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坡道太陡盲道被占 誰來清除無障礙通道上的「障礙」

坡道太陡盲道被占 誰來清除無障礙通道上的「障礙」

坡道太陡,盲道被占,無障礙電梯經常壞

誰來清除無障礙通道上的「障礙」

2017年12月23日上午,由重慶市肢殘人協會與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聯合舉辦的「重慶首屆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員培訓班」正式開班。畢業後的學員將隨時對無障礙設施出現的問題進行監督管理。

「培訓的目的在於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有序、科學、規範地發展。」重慶市殘聯副理事長、市肢殘人協會主席傳強說,雖然國家從法律層面規定城市建設過程中必須打造無障礙通行環境,但實施過程卻未得到足夠重視,致使無障礙環境「障礙」重重,亟須一批督導員能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享受無障礙環境並非殘疾人的『專利』,而是法律賦予全體公民的權利。」他說。

自2012年8月頒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實施至今,我國實現了無障礙建設從無專項條例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轉變。然而,面對著無障礙設施老化、建設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現狀,不少人提出質疑: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障礙到底在哪兒?此種尷尬局面該如何破解?

盲道不幫「盲」只好少出門

2017年12月23日早上,在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員的培訓現場,兩位依靠輪椅行動的學員被推上一個近50度的坡度時說:「盲道不幫『盲』,通道陡似崖,電梯成擺設,無障礙通道名不副實啊!」「希望通過此次培訓,我們能為無障礙通道的暢通做點什麼。」

一位坐了20多年輪椅的程先生告訴記者,出行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極其平常的事,而對他們來說,卻很難,其主要原因在於,很多人行天橋、地下通道根本就沒有設置坡道或電梯一類的無障礙通道,甚至某些輕軌站里的升降電梯長時間不能使用,經常鬧出一些不愉快。

隨後,記者走訪了重慶主城多個人流量較大的地區發現,這些地方的盲道通常都成了「停車場」和攤販的「門店」,某些盲道走了一半就被「腰斬」了,再往前就是花壇或者圍牆,即便盲道沒有被佔用,有些地方的寬度根本不足以供一個成年人通過。

家住重慶大渡口區的一名吳姓盲人平時就很少出門。「我出門經常被盲道上的垃圾車、木棒等障礙物絆倒,或者走著走著就不知走到了哪兒。」她稱,街上的盲道到處都是陷阱,還是待在家比較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