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明年嘻哈不火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聽?

如果明年嘻哈不火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聽?

在2017年的最後時刻,趁著嘻哈的最後一點餘溫蹭一蹭它的熱度。記得今年年初趙雷在《歌手》憑藉一曲《成都》打動了無數聽眾,全國各地的遊客們趨之若鶩般地「朝聖」錦官城,「讓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迴響在大街小巷裡,植根於記憶情懷中。民謠,從《南山南》開始,也隨小眾慢慢走進了大眾視線,不再是文藝青年的專屬標籤;無獨有偶,隨著這個暑期的一款「致敬」《Show Me The Money》的選秀綜藝《中國有嘻哈》(以下簡稱ROC)橫空出世,說唱樂也從地下湧向了地上。

不容置疑的是,《ROC》之後所激增的嘻哈粉是這幾年中國地下說唱所無法企及的,其製造話題與挑起矛盾的能力可謂是業界典範了。且不論節目本身的可看性和質量,單就帶來的巨大流量和關注度,《ROC》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一種小眾文化迅速躥紅的同時,內部的矛盾和糟粕勢必也會暴露無遺。

一方面是老粉和新粉之間的矛盾。雖然很可笑,但小眾優越感這種東西的的確確出現在許許多多老粉身上。對於一直喜歡聽Hip-Pop音樂的人來說,他們覺得是由於自己一直在默默支持Hip-Pop才讓其有了今天的關注度,而所謂新粉不過是一群蹭熱度的吃瓜群眾罷了。他們根本不了解「什麼叫做flow」,「筆頭演奏的夢承受各種壓力,滲透肌肉的痛早就沒了重力」,不過是看見如今Hip-Pop光鮮亮麗而不請自來的遊人,Hip-Pop處於地下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觀光?這種心理比較容易理解,但同時又脆弱的不堪一擊。佔有慾是每個人對自己喜愛的人和事物一種本能反應,可一旦稍有放大,便容易發展為一種病態心理。他們處於一種既想表達對Hip-Pop喜愛的感情又無人可傾訴的落寞感,還有一旦被大眾認同而失去獨立標籤彰顯自我的恐懼感。要是沒有這些大規模湧入的新粉,嘻哈可能還得好幾年才能走上檯面。Hip-Pop並不是屬於一個人的狂歡,而是熱愛自由與和平的心靈的呼應。畢竟,Hip-Pop不是gakki,她才是只屬於我一個人的老婆(滑稽)。

對於新粉來說,確實會有一部分只是由於話題度才選擇成為嘻哈粉,等到熱度褪去自然會成為下一個搖滾粉、爵士粉、R&B粉,沒有獨立思考的關注與熱愛,不過是一盤沙,不用風吹自然就散了。還有一部分尤其是女粉,他們對於Rap的關注點不在於作品本身而是完完全全在於Rapper的外形。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是對Rapper的侮辱。迷妹們把對Idol的那一套照搬過來放在他們身上,「為周延打Call」、「謝銳韜我要為你生猴子」、「我要給王昊種個草莓」,甚至她們都不知道這幾個是誰。但如果他們對自己的定位不再是說唱歌手而是偶像藝人,就當我什麼都沒說。若仍堅持做一名說唱歌手,作品才是Rapper的核心。Hip-Pop本身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形式,真心熱愛首先要積極去了解其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核。「Do as romans do」,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Hip-Hop的力量。沉下心來,獨立思考,你會看到不同的嘻哈。之前有人和我推薦東野圭吾的書,說他的書很溫暖治癒,社會性和思辨性很強,這是遇到同好了,忙說到「《單戀》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三笑』系列也很有特色」,「啊?我只看過《解憂雜化店》」。大概如今的一部分嘻哈粉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吧。

另一方面,是Rap音樂本身內部矛盾。中國說唱圈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再隨著這樣一股熱度,勢必會導致大批量新人湧入這個圈子。尤其每次beef大戰時,你會發現各種實力差勁的18線歌手。說唱不像其他音樂類型那樣,需要有專業的樂理知識才能進行創作。像在新一期的吐槽大會上VAVA就被吐槽看不懂五線譜。(當然VAVA本身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入行門檻太低,導致大量的劣質作品層出不窮。不僅僅體現在音樂性上,更體現在內容的空洞。嘻哈是美國街頭文化的產物,對其如法炮製顯然會有不符合我國國情的內容出現,生搬硬套自然無法令聽眾產生共鳴。在中國也並沒有純粹的匪幫說唱。況且嘻哈中真實是很重要的一點。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並不是應被極力推崇的生活方式,而且不是每一個人都是Wiz Khalifa(See you again的演唱者),少點pussy、money、weed,多些love、peace、real。吹牛無妨,但太多也膩。

說唱樂吸引聽眾的,主要有三個層面。第一點就是beat的製作,也就是旋律。Ty.可以說是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出色一位。雖然他初中都沒讀完,但是的確「音樂上頭文化深」。其他的像紅花會的Mai,Sup Music的老道,卡斯等人也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但Ty.詞曲、後期製作、演唱一人包辦,在國內是非常罕見的。Ty.的作品和現場絕對不像在節目中的表現那樣。推薦他的《凹造型》和《4》。

