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宮崎駿為何對中國失望?吉卜力動畫為何被喜歡?

宮崎駿為何對中國失望?吉卜力動畫為何被喜歡?

1月5號宮崎駿77歲生日。他鬚髮皆白,戴個老花鏡,手握鉛筆,在一堆畫稿面前一坐就是一天,幾十年如此。只是最近,這個老人總是喃喃地念叨一句話:「我的時間不多了。」這讓他的觀眾心裡一緊。他用力溫暖了全世界,用自己動畫守住純真。2013年《起風了》一拍完,他就宣布退隱,粉絲統計他說退隱已經第七次啦!終於沉不住氣,再次復出。2016年他對外宣布,正在製作一部叫《毛毛蟲菠蘿》的動畫,估計2018年。

幼年宮崎駿與其母

1943年一個日本孩子在影院看了一部中國的動畫電影,感觸頗深,他決心為日本動畫創造出一片天地,這個孩子就是號稱「鐵臂阿童木之父」的漫畫大家手塚治虫,他所看的就是中國第一部動畫電影《鐵扇公主》(萬籟鳴兄弟導)。我們不曾想到這部電影竟促使了一個動畫帝國的誕生,而我國動畫業在萬氏兄弟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之後卻鮮有發展。作為本文主人公的宮崎駿,自小就開始畫漫畫,並崇拜漫畫泰斗手塚治虫,但在後來的創作過程中,他發現他畫的只是手塚的仿造品,無論怎麼努力,也突破不了這一桎梏。

《大鬧天宮》 劇照

我記得他在悼念手塚治虫的文章中曾這樣說:「作為動畫電影作家,不能只把手塚治虫奉作聖賢簡單了事。而在某種意義上必須把手塚治虫當作不斷超越、挑戰的對手。我不能說自己已經超越了手塚,但自認為尋找到了與他不同的方向。挑戰並訣別手塚的作品從而製作出新樣式的動畫,也許正是手塚所期盼的。」 幾十年過去, 宮崎駿繼承發揚了手塚治虫的動畫精神,創造出舉世矚目的商業奇蹟。

宮崎駿的成功首先得力於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出奇的想像。他的電影畫面細膩,主配角都被他刻畫得栩栩如生,情節生動充滿魔幻色彩。1984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風之谷》一炮打響。從此為開端,宮崎駿與摯友高畑勛在德間書店的出資下聯手成立「吉卜力工作室」,致力於動畫長片製作。這個工作室培養了大批漫畫人才,他的整套管理和團結協作成為日本動畫界的「一股清流」。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向來在動漫界和觀眾中受到極高評價。細緻的繪畫、寫實的手法和充滿奇思妙想的情節,無一不被津津樂道。人們在回味宮崎駿獨具魅力的動畫片時,也常會提及其中令人過耳不忘的音樂。音樂家久石讓的電影配樂高雅脫俗、純真大氣,更為影片添加了無窮的附麗。

砂田麻美拍攝的紀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講述了封面是三個老小孩,依次是宮崎駿、鈴木敏夫 、高畑勲,片中講述了這三位的同甘共苦的經歷及吉卜力動畫創作的歷程。70歲高齡的宮崎駿從未放下手中的畫筆,此刻他將面對自身最大的矛盾——對飛行器的熱愛和戰鬥機作為殺人武器的罪惡屬性,極具個人情懷的《起風了》在斑斕的陽光輝映下靜靜誕生。與此同時,與宮崎駿相交超過三十多年的鈴木敏夫,作為製作人細緻打理著工作室的大小事務。另一頭的工作室高畑勛正在製作他的新片《輝夜姬物語》。

我們所見的很多打著宮崎駿名義的片子,實際上只能說「吉卜力出品」。其中如《再見螢火蟲》、《歲月的童話》、《百變狸貓》這幾部片子的導演是代攜宮崎峻出道的高畑勛。

《再見螢火蟲》是部令人非常沉痛的片子,他控訴了戰爭給平民帶來的災難。清太帶著妹妹四處奔逃,他們的媽媽在空襲中死去,投靠到姨媽家,又飽受冷落,清太帶著妹妹毅然離開了姨媽家,搬到一個廢棄的防空洞與妹妹相依為命。他還捉了許多螢火蟲放在裝糖果小鐵盒子里,妹妹節子看到這些飛舞的螢火蟲非常高興,夜裡兄妹倆在山路間奔跑。

