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軾書畫欣賞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蘇軾書畫欣賞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文學上,蘇軾的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在書法上,蘇軾是「蘇黃米蔡」宋四大家之首,他不僅具有個性鮮明的書法風格,對後世的書法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在書法理論上也有重大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倡導出一代尚意之風,注重自我精神的體現和情感的宣洩,追求一種高度自由化的創作狀態,開創了「宋人尚意」的新風。

關於蘇軾的書學淵源,黃庭堅曾如是評價:「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書法,是深受前人影響的,他學習過李邕、徐浩、顏喜卿、柳公權等人的書法。蘇軾中年深受顏真卿書法的影響,曾說:「詩止於杜子美,書止於顏魯公。」他在顏真卿書體革新精神影響下,努力汲取顏書中的養分,取眾家之妙,與筆墨酣暢中求天真平淡,不計較點畫位置,不在乎肥瘦得失,更重才學情感的宣洩。

宋代,蘇軾,《赤壁賦》,絹本,24.57cm×251cm

從書法造型上看,蘇軾書法有以下特點:一是豐腴飽滿,遒勁姿媚;二是字型偏扁,取欹側之勢;三是用筆上的偃卧手法。以上三點,構成了蘇軾書法的獨特風格。蘇軾書法諸體皆善,然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也是最能體現宋人「尚意」書風特色的,便是他的行書。 而他的行書所得到的一個質的飛躍,是在黃州。黃州時期的書法是東坡向「尚意」書風過度的最重要轉折點,也是他藝術創作的最高峰。這一時期的著名作品有《杜甫榿木詩》、《黃州寒食帖》、《前赤壁賦》等。其中又尤以《黃州寒食帖》最為精彩,被譽為是繼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此帖英姿豪邁,超神入化,東坡憤懣沉鬱的心情,在無意於佳的狀態下,任情恣性的揮灑,出奇制勝的達到了筆法的崎側縱橫,有如神助。其點畫堅實肯定,沉著凝重,筆勢偃側但不拖沓,澀而能達,滯中有暢。字形多成橫勢,有「石壓蛤蟆」之感。章法上,起首的幾排小字,節奏平緩,接著行筆速度加快,字形逐漸變大,行距或寬或窄,字距或大或小,最後一排獨立成行的小字,與起首遙相呼應,濃郁的墨色,散發著奕奕神采。

蘇軾在書法筆畫方面追求骨力遒勁,血肉飽滿。他在《論書》中提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 蘇軾認為書法藝術一定要有精神、氣力及生氣、骨肉、飽酣筆墨。展示其淋漓的血氣,這五者缺一,就不是成功的書法藝術品。他把「神」放在第一位,也就把追求意境的美放在形體表現之上,對後來的書法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蘇軾對魏晉以為形成的以人品論書的風氣,也是持懷疑態度的。

蘇軾倡導的「尚意」書風,對宋代及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所倡導的書法觀念,影響了一代世人,並且他與其後的黃庭堅、米芾等人一起掀起了「尚意」書風的大旗,蘇軾的書法成就為中國書法增添了燦爛一筆。

繪畫方面,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對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繪畫作品欣賞:

枯木竹石圖

古木怪石圖又名《木石圖》,是蘇軾現存繪畫作品中最為可信的一件作品,北宋文人「墨戲」的代表作。本圖無款,據畫劉良佐、米芾題詩,以及宋人記載蘇軾的畫風看,被認定是蘇軾的作品。《枯木怪石圖》展現了蘇軾的人生哲學。畫中繪有一枝枯木,虯屈的姿態有如扭曲掙扎而生的身軀,顯示出了無窮的活力,氣勢雄強。樹腳下有一怪石,石狀尖峻硬實,石皴卻盤旋如渦,方圓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轉,造成畫面的運動感,更能顯現出此石頑強的生命力。

畫面左畫一怪石,謂其怪,我依其石身上滿勾的圓形弧線,當作石之紋理看去,怎麼也無法弄明白其結構。右邊是石旁穿出的一株古木,枝頭枯杈,極似一組左右分叉的鹿角,但是也有奇處,就是虯曲之樹身,到上方竟然轉了一個圓圈,見所未見。連米芾也覺得「怪怪奇奇無端」。

待讀到東坡的論畫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這才有點明白,原來蘇東坡本就無意寫實。聯想到他極為推崇的表親文同也好畫「S」形的「紆竹」,意在表達雖遭傾軋但仍掙扎向上的心志,那麼東坡畫的樹榦被壓向下卻又轉彎向上,是否也有所寄託呢?東坡一生屢遭挫折和打擊,其思想中儒、道、佛的影響都非常深刻,他又崇尚「意氣」,那麼在畫中有所寄託也在情理中。從筆墨上看,畫中無論怪石的紋理還是古木的枝幹,以功力深厚的中鋒運筆,線條弧曲勁挺,十分優美,分明是北宋的時尚。

而選擇古木怪石為題材,在當時也不多見,其意似在弘揚其倡導的「士人畫」的「蕭散簡遠」、「古雅澹泊」的境界。影響所及,進入元代,枯木竹石也如墨竹畫似的成為文人熱衷的畫題。本幅畫兩側藏印記12方:文武師胄芾章、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雙檜堂鑒定真跡、適量齋、清白傳家、右宜子孫、宗道畫印等,又有3方文字難辨。

宋代,蘇軾,《墨竹圖》團扇圖頁,42cm×46cm

蘇軾 石竹神品 立軸 水墨絹本

《石竹神品》整圖以一竹為主角,從地而起至於頂部,突顯其高聳。旁生幾株小竹子,前面的葉子用濃墨揮灑,後面的葉子採用淡墨,層次分明,疏密得當。竹子背後矗立一怪石,用大寫意寫出石頭的形狀,再施以淡墨渲染,陰陽相背畫出石頭的體積感,水墨淋漓,充分體現蘇軾的論畫格調: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束縛。圖中題款甚多,均出自歷代名手,可見蘇軾的畫作深受後人的認同與喜愛。

蘇軾 《瀟湘竹石圖》

《瀟湘竹石圖》縱28厘米,橫105.6厘米,絹本。圖本身有湘中楊元祥之題,拖尾有葉湜、錢復、等元明題跋凡二十六家。題跋文字三千餘言,始於元惠宗元統甲戌年(1334年),止於明世宗嘉靖辛酉年(1561年)。《瀟湘竹石圖》構圖奇特,匠心獨運,長卷式構圖,高度的藝術概括使畫面充滿張力,使人在「窄窄畫幅」內如閱千里江山,這是以竹石寄託文人精神情懷的中國文人畫典範之作。

蘇軾繪畫作品較少,書法作品較多,後期會專門整理蘇軾各書法作品供大家欣賞學習。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於為您呈現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陽說畫 的精彩文章:

怪怪奇奇,自成一家,龔開作品欣賞

TAG:陽陽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