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歌與酒詩,什麼才是真正的原鄉生活

茶歌與酒詩,什麼才是真正的原鄉生活

酒是滿堂歡聚,茶是窗前獨坐;

酒是春光爛漫,茶是秋水長天;

酒是江河奔涌,茶是清泉靜流;

酒是楚河漢界的廝殺,茶是黑白世界的清談;

酒是濃墨重彩披掛整齊的唱念做打,

茶是無絲無竹索麵朝天的悠閑小唱。

酒的熱烈奔放和茶的含蓄內斂

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讀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

在人生態度上,酒是入世的,茶是出世的;

在審美意識上,酒是陽剛的,茶是柔軟的。

一盞香茗

A fragrant tea

茶,是最樸素、淡泊的美物。飲茶,是最樸素、淡泊的美事。

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有親朋好友來訪,沏一杯香茗待客,既是出於禮貌,又有助於賓主之間親切的交談。另外,在中國文人雅士們的生活中又有著一種引人入勝的特殊意義,不是為了單純的止渴,而是在茶的微苦中體味清香,在奔波忙碌和爭名逐利的空隙中,追尋一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清雅。

一縷茶煙

A ray of tea smoke

心情平淡的人,才能感受茶帶來的寧靜和清新。每一片綠葉都在高山深谷里浴過風雨雲霧,聽過鳥聲蟲鳴。簡單的葉子,卻有著絕不簡單的經歷。它們是沉默的,在滾燙的水裡沒有驚叫,而是選擇慢慢吐露清新而芳香的情愫。

茶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意味。飲茶,不只為解渴和去乏,更要感受在茶的氛圍里所呈現的境界、情調和韻味。

人的一生要喝多少茶,茶里的香味、甘味、澀味、苦味、意味、禪味,我們能品出多少?從第一杯茶到最後一杯茶,由濃郁到平淡,由淺嘗到深品,永遠有品頭,永遠品不到盡頭。

仙人掌茶

Cactus tea

茶在中華文化里,一直以優雅恬淡、閑適從容的姿態出現。就像一個矍鑠清朗的老先生,一襲素服衣袂飄飄,從杳杳西周走來。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三千年。其中最生動的人物非「茶仙」陸羽莫屬,以一篇《茶經》攀上了中華茶文化的巔峰。

陸羽是在寺廟中長大,由師父教他茶道,從前最好的茶葉是廟裡焙烘的,紫砂壺最早也是由和尚製成的。陸羽之所以為「茶仙」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茶味與禪味相關,茶道與禪道相通,唯有生命境界高的人,才會在普通的茶里品到真正的滋味。

過去很長時間裡,素食一直被認為是邊緣化乃至宗教化的一種行為,常年以一種非常刻板的印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你是信佛了嗎?吃素?你在減肥嗎?節食可不好!不吃肉不會營養不良嗎?聽說不吃肉氣血都不足吧?肉多好吃啊,你怎麼可以不吃?

朝坐餘興

Sit back to rest

喝茶可以使人閑適,蘇東坡在《試院煎茶》里道出了茶的性情:茶是清閑的飲品,茶使人冷靜,使人沉思,使人清醒與真實,使人歡喜與清明,茶是那麼透明、潤澤、剔透,使人得到了與禪定相似的透明心,使人從現實的生活中超越,有了彼岸的聯想。

想要煮一壺好茶亦要配上好水,漢代的文學家東方朔因此把好水稱為「天酒」,說人只要每天喝五斗天酒,便能長生不老。屈原的《離騷》也如此詠嘆過:「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所以,善飲茶的人是多麼幸福,如果能有好茶好水,每天都是在飲天酒、喝甘露,雖不能長生不老、羽化登仙,也可以身心輕安,有琉璃一樣的思維。

一壺濁酒

A pot of plum wine

茶是隱士,酒呢?它的風貌有千百種,在酒的世界裡,界限毫不明顯。酒可以是雅士,也可以是勇士;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凡夫。酒不拒絕任何一種心情,喜怒哀樂皆可,只有酒讓人醺然欲醉、睡意昏沉。

人們在逸興橫飛時飲酒,在壯懷激烈時飲酒,而更多的是在愁腸百結的時候飲酒。苦悶時喝酒,無論是烈酒還是甜酒,都像感性的手,在不經意間打開人們平日里緊扣的心扉,掀起沉埋的往事,將陳傷舊痛全部湧上心頭。這個時候,可以丟掉一切理智與規範,求得一時難得的放縱。

對酒當歌

Wine song

酒讓人迷醉,迷醉時忘卻自我,文人愛喝酒,酒喝多了便忘了自我。於是無牽無掛,無拘無束,心與自然合為一體。於是激情如瀑,靈感如泉;於是下筆如有神,塗鴉即文章。「李白斗酒詩百篇」,酒與詩,酒與詩人,結下了不解的奇緣。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朋友離別之時,一杯老酒,最適合於離別時的愁緒滿懷。而表達友情時,觥籌交錯,更能營造熱烈歡樂的氣氛。朋友在一起,「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盡情揮灑心中的痛快、得意與憂愁。而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又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雲水裡載酒,松篁里煎茶。」

茶是溫順又矜持的小家碧玉,

酒是妖艷又奔放的吉卜賽女郎。

而我們極力所追求的原鄉生活態度,

是亦禪亦道的茶,還是亦儒亦俠的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