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載,顏淵問孔子:所謂「克己復禮」應該怎樣解釋?孔子回答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就是不當看的不看,不當聽的不聽,不當說的不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道家虛寂玄妙的希夷境界。稱之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在這裡"搏"取結合、摩擦出聲之意 。《靈樞·本神》:「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張介賓註:「搏者,交結也。」 ),所謂清靜無為,任其自然。源出《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是道家所指的一種修身鍊形、忘它唯我的境界」。

初次見這一堆可愛的小青蛙,是在葉子的朋友圈,一群可愛的小傢伙讓我一見傾心~或者,應該說是因為自己需要這樣的告誡,而相對三不小猴,我更愛這種並不常見的具有獨特造型的手作小物。而今我把它們帶進生活里,也是希望能將這可愛的帶著生活真諦的小物件分享給大家。

上學時老師總會告訴我們各掃門前雪,長大入職了又流行莫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步入中年就突然覺得人生其實就是要學會「不聽、不看、不說」,這除了是為人的深知,也是處事之源。

中國不是有「少說為佳」 、「禍從口出」、「 不見不煩"等說法,而日本也有勸人少惹是非的「不聽、不看、不說」一說。而「不聽」、「不看」、「不說」的詞尾發音都是 「ZARU",聽起來如同在說「SARU」猴子。因此,「三不」形象的3 只猴子雕像在日本很有名。

禪語有不看!不聽!不說!不想!之語,即不惑,不被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所染,即凈,凈而不染,覺而不迷,即是無上菩提。

其實,我們想要做這樣的人畢竟不可能,因為六根不清是不可能做到不言不語不理不視,而今的社會因為個人所處環境的不同,造成每個人個性凸顯不同,很容易出現不同的言語分歧,然而中國人又是一個極其講究言語措辭的民族,一句平常的話也能被聽出各種的是與不是,人口大國里,是非太多,想要卻不一定能做到讓自己「知而不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但我畢竟是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也深知那些黑暗、殘忍、欺騙和姦詐,還有那些少之甚少的小人存在,畢竟陽光還是燦爛的,人心都是向善的。但是對於這極具禪意的「不聽、不說、不看」我相信我們只要做到「不看卑污齷齪、不說黑白是非、不聽蜚短流長」就已足夠,也算的上是將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為人處世的精髓運用得當了~

今天很奇特的只對這首歌起了調調興趣

或許因為天氣太冷的原因

這種陽光下曬太陽顯得格外明媚~

微博丨遠香集生活美學館

END

圖片來自遠香集生活美學館,版權歸遠香集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柒柒花小妞 的精彩文章:

TAG:柒柒花小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