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速圍觀!《自然》2018最值得關注科學事件!癌症圖譜及基因編輯入選

速圍觀!《自然》2018最值得關注科學事件!癌症圖譜及基因編輯入選

近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選出了2018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基因編輯技術、腫瘤基因組圖譜以及嫦娥四號均入選。

在新的2018年里,科學界有什麼值得我們關注的大事情?

從火遍2017年的基因編輯技術,到各國耗資巨大的太空任務,近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精選了多項可能在2018年會給科學界帶來影響的事件。

在這裡,精準醫學小編將和大家一一分享。

1

宇宙數據

新的一年,加拿大氫強度圖譜實驗(CHIME)將全面開展,快速射電暴或將變得不再那麼神秘莫測。天文學家希望使用CHIME每天觀測數十次這樣的現象,而目前總計只觀測到幾十次。

4月,天文家將分析來自歐洲航天局蓋亞太空望遠鏡的第二批數據集,從中揭示銀河系裡十幾億顆恆星的位置和運動。這些數據有助於增進我們對於銀河系螺旋結構的理解

2

古代美洲人

古基因組研究界有望幫助解釋人類在美洲的遷徙模式以及美洲原住民的遺傳多樣性。

大量古基因組研究預計將於2018年出結果,它們或有助於解釋人類如何在美洲擴散開來。

人類約在15,000年前開始進入美洲,但是科學家們希望進一步精確人類在該地區擴散的預估時間和方式,從而明確人類之後在美洲遷徙的時間點和路線。這些研究或許也有助於解釋現今美洲原住民的遺傳多樣性

3

重新定義度量單位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四個度量單位的重定義應於2018年落實

在2017年11月舉行的國際度量衡大會上,來自58個國家的代表就採用安培、千克、開爾文和摩爾的新定義進行投票。新定義將以基本常數的確切數值為基礎,而非任意的或抽象的定義。如果獲批,那麼新定義將於2019年5月起生效

4

探月不止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太空政策指令,命令NASA執行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任務,同時,另外兩國航天機構也將展開探月任務。

印度計劃於2018年初發射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同年12月,中國嫦娥4號探測器將首次開展人類探測器對月球背面的造訪。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隼鳥2號(Hayabusa-2)應將於7月抵達小行星「龍宮」(Ryugu),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將於2018年末抵達小行星「貝努」(Benn)。二者都將於本世紀20年代返回採樣。

5

癌症宏圖

首項大規模多癌症全基因組測序工作將在今年帶來有關癌症調控基因的認知。另一個大型測序項目——癌症基因組圖譜(Cancer Genome Atlas)的成果也將出爐,為我們帶來33種腫瘤的外顯子組分析結果。

6

氣候大事件

氣候變化方面,文章指出簽署《巴黎協定》的各國將展示他們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最新進展。根據《巴黎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方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7

疾病治療

疾病治療方面,今年也可能迎來不少突破。

文章指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嘗試將類似CRISPR-Cas9這樣的基因編輯工具引入臨床治療中。首個採用CRISPR技術工具的一期臨床試驗將在今年4月結束,主要目的是通過修改免疫細胞來治療肺癌。一些公司也嘗試在試驗中讓經基因工程處理過的噬菌體借力CRISPR系統來對抗耐葯細菌

年底前,日本會開展首個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試驗。癌症治療上也可能出現新進展。在基因測序幫助下,科學家有望深入了解那些影響癌細胞生長的基因。

8

太空行業競爭

5支團隊共同角逐獎金達3000萬美元的谷歌月球X大獎(Google Lunar Xprize),他們要在3月31日之前讓首個私人資助的月球車登陸月球,並發回照片。

波音和SpaceX公司計劃在11月執行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9

其他

此外,《自然》雜誌還把「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項目助力科學家了解物質在極端狀況下的變化、美國中期選舉和英國「脫歐」對科學界的影響、使用新方法加速粒子以及德國科學家與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的對抗等列為今年受關注的事件。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源於《Nature》及互聯網,由精準醫學公眾號整理、編輯,我們僅作科學傳播使用,不承擔任何責任。

參考資料:

What to expect in 2018: science in the newyea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0009-5

點擊進入2017《轉化醫學電子雜誌》年度十大文章評選

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最新前沿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