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備豫不虞背後的故事,居然跟李世民的親家騷擾宮女有關

備豫不虞背後的故事,居然跟李世民的親家騷擾宮女有關

最近幾天,「備豫不虞,為國常道」這句話在網上很熱。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呢?據說跟李世民還有點關係。

「備預不虞」這四個字出現的比較早,據《左傳》記載:魯文公六年,魯國的季文子將要出使晉國。

這個季文子很不簡單,後來當過魯國的正卿。這是個什麼級別的官呢?拿現在的職位來說,相當於英國首相。

但是這個時候,季文子還沒有當上正卿。所以說,這次出訪的外交級別不是很高。

但是,在臨出國之前,季文子卻派人去問魯文公:「如果在我出使期間,晉國發生國喪,我應該行怎樣的禮節?」

為什麼季文子要問這個問題呢?原來他通過情報系統得知,晉襄公讙的身體似乎出了問題。

但是,跑腿的人很不理解,認為領導是多此一舉,現在沒有這種情況,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

季文子知道後就教育他說:「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

嘛意思呢?簡單說就是,提前做預案,是古人留下的好辦法。有備無患,省得到時候抓瞎。現在累點不算啥。

歷史就是這樣巧合,季文子去了沒多久,晉襄公就去世了。由於提前有預案,季文子才沒有手足無措。

當時,山東有個小國——莒國,又窮又破,所以國君就認為自己這麼窮,不用做防備,誰都不會來打他。

結果在魯成公九年,楚國不知道哪根筋打錯了,派人去攻打莒國,在十二天之內拿下了莒國三個城市。

然後,《左傳》的編者就寫了這麼一段評論,依仗國家小、窮、弱,就不做防備,是最大的罪過;備豫不虞,是最大的好處。

後來,《晉書》有對這兩件事進行了總結,說:備預不虞,古之善教;安不忘危,聖人常戒。

怎麼著,您覺得這跟「備豫不虞,為國常道」還離得很遠啊?別著急,聽大鵬慢慢說。

轉眼間就到了唐朝。貞觀七年,蜀王妃的父親楊譽因為在王府內追逐宮女,被都官郎中薛仁方拘留了起來。

因為案件比較複雜,過了48小時羈押期限,還沒有出結論,楊譽的兒子一怒之下就跑到李世民面前去告御狀了。

他說:「五品以上的官員,只要不造反,都不拘留。由於我父親是皇親國戚,薛仁方就故意刁難,還肆意延長拘留期限。」

李世民一聽大怒,說:「明知道是我的親戚,還故意如此刁難!」當即下令打薛仁方一百棍,並一擼到底。

魏徵趕緊跑過來說:城牆下的狐狸和神社中的老鼠,雖然微不足道,因為有靠山,很不容易除掉。

外戚自古就不好管理,薛仁方怎麼敢挾私報復呢?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怎麼能在河水尚未泛濫的時候,就先自毀堤防?臣個人認為,不能這樣做。

李世民一聽也有道理,於是就說:「是我考慮不周了。但是薛仁方沒手續就隨便拘留人,也應稍微加以懲罰。」於是下令打薛仁方二十棍杖,沒有開除公職。

參考史料:《左傳》《貞觀政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借妖貓傳的熱播,說說楊玉環到底是怎麼死的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