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陵投降匈奴,漢武帝難逃其咎

李陵投降匈奴,漢武帝難逃其咎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張俊海

【作者簡介】張俊海,安徽省阜南縣會龍鎮人,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教師。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多家網路平台。長期從事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在《中學歷史教學》《新高考》《中學政史地》等雜誌報刊發表教育教學文章數十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在小說《楊家將》里,有段楊繼業被困兩狼山,最終碰死在李陵碑為國捐軀的情節。既然是「殺身取義」的英雄,為何要碰死在投降匈奴李陵的碑上呢?

想來這事有點蹊蹺。

李陵的投降原因並非偶然,甚至可以說,與漢武帝脫不了干係。

(漢武帝)

一、祖父和叔父的遭遇,令李陵心寒

查閱史料,可以發現李陵祖孫三代,與漢武帝祖輩三代的恩怨糾纏由來已久。

文帝曾經對李廣說:「可惜啊,你沒有碰到時機;假使你處在高帝的時代,封個萬戶侯也不在話下呀!」言外之意已經定下了李廣生不逢時和悲劇的基調。

孝景帝即位,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攻打吳國、楚國,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由於梁王私自授給李廣將軍印,回朝後,沒有得到封賞。原因很簡單,李廣私自接受將軍印,犯了朝廷大忌。

武帝期間,李廣出現與匈奴作戰被活捉和軍功罪責相當沒有封賞等情況。李廣不可重用的想法,已在武帝心裡扎了根。

(匈奴騎兵)

元狩四年,漢朝大舉出兵攻打匈奴,李廣幾次自動請求前去。武帝認為他老了,沒有允許;過了好久,才允許他。大將軍衛青曾暗中受到武帝囑咐,不讓李廣正面同單于對陣。衛青只讓李廣擔當東道邊翼,繞遠路行進。結果李廣的軍隊失去嚮導,迷了路,無法與衛青的軍隊匯合。後來,衛青要上書報告天子軍中的曲折情形以追究責任。李廣一番滿腹牢騷後便拔刀自刎了。

李廣有三個兒子:李當戶,李椒,李敢。前兩個兒子早死,其中李當戶留下了一個遺腹子,就是李陵。

第三子李敢,也就是李陵的叔父,對匈奴戰功赫赫,但怨恨衛青逼死了父親李廣,趁衛青不備想實施暗殺,沒有得逞,衛青只是受了重傷。衛青本來就心中有愧,於是把這件事隱瞞下來。

不料衛青的外甥「冠軍侯」霍去病知道了這件事,趁著李敢陪同漢武帝到甘泉宮打獵的機會,暗施冷箭,射死了李敢。霍去病當時正當顯貴寵幸,武帝隱瞞了真相,說是野鹿撞死了他。

李陵祖父和叔父的遭遇,說明漢武帝有愧於李家的。不難判斷,李陵心裡抱有怨恨不平之氣也在情理之中!

(李陵)

二、武帝沒有接應,導致李陵被俘投降

天漢二年(前99年)秋,漢武帝派樂人出身的外戚、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李陵歸在李廣利麾下,負責輜重。李廣利是協律都尉李延年的兄弟,二人又同是漢武帝寵幸的李夫人的哥哥,世代相傳的樂人之家。

李陵身為名將之後,怎能不感到屈辱?

這一屈辱,毫無疑問和祖父李廣在外戚衛青手下所感到的屈辱一模一樣,簡直是祖父當年遭遇的「情景再現」。因此,李陵主動向漢武帝請命。結果,李陵帶領五千兵出居延海以北,被匈奴單于以八萬兵包圍,李陵血戰八天八夜後,由於漢軍未能對李陵部實施必要的接應和支援,最終投降匈奴。

這背後與漢武帝的措施失當不無關係!

三、武帝悔不當初

李陵投降,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對此事的看法,司馬遷極力說:「李陵對親人孝敬,對士人誠信,經常奮不顧身解救國家危難。從他的一向表現來看,有國士之風。今天他辦了一件不幸的事,那些貪生怕死只顧保全身家性命的臣子,便任意構陷,誇大其罪,是令人痛心的!況且李陵只率領不到五千人的步兵,長驅直入到達匈奴腹地,面對數萬敵軍,使匈奴顧不上救死扶傷,招來全部會射箭的民眾一同圍攻李陵。李陵轉戰千里,箭盡路絕,士兵拉的是空弩,冒著白刃箭雨,還是同敵人拚死搏鬥,能得到士兵拚死之力,就是古代名將也不能超過他。他雖然失敗被俘,然而他所摧敗敵軍的戰績,也足以光耀天下了。李陵所以不死,是想在適當的時機報效漢朝。」

盛怒之下,武帝以司馬遷詆毀貳師,為李陵遊說為罪名,判處他腐刑。

之後,武帝後悔沒有及時救援李陵,說:「李陵出塞時,就應讓強弩都尉去迎接。在朝廷下詔,才讓老將路博德心生奸詐,使李陵軍覆沒。」於是派使者慰勞賞賜李陵軍中逃回的士兵。

四、武帝誤聽訛傳,誅滅李陵三族

李陵在匈奴待了一年多後,武帝派因杅將軍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迎接李陵。公孫敖之軍無功而還,說:「捕獲俘虜,說李陵教單于練兵來防備漢軍,所以我沒有戰功。」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夷其三族。

道聽途說,不辯真偽,枉殺李陵全家老小,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

其後,漢遣使者出使匈奴,李陵對使者說:「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使者說:「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李陵說:「乃李緒,非我也。」

(匈奴人)

五、陵曰:「歸易耳,丈夫不能再辱!」

李陵與蘇武交談中有「我李陵雖然無能和膽怯,假如漢廷姑且寬恕我的罪過,不殺我的老母,使我能實現在奇恥大辱下積蓄已久的志願,這就同曹沫在柯邑訂盟可能差不多,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記的!逮捕殺戮我的全家,成為當世的奇恥大辱,我還再顧念什麼呢」的表白,這段話表明了李陵暫時委曲求全,以圖東山再起,再報漢室的心跡。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漢昭帝即位後,向來與李陵友好的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派李陵的老朋友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藉機勸李陵歸漢。使節在酒席上撫摸佩刀上的環(寓意「還」),觸碰李陵的腳,大聲說「漢朝已經大赦,中原安樂,主上年少,輔政的是霍光和上官桀!」李陵表示「吾已胡服矣!」(我已經是異國人了)而且以「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的回應。

(匈奴人)

痛哉!休對故人思故國。

小編提示:點亮文末的大拇指,給個贊,也是對作者的鼓勵。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