第二點是flow,指的是在唱的時候整體的停頓變化,即詞和節奏的契合度。馬思維和紅花會貝貝是這個方面的翹楚。Higher Brothers如今漸漸走向國際,Trap玩的風生水起,和馬思維的個人能力是分不開的。馬思維的flow像溪流一般,流暢自然,行雲流水,渾然天成,讓人享受,推薦他的《嶗山道士》和《Flava In Ya Ear Remix》。而貝貝的flow就像一把加特林,噠噠噠噠,直戳耳朵,刺激過癮,驚為天人,推薦《TALKING SHIT FREESTYLE》。他們兩個還合作過一首《Tru Master Remix》,B站上還有他倆地下八英里表演賽的視頻,全程高能。

最後就是歌詞了。前兩點我們可以說是音樂性,後一點是內容性。音樂性決定下限,內容性決定上限。音樂最初的意義在於娛樂,現在大部分情況下亦然。如果一首歌不好聽,其實聽眾也就不會再去細看歌詞。由表及裡,其實是個非常淺顯的道理。音樂性是作品的基礎屬性,內容性是作品的延伸屬性。歌詞是最能體現一個rapper生活態度的方面。像謝帝、蛋堡、派克特、蘇醒、及陰三、幼稚園殺手等等(國內有很多有態度的rapper)在自己歌中有過對社會矛盾深刻思考的。Jony J,我個人覺得是把音樂性和內容性融合的最好的一位。《套路》里表達與病態社會正面硬剛的態度;《信仰》中告訴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保存良善,關懷弱者;《不用去猜》展示了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不問來日多艱,名利幾何,但求不負今時,謹記初心。

記得我最早開始聽說唱是從初中開始的。那時有一位quite swag的朋友給我推薦了Eminem的音樂(不知道「大師」會不會看到這篇文章),初聽便一發不可收拾。既驚嘆於其精妙的flow和韻腳,又沉浸在美妙的節奏和hook中;既震驚於他歌詞的幽默與尖銳,又迷戀那狂傲自由的態度。可以說「大師」和Eminem是我嘻哈的領路人。之後我又了解了Tupac、Biggie、NAS、Snoop Dogg、Dr.Dre、50cent、Kanye West,對說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學習英語的熱情也是從那時開始的。上了高中之後,記得有一年Macklemore & Ryan Lewis超級火,兩首冠單,製作精良。Fort Minor、Jay-Z、Nick Minaj、Iggy Azalea來回聽。高三有一段難熬的歲月都是宋岳庭陪我度過的。上了大學,Kendrick Lamar大有成為歷史最佳的趨勢;聽著Logic起床,聽著滿舒克入眠。所以今年嘻哈火了我個人是非常欣慰的,也許以後大家對嘻哈的討論不再是嫌惡,去KTV點rap不會被嘲笑,嘻哈信條被更多人奉為圭臬。

peace,unity,love and having fun

這是嘻哈精神最簡短有力的概括。不過在我看來,嘻哈精神的內核應當是包容,獨立與自由。若以古代來說,這種精神像極了魏晉風骨。不拘泥於禮法,不苟且於市儈。其實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嘻哈精神早已有過。那是陳勝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反抗意識;那是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自由洒脫。也是魯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鬥爭精神。

很多人覺得嘻哈者都過於暴躁粗魯,何談愛與和平?偏見源於固化印象和不了解。

Eminem為了女兒,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不羈少年放下身段,成為了一名溫柔出色的父親,這是家人之愛;Tupac一生致力於為黑人提高社會地位,為兄弟而戰,與社會抗爭,這是種族之愛;Nas在歌中呼喚人性,充滿人文關懷,這是跨越種族階級性別物種的博愛。嘻哈文化具有極強的包容性,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做夠real,你就能在這裡找到一席之地。不能一邊說「你們都得死」,一邊「我們要love&peace」;不能前腳diss Idol,一邊又想著成為Idol。

何為Real?Real,就是要遵從我們的內心,去完成每個人的與生俱來的使命;Real,就是要針砭時弊,敢於向社會亂象豎起中指;Real,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皆有不聽話的權利;Real,就是無論年齡如何增長,內心永遠赤誠不隨歲月變遷而日益世故。

如果明年嘻哈不火了,我們還要聽嗎?這個問題其實不重要,不管你聽什麼,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比起聽什麼,做什麼才是重要的。2017,其實不算美好,我們見識到了這個社會來自成人的深深惡意,我們領悟到了自己因善良而受限的想像力是多麼匱乏。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拒絕服從罪惡,就還算是人類。這世上只要還有一根火柴,就還有點亮天空的希望。

不管這個時代是好是壞,

不管社會發展是慢是快,

不管未來先到的是驚喜還是意外,

不管過去面對的是成功還是失敗,

願大家2018年可以實現自我期待,永遠心懷大愛。

LOVE&PEA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