導演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幸福的氛圍,可是後來清太因飢餓偷東西遭到毒打,妹妹節子受瘟疫傳染悲慘地死去,讓觀者內心無法接受。節子銀鈴般笑聲消失了,這樣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疾病折磨下,依然跑出來期待哥哥儘快歸來。

《百變狸貓》和宮崎駿監製的《風之谷》、《幽靈公主》的主題類似,這三部都與自然生態有關,其中充斥著掠奪、戰爭和暴力。片中人類始終是主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鍵環節。

這三部片子中《風之谷》的結局是最溫情的——「腐海」侵蝕著人類的棲息之地,王蟲惱怒地攻擊人類,娜烏希卡是此片中唯一清醒的人,當她面對人類自相殘殺,她不顧一切勸阻,當人與蟲激戰之時,她甘願犧牲自己來換取和平。

《百變狸貓》中的黑色幽默很警示人,兩群狸貓在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很有威望的火球六婆唱著歌,告訴大家無論誰勝誰負,大家都會失去森林,因為人類正要開發此地,建立市鎮。這些狸貓利用「易容術」混入人群,力圖阻止開發計劃的實施,他們採用夜行抗議的作法恐嚇居民,他們上演了精彩的民俗節目,引起人類恐慌,可當狸貓們為自己的歡欣鼓舞時,一個遊樂園老闆說這是自己組織的遊樂活動,狸貓沒想到最後的抗議完全被利用了。

在三部片子中《幽靈公主》的情節最複雜,也最為宏大,悲劇性結局令人震撼。少年阿斯達卡為消除「邪神」的詛咒,由東向西穿越日本。阿斯達卡和幽靈公主一個用愛、一個用恨,都在極力阻止人類對自然的進攻,阿斯達卡在這個故事中扮演的是一個調停人的角色,他雖然無力但仍執拗地阻止殺戮,他為救幽靈公主,身後中槍,血流如柱,單手打開城門,繼續背著她一直脫離虎口,此時的他奄奄一息,幽靈公主這個被人類拋棄的狼女,想殺掉這個救自己的人,最後她質問:「為什麼你要阻攔我?」「因為我怕你白白犧牲」。幽靈公主要割掉他的喉嚨,不讓他胡說八道。此時他有氣無力地說:「你真是很漂亮」。這一場景令人異常感動。

片中的麒麟獸是個頗具佛教意味的角色,它是森林的主宰者,他對待那些掠奪毀滅者沒有以暴制暴,而是超度,他救贖那些無辜者,而且還救贖那些持刀的人。最後的結局令人震驚,官府的人和幻姬非要殺死「神鹿」,阿斯達卡雖然奮力阻止,可還是無法阻止「人」屠殺神的悲劇出現,「神鹿」的怨憤令萬物凋零、森林被毀。人們在驚詫後又見萬物重新滋長起來,這些給人很多啟示,那就是自然是無法替代的,必須依賴它才可以存活。

談論宮崎駿的影片不能不提他最具知名度的《千與千尋》,其實此片情節很簡單,講述了一個女孩成長的故事。但故事內涵相當沉重,找回自我必須靠自己,千尋由一個軟弱的女孩變得愈來愈堅強,她由失落到找回本我,也幫助他人找回了本我,完成了自身的冒險。

大量觀賞了宮崎駿片子的朋友都會發現他對「飛行」的熱愛,從他早期作品《風之谷》中娜烏希卡駕駛的風力滑翔機,到《天空之城》中的「飛行石」,其後的《魔女宅急便》和《紅豬》則把他對「飛行」的理念表達的更為充分兩部,但兩者表現內容差異也最大。《魔女宅急便》和《千與千尋》類似的是都以成長為主題。魔女琪琪為能成為真正的合格的魔女而孤身一人來到陌生城市,利用自己會飛行的掃帚為別人送貨,當她不能飛行時,她學會了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如何處理新的人際。經過一系列挫折她逐漸成熟起來。

在《紅豬》中他又將飛行重任轉移到一位長著豬臉的波爾哥身上,這位特例獨行的豬是宮崎駿自我指認的結果,他對人類已經厭倦,不願意做人自施魔法變成了豬,靠自己出色的駕駛技術與空盜周旋,賺取賞金過著悠閑自由的生活。他作為一個複雜的矛盾體,有著飛行員特有的榮譽感,可是不願再次被政府利用,也不願做空盜。他與空中強盜集團的對峙鬥法單純而且實用,在夾縫中駕駛著紅色飛艇開闢了一條自己的空中航道,展示著一個背離國家和時代潮流的中年男子的驕傲。體示一個與社會現實格格不入的中年男子的孤獨和自負,這是這部影片表現的主題所在。

