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獨創「原狀陳列展」,讓觀眾「浸入式」感受文物

故宮獨創「原狀陳列展」,讓觀眾「浸入式」感受文物

圖說:故宮 圖VCG

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博物館裡牆上一幅畫的來歷、架上一個花瓶的工藝,都只能從一旁的文字解說中窺得,而這個花瓶為何要放在這幅畫旁邊呢?如今,故宮正在籌備「珍寶館·太上皇宮——原狀陳列展」,將首次復原宮廷生活的情景,並拍攝相關紀錄片,讓更多觀眾能在網上通過視頻360度無死角全方位了解清宮戲、穿越小說中未曾普及到的史實,及其背後的傳統文化和精神要義。

圖說:皇極殿(太上皇宮展) 官方圖

故宮能讓文物「歸位」

該展覽的重點就是文物的「歸位」——回到它本來就身處的環境。「太上皇宮」是乾隆為自己造的宮殿。內眾所周知的「珍寶館」其實是乾隆的「太上皇宮」。

故宮原狀研究所副所長劉政宏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文物」其實本來都是宮廷生活里的物件。它們可能原本是皇后大壽時所用過的果盤、踏過的地毯、靠過的坐墊……它們都曾經現實生活發揮實際功用。把這些生活用品恢復到真實的環境中去,如同把植物移植到現實的土壤中,讓其繼續生長。而這樣的展覽惟有故宮可以辦得到,因為只有故宮至今擁有最完整的大型宮殿群。觀眾步入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在一些影視城中體驗的所謂「穿越」,相比之下,根本不值一提。

該展覽從2016年開始籌備,2018年開放第一階段,2019年開放第二階段,歷時4年,到2020年正式全部開放。

圖書:壽康宮2015年展 官方圖

真品融入生活場景

2018年下半年計劃開放的是珍寶館中軸線邊寧壽宮內的皇極殿和養性殿。養心殿作為太上皇帝的寢宮,一樣有寶座「標配」,殿內有一個楠木製成的多寶閣,正在由故宮科技部的專家進行悉心修復,重新組裝,約半年後整修完畢,多寶閣恢復之後將陳列皇帝賞玩的眾多文物,因最大限度還原當時場景,所陳列的文物都是以真品出現。

東暖閣還將展出一件重要文物——金甌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是一件重要的禮器。劉政宏介紹道,樂壽堂東西暖閣都是慈禧寢宮,包括慈禧時期的炕,用具都在原處。「進入明間,觀眾體味的是乾隆時期,兩旁的暖閣就是慈禧時期。在觀賞時,觀眾就能很容易地區分清中期清晚期的兩種狀態,從床帳被褥,刺繡風格,陳設品上都能覺察到時代的差別,明白這些內檐在歷史上的變化。」

圖說:「故宮男神」王津 網路圖

視頻拓展觀眾視野

近日在網上引起觀眾熱議的故宮系列紀錄片之一《喚醒時間的技藝》,展現了文物修復師王津及其團隊,如何修復6隻瑞士古董鐘錶的故事,由著名導演李少紅執導,再現了因《我為故宮修文物》一片而被稱為「故宮男神」王津,面對傳統文化的專註與虔誠。

據悉,「原狀展」等工作情景,也將以視頻形式記錄,會成為紀錄片素材,今後重新剪輯在網上播放。豐富的多媒體手段,可以讓觀眾以主觀視角360度全方位無死角觀察文物,以及文物與文物之間的「對話」,乃至有多少文物專家為此付出的卓越智慧和辛勤汗水。如此,能讓更多人了解國寶的前世今生,讓文化能跨越時空、跨越國界得以傳輸、生長。(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圖說:樂壽堂內景 官方圖

相關鏈接:原狀展的特點

「原狀展」復原了當時環境,涉及到古建、 內檐、燈光、文物、文物複製等等方方面面。以一件宮內炕上所用的絲織品為例,光手綉就要半年到8個月的時間,複製任務也得由國內最優秀的非遺傳承人或藝術大師擔綱,按照當年宮廷標準進行複製。這樣才能極大可能體現出原狀展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和對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很多年後,非遺傳承人現在的作品也變相成為一個歷史時期的文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