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啟後答問錄:字的「法度」與「好看」之間的關係

魏啟後答問錄:字的「法度」與「好看」之間的關係

魏啟後先生舊照


讀者問題

江蘇熊志宇、河南李留心問: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對毛筆字的要求是好看,可有些好看的字在內行人看來,又說不合法度,難道「看」和「法度」是矛盾的嗎?應該怎樣把二者統一起來?民間的一些好看的書體,可否汲取過來,溶於合法度的作品中呢?

魏啟後先生答

提問所說民間好看的書體,可能是指非名家的字有寫得很好的,或者有可取之處。

魏啟後書法作品

我認為在我們今天的國家裡,一個人的毛筆字如果確實達到了高水平,他將會成為名家。也有的人書法水平不是很高,但頗有可取之處,這也是常見的現象。這正是書法藝術不斷發展的源泉。

在古代,確實有些高水平的非名家,因為他們所居的社會地位低,一般是永遠不會成為名家的。現在影印流傳的秦漢竹木簡、南北朝、唐人寫經和刻石中有些水平很高的字,我們已經奉為法帖範本了。這些都是出於小吏和經生之手,其中特別的好手,即是古代不知名的書法家。但是必須說明一點,我們既然承認在古代統治階級壟斷著文化藝術,因而也就應該承認,統治階級裡面的天才和優秀分子因佔有珍貴的藝術資料,名家從他們當中產生,也是符合規律的。他們的作品經過歷史的檢驗,的確是名符其實的名家。而一般沒有社會地位的百姓,大量的天才也就因為缺乏文化和藝術資料的營養,所見太少,因而難以提到很高的高度。

字寫的是否好看,要有分析。對於藝術品的欣賞是要有鍛煉的,不能因為自己缺乏這種鍛煉,而把那些自已欣賞不了的東西說成是「脫離群眾」的東西。時代已經變化,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群眾佔有的藝術珍品資料越來越多,群眾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群眾當中那些愛好書法藝術,而又善於學習的人,他們對於字是否好看的判斷就正確一些。反之就往往會有錯誤的判斷。

魏啟後書法作品

關於「好看」與「法度」的關係問題。首先要考慮「法度」這個概念。書法藝術的法

度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長期書寫中對高水平的書寫規律的掌握和發現。對這種規律的掌握和發現,又是無窮無盡永遠發展的。歷代書家的不同風貌,都包涵著他們對「法度」的新突破。把法度看成是固定的、僵死的,正是因為沒有真正懂得什麼是「法度」。

錯誤的所謂「法度」也是大量存在的,這些錯誤的所謂「法度」,必然導致自己寫不出好字來,而且要限制別人的進步和發展。

因此可以說:正確的法度與正確的好看是一致的;正確的法度與錯誤的「好看」是對立的:錯誤的「法度」與正確的好看也是對立的。至於錯誤的「法度」與錯誤的「好看」之間,它們有時也是一致的,有時又是對立的,反正都是錯誤的。

魏啟後書法作品

凡是正確的好看和正確的法度,都是真的、善的、美的。歷代的書法名家沒有一個不是一方面從高級的珍貴的書法資料中吸取營養,另一方面又要從群眾(非名家)的作品裡吸收營養,不僅是民間的字(非名家的字)有可取之處,在日常社會生活中隨時都能得到啟發和營養。張旭見擔夫爭道而悟到筆法,嘉陵江的水聲進入懷素的耳朵也成了可吸取的營養。這決不是嘉陵江水本身有什麼書法水平,也不是「擔夫」有什麼書法水平,而是取決於張旭、懷素的水平和他們的穎悟才能。這種關係,可以比作花木和土壤的關係,同樣的土壤,香花吸收了就開出香花,毒草吸收了毒草就生長。從書法角度講,越是真正高明的書法家,越能從群眾中、生活中處處得到營養。反之,則可能在同樣的土壤中滋長假的、惡的、丑的東西。

魏啟後書法作品

原載《書法研究》1984.4 P47

責編:陳浩

《藝索》現已開通留言功能

快點右下方跟我聊聊

我們致力傳揚優秀藝術

需要您的關注支持

了解更多藝術資訊關注《藝索》微信公眾號,請掃描或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聯繫我們??

聯繫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辛安里98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索 的精彩文章:

名家臨王羲之《蘭亭序》:魏啟後

TAG: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