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貓的報恩》(2002,導演森田宏幸)里高中生春無意救了只貓,此後發生了一系列奇遇。她救得是貓王子,貓國上下要對她報恩。邀請她去貓國做客,嫁給貓國王子為妃……貓國時間靜止,日子咕嚕嚕滾過,那裡無憂無慮,春也動過「最後變成貓,也無所謂吧」的念頭,可後來她想自己畢竟不是貓咪,在這沒有過去和未來,沒有了目標和結果,就會迷失在虛空中。她最終拒絕成為貓國的一員,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很多觀眾一定記得那隻神奇的生物,名字叫多多洛,也就是那隻大龍貓,它有著圓滾滾的龐大身軀與軟軟的毛,小女孩從樹洞掉下來,正落在它的肚皮上,溫柔善良的大龍貓,它會和小朋友玩、慷慨地幫助小朋友。

大龍貓憨態可掬,下雨的時候戴著一頂荷葉小帽,回家時它會召來威風凜凜的龍貓公交車。動漫里 小姐妹伏在大龍貓寬闊的胸膛上,在天空自由飛行的那段場面太誘人了,不由得讓人回到久違的純真,和大小龍貓一起玩耍。

《魔女宅急便》以成長為主題,魔女琪琪為能成為真正的合格的魔女而孤身一人來到陌生城市,利用自己會飛行的掃帚為別人送貨,當她不能飛行時,她學會了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如何處理新的人際。經過一系列挫折她逐漸成熟起來。

宮崎駿年事已高,他扶持徒弟米林宏昌導演了《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2010),這依然是一部血脈相連、徹頭徹尾的吉卜力動畫,水彩畫般美麗的鄉村庭院,動漫中有種遠離喧囂的寧靜,沉醉在溫馨的故事裡,如同薄荷香草般沁人心脾。

男孩翔父母離異、因為養病來到深林中的祖屋,無意中看到了小人少女阿莉埃蒂,於是,一個對外界充滿好奇急於走出家門的少女與一個身患心臟病體的悲觀男孩相遇,開始了各自對生命、夢想與情感的探尋。

在這部動漫里多次出現「方糖」, 小人阿莉埃蒂跟父親借到方糖,卻因慌亂丟失了;富有愛心的翔將方糖送來,阿莉埃蒂由於對人類的戒備還了回去,最後阿莉埃蒂一家將要乘著茶壺改造的船即將離去時,翔還是送給阿莉埃蒂一顆方糖作為紀念。

阿莉埃蒂與翔的接觸中間橫亘著一份「被人類發現就必須得搬家」的道德契約,她對人類的不信任和不安總佔據上風,但是這個的男孩翔由衷的關心,還曾救過她和她的母親,讓她懷疑那份子所謂的道德契約。結尾阿莉埃蒂掏了半天也沒給翔禮物,這裡面就蘊含著些許悲傷,雖然兩人彼此喜歡彼此保護,但還是只希望對方的心各自保留好了。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部清新略帶感傷的作品,情節平淡中帶著新奇,劇情的發展夜在情理之中,靜靜聽微風襲來,見水面波紋粼粼,正是細微漣漪般的感觸,才能真正觸碰到我們的內心。

動漫片尾曲有句「在太陽下在花叢里,想你度過每一天,帶著這個願望,在新的世界裡,走我自己的路」,人由於緣分認識親近,也因不可期料的原因分開,一個年輕人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還是終究要獨立面對一切。人們總想讓美好的瞬間持續下去,可是現實很無奈,終究會有遺憾,成為記憶,永誌不忘,這時的遺憾也變得明艷動人。

魔法之作《哈爾的移動城堡》根據英國作家黛安娜·瓊斯的同名兒童故事書改編,原著側重人的自我成長、自我認同與自我改變。宮崎駿把原著改編成戰火中的愛情劇,以「期盼生存、感動愛情」來描述,詮釋「人該活在和平與愛之中」和「反戰」的故事主題。故事描述18歲少女蘇菲被魔法變成了一位90歲的老太婆,遇上不能與之相戀、但懂得魔法的哈爾,從而譜出一段傳奇戀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崎駿 的精彩文章:

TAG:宮崎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