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淵起兵——唐王朝的建立

李淵起兵——唐王朝的建立

東東:老孔,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你給我們講了玄武門李世民殺兄奪權的事情,一年過去了,你的「避唐」情節有沒有緩解一些啊?

孔龍:東帥真是有心之人,一年前的事情竟然還記得如此分明。不過,雖然我對唐太宗——用現在的話來說——不是很感冒,可「避唐」一說純屬子虛烏有。

東芭拉:東東這麼一說我也有些奇怪耶,確實很少聽孔先生說起唐朝的事情呢。

孔龍: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很多事情都值得後人稱道,唐朝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段而已,咱也不能老講那個時候的事情吧。

烏米:嗯嗯,孔叔叔說的有道理,要是那樣,我們的書名就得改叫「探索唐朝歷史」了。

孔龍:好吧,既然大家都對唐朝這麼有興趣,本龍就來講講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太原起兵的事情吧。

史奇和哆哆:好啊好啊,唐朝是怎麼建立,我們還真不是很明白呢,孔叔叔快講吧。

內憂外患的隋朝

話說李淵本來是北周的貴族,繼承父親的爵位,七歲就被封為唐國公。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李淵受到了隋文帝的重用,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好景不長,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煬帝繼位了,隋朝在他的「治理」下日漸衰退,許多地方暴發了農民起義,西北的突厥人(我國古代民族之一)也乘機來犯,隋朝建立才30多年的政權便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公元617年,隋煬帝派李淵任太原留守,與馬邑(今山西朔縣)太守王仁恭共同抵禦突厥的騷擾。

監獄裡的密謀

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那時候剛18歲,有勇有謀,而且性格豪爽,慷慨大方,在太原交了很多朋友。這一天,他聽說自己的好朋友晉陽縣令劉文靜被捕入獄,連忙趕到監牢里去探望。原來劉文靜的好朋友李密因為不滿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加入了瓦崗農民起義軍,後來又當上了瓦崗軍的首領,大破隋軍,惱羞成怒的隋煬帝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捕李密親友,結果劉文靜因此被革了職,下了大獄。李世民聽了前因後果,感慨萬千:「皇上連年征戰,又大興土木,百姓徭役賦稅日益加重,舉旗造反,也是被逼無奈之舉啊。倒是連累劉兄,無辜受這牢獄之苦。兄弟請放心,我一定請求我爹,早日放你出來。」劉文靜被李世民的一番話感動,他抓住李世民的手,一動不動地盯著李世民的眼睛看了半天,最後,終於下定了決心,一字一句地問李世民:「我看賢弟不是等閑之輩,哥哥有句大逆不道的話,不知道敢不敢問賢弟?」

李世民一聽這話,頓時心裡明白了八九分。他兩眼一亮,興奮地說道:「劉兄見外了,有話但講無妨!」劉文靜點了點頭:「我不會看錯人的——我是想問你有沒有膽量起兵反隋,建立李氏的天下?」

雖然早已經料到劉文靜會說什麼,可聽到這話的李世民還是覺得一腔熱血在腦海中沸騰起來。他站起身來,激動地一邊搓著雙手,一邊走來走去:「不瞞劉兄,世民也一直有此打算。放眼天下,民不聊生,群雄並起,而皇帝楊廣卻荒淫無道,隋朝氣數已近。而我父親卻偏安一隅,優柔寡斷,毫無作為。讓我怎能不著急啊!」

接下來劉文靜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隋煬帝被困江都,李密的瓦崗軍逼近東都。認為此時如果能再招募十萬人馬,加上太原的守軍,不出半年就可以拿下都城長安,取得天下。

猶豫不決的李淵

晚上,李世民回到家中,看到父親李淵正在大廳里垂頭喪氣地走來走去,便上前問候。李淵告訴李世民,突厥趁亂進攻馬邑,他派去的救兵非但沒有解馬邑之圍,反而被突厥軍大敗。「這事要是被皇上知道了,輕則將我貶官發配,重則性命難保啊!」

李世民趁機向李淵分析了目前的形勢,最後,毅然決然地勸說父親:「如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隋朝氣數已盡,正是建立霸業之時。請父親抓住機會,逐鹿中原,孩兒必保父親問鼎天下。」

李淵被李世民的話嚇了一大跳,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兒子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來。這要是傳出去,非得滿門抄斬、株連九族不可。李淵生氣地將李世民訓斥了一番,警告他絕對不能再有這種想法,更不能再說謀反之類的話。

雖然遭到李淵的反對,可李世民並沒有放棄,他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個朋友——晉陽宮的副監裴寂商量對策。晉陽宮是隋煬帝在太原的行宮,就是皇帝到太原公幹時住的地方。雖然不比都城的皇宮,但是也富麗堂皇,規模宏大,宮內妃子、宮女、太監、護衛、寶馬、御車一應俱全。裴寂聽說李淵不贊成起兵,一點也不著急,他連連招呼李世民喝酒,然後告訴李世民,明日他要在晉陽宮內宴請唐國公李淵,為他壓驚。

斷了老爸的後路

李淵跟裴寂關係不錯,聽說裴寂請自己喝酒,正在鬱悶的李淵一口答應,第二天便來到了晉陽宮。晉陽宮分外宮內宮,內宮除了宮殿,還設有庫房、御花園等,也是宮妃、太監們住的地方。外宮則是宮監府及羽林軍駐紮的地方。裴寂將李淵帶到晉陽宮外宮的宮監府,命御廚房做了許多好菜,又把宮裡藏的百年陳釀拿出來,跟李淵喝了個昏天黑地。

第二天早晨,李淵迷迷糊糊睜開眼,發現周圍到處是耀眼的黃色,再一看,天哪,身邊還躺著兩個從沒見過的美女。李淵大驚失色,連忙爬起來,大喊裴寂。裴寂一臉壞笑地出現在門口:「國公在皇上的寢帳睡得可好?」李淵這才明白過來,自己著了兒子的道兒,已經再沒有退路了。他穿好衣服,將李世民叫到眼前說:「楊廣無道,我早有推翻他的打算,只是覺得還沒到時候。沒想到你們這麼著急,竟把我逼到了這個份上。我也沒什麼別的話說了,只說一句:從現在起,是家破人亡,還是能化家為國,就看你們兄弟的啦!」

扛起造反的大旗

達成共識之後,李淵開始採取行動了。他先將正在河東打仗的大兒子李建成和三兒子李元吉召了回來,讓他們抓緊招兵買馬,打造兵器。又將獄中的劉文靜放了出來,並且聽從他的意見,派人到突厥結盟,約他們一起反隋。最後,李淵將隋煬帝安插在他身邊的兩位副留守殺死,打出了「廢除人心失盡的隋煬帝,改立代王楊侑為帝」的口號。

公元617年七月,李淵親率3萬義軍向長安進發,一路上他繼續招募人馬,並且學農民起義軍的做法,打開官倉發糧給貧民。這樣一來,應募的百姓就越來越多了。雖然在進發途中遭到了霍邑(今山西霍縣)守軍的抵抗,但是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大力支持下,李淵率領義軍巧施調虎離山計,最終攻下了霍邑。最後,20多萬義軍輕鬆攻下了隋朝都城長安。李淵廢除隋煬帝,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yòu)做了皇帝,並且自任大丞相、大都督,受封唐王,總理萬機。隨後,李淵又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廢除,只約法十二條,大大贏得了長安的民心。

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從江都傳來了隋煬帝被殺的消息,李淵才把楊侑廢了,自己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唐。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