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看在日本人眼裡的中國三個半參謀長都有誰?

看看在日本人眼裡的中國三個半參謀長都有誰?

日本人為何這麼說,為何在將星雲集、才俊無數的中國軍事家裡只推崇這「三個半」其實是4位?那今天本文就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四人的過人之處和豐功偉績,他們是如何因為軍事生涯顯赫和軍事學術廣為流傳而受到人們推崇的,是怎麼令自負傲慢、很少佩服人的「東洋鬼子」折腰的?畢竟,讓敵人讚美你,那是不簡單的。

1/蔣百里:他是軍事理論家而非軍事指揮家,但其影響和作用不亞於任何將帥

蔣百里(1882-1938年),原名蔣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寧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岳父,民國陸軍上將,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家學淵源,早年時代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國學深厚。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失敗深深刺痛了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時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影響,饑渴地閱讀新書。1900年到杭州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翌年東渡扶桑,留學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三期(此前在成城初級軍事學堂),光緒卅一年(1905)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與蔡鍔、張孝准並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三人都成為非凡人物。

2/楊傑:軍學泰斗、陸軍大學校長,最後投靠革命被蔣介石暗殺

楊傑(1889—1949年),白族,字耿光,雲南大理人,民國時期軍事戰略家、軍學泰斗,陸軍上將。他的《國防新論》、《軍事與國防》、《大軍統帥學》和《戰爭要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每一個想成為高級軍事指揮官的必備讀物。1895年開始在大理讀私塾,天資聰慧,所讀之書過目不忘,且思路寬廣,所提問題往往把老師同學弄得膛目結舌。1900年入大理敷文學院就讀。次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逼清廷簽訂《辛丑條約》,全國民怨沸騰。先生在書院也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楊傑聽後,激動地對同學說:「海禁開後,軍事外交無一不敗,若不改弦更張,就會像安南、緬甸、印度一樣亡國滅種。

3/白崇禧:桂軍「小諸葛」,日本人稱他「軍神」,卻被四野打得全軍覆沒

白崇禧(1893—1966年),回族,字健生,廣西臨桂人。軍事家,陸軍一級上將,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創始人。先後就讀於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屬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有「小諸葛」之稱,地位僅次於李宗仁,與李合稱「李白」。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歷經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指揮過台兒庄戰役、崑崙關大捷等諸多著名戰役。國共內戰,從武漢與四野周旋,終不剩一兵一卒,退撤台灣。1966年在台去世,安葬於台北六張犁回民公墓。

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派系——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直合作無間:最初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介石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

白崇禧日常待人接物中,反對官僚架勢,反對打罵士卒,主張吃苦耐勞,禁煙禁賭,反對不良嗜好,在國民黨統治階層中是比較自守自節的;他多謀善斷,膽識超人,狡詐多變,謀略深長,記憶力驚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他善於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窮追猛打、佯攻佯動、出奇制勝等戰略戰術,所以常常能夠以少勝多,

4/劉伯承:因一隻眼瞎而被稱「半個」軍事家,但最後成了共和國元帥

劉伯承(1892-1986年),原名明昭,四川開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滬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129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兢兢業業,奮進不息,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作出了傑出貢獻。

劉伯承元帥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時上過私塾、高小,後考入官立中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19歲,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統治的鬥爭中,參加學生軍。次年入重慶陸軍將校學堂速成班,畢業之後被分到蜀軍第5師任司務長。護國戰爭爆發後他又改任排長,由於作戰勇敢被火線提升為連長。可是蜀軍很快被袁世凱軍隊打敗,就連指揮討袁的蜀軍總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部隊失散,他回家暫避。

不久,救國心切的劉伯承再次出來投身到革命鬥爭當中。1916年,在討袁護國鬥爭中,他組織起四川護國軍第4支隊,很快發展到2000餘人。他率軍攻下豐都,在反動軍隊的反撲下負重傷失去右眼。然而,由於他指揮有方,作戰勇敢,年僅24歲就落下川軍名將的美稱。

這四個人因為軍事生涯顯赫和軍事學術廣為流傳而頗受時人推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