院中,丈夫不去深究,妻子卻因為這件事,回憶起不堪的童年和溺水的父親,腦子裡不停地出現音樂聲,她被往事折磨得痛苦不堪,已經無法回到平靜正常的生活,非常卡夫卡。令我深深地感受到接受和放下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課題。看了《黑夜、黑幫、黑車》人稱三黑。是法國文學改編,美國加州的演員演出,它的表演形式和敘事方法更加奇特。劇院製作了一個容納50人的大盒子,觀眾不能攜帶手機入場,50名觀眾進入一面開的大盒子里,由15名工作人員在盒外推動著面向不同地點的舞台,彷佛自己也在舞台上和演員互動參與演出,像是5D電影。這三齣戲風格完全不同,唯一的共同點,都是在做人性的探討和反省。

烏鎮戲劇節最初是黃磊的夢想,陳向宏也是個夢想家,兩人一拍即合,共同邀請賴聲川和丁乃竺夫婦助陣,加上孟京輝導演,還有木心美術館的坐鎮,讓這魔幻古鎮更增添了文化藝術氣息。丁乃竺說,「烏鎮是中國的一張名片,烏鎮國際戲劇節是這張名片的亮點。」我想木心美術館也算是一大亮點。

「天鵝一次只睡45秒,45秒睜一次眼再睡45秒,這樣一連也可睡8個小時。為什麼?牠要隨時保持警覺性,以防天敵,而人類是最大的天敵。早自秦始皇時代,天鵝每年都會遷徏到榮成。」這是天鵝衛士袁學順說的。

袁學順山東人,有些人稱他老袁,身份是農民,住威海榮成,二十歲開始保護、照顧傷殘的天鵝,四十二年來從不懈怠,彷佛這是上天賜予他的使命。

在烏鎮戲劇節時,聽朋友賈安宜談到老袁和天鵝的故事,深受感動,決定帶著女兒愛林去山東拜訪他。在煙台下機時見到雪花片片,路邊的樹木、房屋蓋滿厚厚的一層雪,像我們小時候寄的聖誕卡。因為高速公路積雪危險,只能走一般的道路,4個小時車程,4點半到達榮成湖畔的大天鵝康復中心時天已漸暗。只見一個瘦小的背影搭著梯子在木屋上方釘一幅大紅布條,上面寫著歡迎林青霞的字句。之前一再叮嚀不要驚動任何人,只是單純的私人拜訪,老袁還是誠意表達了他的歡迎。晚上袁氏夫婦跟我們一起晚餐,想聽聽他說他與天鵝的故事,他卻說了許多四個字四個字像是成語的句子,讓我驚艷不已。朋友不是說他是農民嗎?怎麼還會自創成語。他沒有山東口音,字正腔圓鏗鏘有聲地念道「柳不退綠,鵲不離巢,鵝守瑤池,冬不來寒,雪天雷鳴,日月逐輝」這是他送給我的,提名「青霞冬月來湖」。

林青霞。(Philip Chan/圖)

他談到最心愛的天鵝,眼睛都發光,他懂得天鵝的語言,如數家珍地說大天鵝有唰巴天鵝、咳聲天鵝和嘯聲天鵝。每年10月11月中從西伯利亞飛到榮成,三月離開,飛程一個月,在天上最久是6個小時,一個月的飛行會瘦5公斤,所以一定要吃得飽才飛得動。經過四十二年親密的接觸和觀察,救助了上千隻受傷的天鵝,相信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天鵝。聽說他畫了一張地圖,是有關天鵝飛行、休息和覓食的濕地。這些知識特別珍貴,我鼓勵他寫出來,流傳下去。他一時憶述著,有時為救一隻落在水中受傷的天鵝,他會兩隻腳泡在水裡兩個小時,從離天鵝100米的距離一邊和牠說話一邊十米十米地接近,直到天鵝信任他,才會接受他的救助;一時又嘆息說,每次抱著痊癒的天鵝放回大自然的時候,都會傷感地掉眼淚,因為他不知道這一飛走,路途中會不會再遇到險阻,還能不能再活著回來。說到那隻名叫盲盲的瞎眼天鵝,他又笑著用四字成語「亭亭玉立」來形容。他把天鵝人性化了,他說:「天鵝生來高雅,絶不下跪,即使是死也是坐著死。」。要跟老袁談天鵝可能談到天亮都談不完,我們約好第二天去看天鵝。

濕地與天鵝。(Philip Chan/圖)

零下5度,雖然是午時,太陽的熱度還是抵不住寒風的吹襲,我們一行人頂著冷洌的寒風,走入空曠的濕地,天鵝見到我們有的張開大翅膀飛起,有的遊走了,遠處濕地和水面上鑲著一層高高低低的白邊,老袁說那是3000多隻大天鵝。1990年代有大約6000隻,後來開發建屋,現在自然濕地只剩三分之一。他非常憂心將來如果土地開發到那兒,就會破壞這裡的自然生態,那時天鵝就不來了。

天鵝康復中心約兩三百尺的小木屋,裡面一張單人床,沒有暖氣,天寒地凍的,老袁待在那兒照顧天鵝一點不以為苦,他說只要聽到天鵝美妙的歌聲就滿足了。

木屋門外停著的摩托車,他騎了30年,前面兩個把手,一邊各套上一隻半截夾克袖子,想必是禦寒用的,車後拖著自製的小拉車,用來裝載玉米喂天鵝的。摩托車雖然破舊,裝載的卻是三十年豐富的情感和愛心,感覺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屋旁一個木欄杆圍成個小方塊,瞎眼盲盲亭亭玉立地單腳站在裡面,脖子好長,我用手指輕輕滑過牠的脖子,羽毛柔軟而濃密,難怪天鵝在零下氣溫還能長期待在在戶外、泡在水中。老袁心疼的,大手掌揉搓著盲盲另外一隻破碎的黑腳板。他把天鵝都當成自己的兒女看待,卻絕不自私佔有,一旦牠們可以自由飛翔,他就放手。

相信蔡國強、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和孟京輝的夢想都已實現。但是老袁還在為他的夢想努力奮戰——保住那三分之一的自然濕地不受污染,說服政府和企業家不要徵用這塊靜土。老袁守住的那塊原始濕地,右邊長著高高的蘆葦草,濕地是海水和河水混合成的湖水,一眼望去,湖水和地面交錯著延伸,直到看不見盡頭。午後見到天鵝翱翔在大自然的空間里、自在地覓食玩耍、又不時站立著拍打翅膀,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美麗的畫,老袁用盡生命每一分力,希望把這些畫面永遠流傳下去。他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天鵝將會陪著人類走完全程」,我望著他消瘦的面頰,閃爍著光芒的堅定眼神,心裡讚歎道,這真是天鵝的守護神也是大自然的藝術家。

袁學順加油!我們支持你!

先添一部小貨車。

(註:此文在台灣中國時報同日刊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