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擺脫難纏的工會 福耀美國支付了74萬美元的諮詢費

為了擺脫難纏的工會 福耀美國支付了74萬美元的諮詢費

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擺脫難纏的工會,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中國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耀集團)旗下的福耀玻璃美國公司(下稱福耀美國),曾向一家諮詢公司支付了74.741萬美元。

界面新聞記者拿到的美國勞工部文件顯示,這家名為「勞資關係研究所/LRI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LRI)的諮詢公司,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布羅肯阿羅。LRI自稱以「規避工會」聞名,於2016年向美國勞工部提交了一份收據與支付款報告稱,該公司正在為福耀集團服務。

今年11月8-9日,在由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下稱UAW)組織的為期一天半的「是否成立工會「的投票中,莫雷恩工廠的工人們意外地以886:441的投票結果壓倒性地否決了成立工會。

據《底特律新聞》今年11月10日的報道,UWA聲稱此次失敗,是由於福耀美國的「反勞工戰術」與「管理層的恐嚇」,並質疑選舉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

陷入UAW指控的諮詢公司LRI,尚未就此事作出回應,但其官網提供了其公司服務類型的線索。該網站顯示,LRI可提供有關「規避工會」的白皮書與視頻,設法訓練客戶贏得「選舉代表」的活動,及訓練如何與員工溝通等,該公司網站上還專門討論了所謂的七個「工會謊言」。

《紐約時報》11月10日評論,此次投票「被廣泛視為在美國建廠、買廠的中國公司,如何處理勞工關係這個敏感問題的指示燈」。根據投票結果,中國公司似乎已經找到了解決門道。

《代頓每日新聞》12月26日援引美國工業、勞工與經濟集團密歇根州汽車研究中心主管Kristin Dziczek評論認為,福耀集團尋求勞資關係諮詢公司服務事件具有標誌性意義,它至少揭示了一種態度——「支付這筆近75萬美元的諮詢費,背後的意願顯示了福耀美國作為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全球汽車玻璃生產商的美國分公司,打響了與美國工會的戰鬥」。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這筆費用的支出,恰好是福耀尚未盈利期間。根據一份福耀美國與UAW博弈期間公布的聲明,作為一家擁有約2000名僱員的俄亥俄地區最大的中國持有的製造業公司,福耀美國直到最近才開始盈利。

《紐約時報》11月10日報道稱,與拿到3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的台灣富士康相比,福耀集團只獲得了相對較少的、1200萬美元的州/地方援助。

福耀集團選擇了法律對工會友好的俄亥俄州設廠,而非像寶馬(BMW)、豐田(Toyota)和日產(Nissan)等其他外國車企那樣,選在那些法律讓成立工會困難重重的南方諸州設廠。

《代頓每日新聞》12月26日援引前通用汽車勞資關係總監、現從事諮詢顧問的Arthur Schwartz評論,他表示,大多數勞資關係諮詢顧問會「在法律範圍內」與工會鬥爭。「嚴謹的諮詢顧問會保持站在法律上正確的一方,同時,也努力讓他們的客戶站在同一方」。

然而,工會認為,這些諮詢公司進一步傾斜了本已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密西根州的韋恩州立大學Labor @ Wayne項目主任Marick Masters解釋,當遇到類似工會這樣的反抗——有組織的反抗時,就會暴露出工人們到底能否做出真正自由的選擇的問題。

Schwartz對此表示,僱主可以直接接觸到工人,幾乎隨時都可以與他們溝通;而工會則難以接觸工人。僱主可以做很多事情,譬如可以暫停生產,把工人們聚集起來,進行一場反工會的抨擊。這完全合法,工會卻不能做同樣的事情。他認為,福耀集團是一家中國企業,其領導者很有可能對美國勞動法律比較陌生。因此,尋求諮詢顧問的指導也並不奇怪。

韋恩州立大學的Masters進一步指出,其實僱傭這樣的諮詢顧問就是當今商業環境的一部分。他承認工會並不具有這種法律和諮詢專業知識;相反,工會更傾向於依靠其支持地區的居民和他們自己的員工,而非外面的「僱傭槍支」。「我會說他們(這樣的諮詢顧問)已經成為了一個異常強大的反工會機器的一部分,這使得工會組織起來非常困難。」

《底特律新聞》11月10日的報道援引了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總裁劉道川(Jeff Daochuan Liu)在投票風波結束後的一份聲明,其中提到「我們尊重員工支持或拒絕工會的權利,我們也佩服他們勇敢地拒絕了這個面對其全球會員數不斷下降的現實,而企圖增加會員支撐收入的工會」。這樣的言論似乎揭示了一種僱主心態:工會以一種方式花費大量金錢來說服工人,為自己創造收入;僱主也只是以另一種方式花費大量金錢來說服工人,為自己創造收入。這種方式可以是僱傭一家勞資關係諮詢公司,獲得對自己有利的指導。這種作法本身就合法且普遍。

但對於工會通過金錢說服工人並為自己謀利的言論,UAW的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工會也拒絕了詳細說明他們到底花費了多少金錢來組織起福耀工廠的工人們。

福耀美國的副總裁Tim Reynolds在UAW投票前發表聲明,表達了對工會阻撓的不滿。「我們取得這樣的成就並不是因為有UAW這樣的第三方……這些成就是團隊合作的結果。我們大家聚在一起,學習如何設計、製造和運送優質的玻璃,並提高安全和效率。」

福耀集團的創始人曹德旺甚至認為,美國之所以會產業衰退,工會權力過大難辭其咎。對比同類在美國投資的中國企業,福耀集團開始對州政府或工會的態度並不強勢。

2014年,福耀集團來到俄亥俄州的莫雷恩投資,花費逾5億美元,對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廠進行整修,並最終佔領了北美25%的汽車玻璃供應市場。

然而,由於這家公司的中國管理層與美國員工之間出現了激烈的文化衝突——中國人注重生產效率與速度,而美國人更注重生產安全與規範,這家公司的工人們從2015年就開始尋求工會幫助,開展抗議活動,並陸續在媒體上發聲,指責該工廠對美國生產標準與規則的漠視,反對不安全的工作環境與不公平的待遇。

《紐約時報》於2017年6月12日撰文報道了這種以福耀集團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的水土不服。中國企業在國內理所當然的家長式管理態度,在美國被視為專橫隨意,受到了比在中國更多的來自工會的阻力。

UWA向福耀集團發起了猛烈的工會運動,並試圖幫助莫雷恩工廠的工人們組建一個由UAW代表的集體談判單位,爭取工人權利。

但同時,福耀美國本身也在不斷改善這種中美勞資關係文化差異的窘境。據《紐約時報》6月12日報道,工廠採取了許多新的安全措施,還將生產工人的時薪提高了兩美元。

《代頓每日新聞》也於12月15日報道了福耀美國新設立的「困難基金」,稱公司已為員工設立了高達3000美元的困難補助金,該基金將在員工遭遇困難或災難時期直接向其提供財務援助。

福耀集團1987年成立於中國福州,是專註於汽車安全玻璃的大型跨國工業集團。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15年於香港交易所上市。目前,福耀集團已在中國16個省市以及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現代化生產基地和商務機構,並在中、美、德設立4個設計中心,全球僱員約2.4萬人。

責編 鄧姣 總值班 萬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