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一生戰無敗績,被譽為『社稷之臣』,最後卻落個凄慘下場

此人一生戰無敗績,被譽為『社稷之臣』,最後卻落個凄慘下場

三國時期吳國的陸遜,是一位智勇雙全的風雅儒將,堪與周瑜、魯肅媲美。夷陵一戰,《三國演義》用了四回的篇目(第81至84回)詳細鋪衍,成功地刻划了一位思慮縝密、見識高遠、力挽狂瀾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讓後人慨嘆不已。令人扼腕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殺得「梟雄」劉備丟盔棄甲的陸遜,最後卻是在吳主孫權的屢次派人逼問下,憤恚而卒的。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建安八年(203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後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

陸遜做的 最重要的事就是先為呂蒙出謀麻痹關羽,最後收復荊州;後又親任三軍統帥,火燒劉備連營。這兩次戰役,先後直接將關羽和劉備置於死地,間接導致張飛的死亡。可以說,劉關張哥仨的死亡都與陸遜有關。通過這些戰事,陸遜很受孫權器重。

但是經過幾場戰役之後,陸遜在東吳的威望很高,但卻遭到了孫權的猜忌,因為陸遜出生望族,在官場中可謂是上至太子下至將相都願意和他交好,而孫權之兄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在陸遜勢大之後,也是隱形的威脅,所以在陸遜成為丞相沒多久之後,孫權便藉由立太子之名逼死了陸遜,一代名將的下場也是凄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