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CEO的認知邊界就是公司的邊界

一個CEO的認知邊界就是公司的邊界

作者:李君宇

2015年,中國新登記企業數量達443.9萬戶,增長率達21.6%。

2016年,中國入圍世界財富500強企業達110家,佔比22%。

當下,中國的創業熱潮與企業全球化戰略並行奔跑,人才的晉陞需求與企業對於高端人才的渴望同時被引爆。

對於各類招聘平台來說,這是難得的機遇。從PC時代起家的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和前程無憂,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拉勾網、BOSS直聘等,中國在互聯網招聘領域探索了近20年,卻難有超百億美元的公司出現。

誰能突破互聯網招聘的天花板?獵聘創始人兼CEO戴科彬很自信,他的目標是做成千億元市值的人才供應鏈平台,「我們只服務優秀人才,未來的業務還會布局全球。」

獵聘創始人兼CEO戴科彬

1

獵頭和企業雙向帶動

「突然之間,一大波民營企業全爆發了!」戴科彬對新經濟100人說。

他穿著熨燙平整的白色襯衫和深灰色西裝,筆直地坐著。戴科彬在寶潔工作了五年,期間民營企業的大量崛起衝擊寶潔的市場份額,他看到了外企未來的天花板。

2006年,戴科彬的上司辭職並給他推薦了LinkedIn,他發現中國有大量的職場人士和他一樣職業需求得不到滿足,急需一個成長平台。

不久後,戴科彬辭職,先是在中華英才網找職位,一進去就是亂七八糟的廣告,難以聯繫僱主。後來又想辦法聯繫獵頭,對方在暗處,自己在明處,溝通也十分困難。

為什麼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仍無法滿足這個市場?

「這是一個雙邊競爭模型。」戴科彬在桌上上比划出兩端,人才端高度分散且低頻,企業端用工要求不標準,且個性化很強。

企業用戶到任一招聘平台上,不可能百分之百滿意,也沒有一家平台能很好滿足兩邊的需求。因此,這個領域還沒有出現寡頭壟斷的現象。

互聯網招聘1.0時代把線下招聘會搬到線上,通過在網上發布廣告、職位等進行信息撮合,匹配效率不高。另外,信息撮合只能滿足初級求職者的招聘需求,他們往往以主動求職為主,強調工具和信息的運用。

但越往上走,人才求職越被動。戴科彬用金字塔結構來解釋中國的人才流動,從藍領、白領到金領,越高級的人才往往是等著別人「獵」的,而不是自己去「尋」的。

這給獵頭帶來廣闊的空間,獵頭通過諮詢和定位給企業推薦合適的人才。1992年,第一家獵頭公司在國內成立分部,伴隨著中國互聯網招聘平台近二十年的發展史,中國獵頭企業數量有增無減。光輝國際、科銳國際等高端獵頭企業相繼殺入,但中國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仍未滿足。

「招聘不是一個簡單的廣告跟信息就能解決的。」獵聘副總裁兼樂班班CEO胡海峰說。

2008年,戴科彬自己湊了一點錢加上58集團CEO姚勁波的幫助,和聯合創始人兼CTO陳興茂開始創業,獵聘網前身為獵頭網,試圖將獵頭引入進來,建立一個以企業、獵頭、人才三方為主體的全新招聘模式。

不巧,創立不久後遇到金融危機。為了讓公司活下去,戴科彬決定白天見客戶,給企業提供獵頭服務活下來,晚上干互聯網。他用「全民皆兵」來形容當時的狀態,從前台到財務都去做銷售,一個企業客戶能收3000元的年費。

2011年,獵聘正式上線,同年拿到了經緯1000多萬元的投資。同年6月18日,獵聘正式推出「五月花」項目,把企業(Business)、獵頭(Headhunter)和個人(Consumer)的「BHC」模式正式搬到了互聯網。

獵聘通過引進獵頭,拉動個人用戶增長,委託獵頭招聘的同時也能提高企業對於職位候選人的滿意度,從而拉動企業用戶增長。

傳統招聘流程需要經過:職位發布、簡歷、意向溝通、面試、入職、過保用期等系列流程。在獵聘平台上,採用自身研發的「快系」獵頭式招聘產品後,大約有85%-90%的候選人進入溝通環節,60%-70%的人進入面試,最終有30%-40%的人能夠成功入職。

