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歌神毛不易都在感慨的霸王別姬,竟不知項羽是被虞姬所害!

歌神毛不易都在感慨的霸王別姬,竟不知項羽是被虞姬所害!

「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與虞姬的戀愛故事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戀愛的典範。可不知世人認為愛到骨髓的虞姬竟是殺害項羽的兇手?

在四面楚歌這一段中,虞姬自認是項羽的負擔,自刎而盡,世人猜測虞姬選擇死亡是想激勵項羽奮勇殺敵。可是離別前的一句「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不得不讓人產生懷疑。「大王您繼續戰鬥的意氣已經到頭了,我也不願苟活了。」虞姬究竟是靠什麼判斷項羽已經意氣用盡了呢?僅僅憑項羽聞楚歌而「夜起,飲帳中」嗎?

如果果真像世人所說之是激勵之語,以自己的死亡點燃項羽繼續戰鬥的決心,那麼項羽和諸將的反應就應該是鬥志昂揚,與劉邦拼個你死我活,而不應該是悲痛欲絕,潸然淚下。歷史終究是過往,難以考證,但是它真的讓項羽和諸將失去了決戰的意氣!

其次,虞姬在這件事的態度上表現的非常奇怪,正常情況下她應該做好項羽的後盾,支持他鼓勵他戰鬥的決心,而不是強調「時不利」,用自身的死亡讓項羽相信自身再無絕地求勝的能力,儘管再此之前項羽歷經百戰,出生入死,也曾有過「無一還心」的決心與勇氣。

但在這一次,項羽選擇在惡劣的勢力面前低頭,一個人的本性不可能在瞬間便改變,況且在當時的情況之下,項羽的身邊還有八百良將,可以以一擋十,即使打不過劉邦但起碼可以保證項羽全身而退,東山再起。綜其根本,虞姬的自刎在很大程度上引誘了項羽向對方認輸,而且從心裡便放棄奮勇一戰的決心。事情的發展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當時項羽已經逃到烏江邊,烏江亭長也在江邊等待項羽,助他到江東,但是項羽卻沒有乘船而逃。

由此可見,項羽並不是沒有生還的機會,只是他心灰意冷,不願意苟且偷生,於是選擇了自刎結束自己的生命。世人很大程度上將項羽的死亡歸咎為項羽的自負,自認為無臉再見江東父老。但是更大程度上是因為虞姬不信任項羽,連自己最喜愛之人都不信任自己,項羽怎麼還會有勇氣肯相信江東父老會信任自己呢?

倘若虞姬等所有的機會都用盡,再無生路時殉情,歷史的格局是否就會發生變化呢?虞姬一開始就否認了項羽的能力與成就,匆匆忙忙就判了項羽的死刑。難道虞姬是劉邦派來得間諜?史事難以考證,只能作為一樁笑談。

但是啊!虞姬終究還是害了項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調茶局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調茶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