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10餘國的自來水樣本分析,約八成含有微塑料

對10餘國的自來水樣本分析,約八成含有微塑料

對10多個國家的自來水樣本分析

八成自來水含有微塑料

受訪專家: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官員 蔣南青

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主任 李金惠

開欄的話:維護健康十分重要,但健康不僅取決於我們自身,還取決於環境,諸如大氣、水、土壤……你我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只有與環境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可持續發展。為此,本報與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共開專欄「健康星球,健康你我」,圍繞當下熱點及環境主題日等,介紹環境概念和與健康相關的內容,解讀環境與健康的關係。

白色塑料袋、塑膠產品……我們對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塑料污染早已不陌生,但當塑料變成無數個微粒遍布環境中,是否讓人心生恐懼?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每天飲用的自來水也受到這種肉眼無法看到的塑料化學纖維的污染。

充滿塑料微粒的世界

美國華盛頓一家公益互聯網通訊社(Orb Media)聯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對10多個國家的自來水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全球83%的自來水中含有塑料微粒,這意味著數十億人的飲用水受到塑料污染。其中以美國自來水的污染率最高,含有微型塑料顆粒的水樣達到94%,污染率次高的是黎巴嫩和印度。英國、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的污染率最低,仍達72%。據分析,在自來水樣本里發現的塑料微粒大小超過了2.5微米,這比1納米要大出2500倍,而目前的標準水處理系統無法過濾掉所有這些塑料微粒。

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官員蔣南青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全球對於塑料微粒的關注日益高漲。環境署出版的《2016年全球環境新興問題》報告指出,環境中的塑料微粒分布越來越廣,數量越來越多。這些塑料顆粒小如病毒大似螞蟻,全球都可尋其蹤跡:湖泊和海洋中,河底的沉積物中,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鯨魚的各種生物體內。甚至在5000米深的海底沉積物內,都監測出塑料微粒的存在。

2016年9月,瑞典海洋和水務部發布的「2016年瑞典淡水報告」顯示,瑞典的淡水湖泊梅拉倫湖及維特恩湖中含有較高水平的微型塑料,其含量與波羅的海持平甚至還要高。而瑞典湖泊中的微型塑料可能來自輪胎磨損、人造草坪、羊毛等服裝,以及美容產品。

與此同時,日本九州大學與東京海洋大學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南極海域漂浮著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的「微塑料」,距離南極較近的2個地點發現大量塑料粒子,平均每噸中有0.05~0.1個,經換算每平方公裏海水中約有14萬~29萬個,與北半球海洋平均10萬個的數量不相上下。

塑料微粒從哪裡來

塑料微粒污染究竟是什麼?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主任李金惠稱,塑料微粒,又名塑料微珠,通常指直徑小於2毫米的塑料顆粒,存在於全球海域和海洋生物中,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載體。而微塑料,更多定義為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

微塑料污染是多元化,其來源大致可分為陸地來源和海洋來源,而陸源微塑料的輸入是主要來源,包括以下兩種:一、「初生」微塑料。為工業和國內用途而製造,常見於日常生活中的化妝品或者清潔用品,如牙膏和去角質膏中使用的摩擦劑「微珠」、紡織品和纖維服裝、陸地運輸過程以及塑料製品加工等,這些微塑料通過廢水處理廠被排放到河流等自然水體中;二、「次生」微塑料。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造成分裂和體積減小而成的塑料顆粒,可以直接從海岸線或通過河流和污水管道進入海洋。

造成魚類生病或死亡

專家們表示,塑料微粒與較大塑料碎片不同,利用現有技術手段根本不能從水中分離出來,而是直接進入環境。由於其尺寸小,甚至可能進入循環系統,如果不加制止,對環境與健康的危害比大塊塑料更大。

這些塑料微粒可釋放出有毒有害物質,比一般塑料更容易吸附有毒有害物質,可嚴重破壞海岸線和海床等。而河流或海洋等水域中的魚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會將這些塑料微粒當做食物吞食。這些塑料微粒附著在水生物的腸胃內部,一旦持續時間過長,易造成魚類生病或死亡,甚至孵化也受阻礙。

當微塑料進入食物鏈時,也會威脅人體健康。愛爾蘭高威梅雅理工學院專家馬洪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塑料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但有兩大顧慮,分別是小型塑料分子,以及窩藏在微型塑料上的化學分子與病源體。納米級的纖維可能穿透細胞,也可能穿透器官,令人擔憂。

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微塑料

如何減少微塑料垃圾的產生及其帶來的海洋污染?蔣南青表示,早在2014年6月,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提出開展有關海洋塑料廢棄物和微塑料的研究。2016年3月,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還通過了「海洋塑料廢棄物和微塑料決議」。

很多發達國家還頒布了針對化妝品的微塑料禁令。2015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無微珠水法案」,禁止銷售含有微型塑料顆粒的產品,成為第一個宣布此禁令的國家;韓國食葯處2016年9月發布《化妝品安全標準規定》部分修訂案行政預告,全面禁止化妝品使用塑料微珠,從明年7月開始禁止銷售含有塑料微珠的化妝品;2016年11月,加拿大發布公報,將從明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銷售含有塑料微珠的沐浴露、牙膏、按摩膏等化妝品;一些化妝品公司也宣布將自動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微塑料。

針對微塑料環境與健康風險,專家建議,第一,我國應加強廢塑料全過程管理,從塑料廢物的源頭產生、收集和運輸、循環利用等全過程各環節減少不當的處理和處置,促進廢塑料規範化回收利用率,減少海洋微塑料來源;第二,開展相關基礎研究,識別我國廢塑料和微塑料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分布情況,調研國際管理經驗,為相關立法提供前期研究。第三,政府要做宣傳活動,擴大公眾對海洋微塑料的認知,引導消費習慣,比如,家裡不用塑料容器,選擇玻璃的或不鏽鋼的食物儲存容器,購買可再利用的產品……減少微塑料的人為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