製圖:彭瑞

大部分招聘企業都無法得知候選人入職信息,網路招聘1.0時代只能追蹤到簡歷階段,獵頭服務能夠追蹤至過保。獵聘為了打造全閉環追蹤流程,相繼推出面試快、入職快等產品,能夠繼續跟進候選人的招聘信息。

如果候選人成功到場面試,經過企業和候選人雙方確認,獵聘會把企業在平台上支付的費用按比例分給獵頭,候選人順利入職的話,獵聘會支付更高額的費用。一方面,獵聘既可以通過面試快、入職快等產品得到反饋;另一方面,獵頭也可以據此拿到提成,成為獵聘招聘生態中的重要一環。

據獵頭公司——南方新華公司董事長張勇介紹,企業會在平台上發布招聘需求,獵頭公司搶單。獵聘對獵頭進行評估,搶單成功的獵頭公司會向企業推薦幾名候選人。

張勇介紹,南方新華從2015年開始與獵聘合作。目前,公司超過50%以上的銷售單子都來源於獵聘,「我們與獵聘的關係類似於唇亡齒寒,如果獵聘的客戶質量不行,我們也會受到影響。」

戴科彬告訴新經濟100人,平台上聚集的企業用戶有50多萬家,實名認證獵頭達20多萬,個人註冊用戶超3800萬。

2

用價值觀管理團隊

2011年底,推出「BHC」模式的獵聘急需品牌推廣。戴科彬找到了江南春,兩人一拍即合。

這是獵聘成立以來花錢最大膽的一次。剛到賬的A輪1000多萬元,在分眾打廣告就花了500萬元。

幸運的是,這500萬沒白花。

獵聘的商業變現模式很清晰,一方面發展大量的線下銷售團隊擴充企業用戶,由企業用戶付費。另一方面吸引獵頭入駐,將獵頭作為人才招聘團隊的服務供應商,滿足企業客戶的招聘需求。

「像一把利刃一樣刺入整個中國網路招聘的紅海。」戴科彬說。

據胡海峰介紹,獵聘2012年收入5000萬元,2013年1億元。2013年,獵聘在全國開了四家分公司,每開一家,總部就會送上「天道酬勤」的牌匾。銷售團隊快速擴充,導致平均每家分公司一年搬家兩到三次。

從2013年到2015年,獵聘從300多人增長至2000多人,團隊管理問題如冰山一角,逐漸顯露。

銷售團隊互相之間搶單子、內部搞派系鬥爭、為了銷售指標弄虛作假等問題讓戴科彬幾近崩潰,他雙手抓著頭髮,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Top員工和踩紅線員工是一線之隔。」獵聘副總裁宋月婷說。

曾經有一名銷售員,公司給的任務是2萬元,他自己定下的目標是6萬元,最後還差1000元就完成6萬元目標。他自掏腰包貼了1000元,這件事當天被查出來了,公司立即決定讓他離職。

這位銷售員已經做了兩年多,業績不錯。離職一個星期後,他寫了一封上千字的郵件給獵聘,感謝公司在他這麼年輕的時候讓他知道了什麼是對和錯。

「只對某些人起效的,那就不叫紅線了。」胡海峰說。

在獵聘,任何拉幫結派、弄虛作假、泄露機密等違背價值觀的事情都是紅線。

這是獵聘高管團隊在杭州西溪濕地共同討論出來的。當時受困於公司管理的戴科彬,受到了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所寫《價值觀的力量》啟發,書里說不需要通過道德的妥協,取得經濟的成功。

戴科彬反覆地問自己、問團隊:獵聘的初心究竟是什麼?在西溪濕地,獵聘三四十名高管就「初心」「使命」等形而上的東西討論了一天,最後得出結論:獵聘的初心是幫助職場人更成功。

「結果,我們處理了一批幹部,很痛。」戴科彬咬牙回憶。當時一家分公司的兩位總監手裡握著該地區95%以上的業績,各佔半壁天下,但彼此不對付,自己團隊的培訓都不允許對方的人參與。

「這非常違背我們同道人的原則。什麼叫同道人?拉著一起走路才叫同道人,你這個很明顯都獨行了。而且你是總監,你影響的不只是一個人。」宋月婷說。

如果任其行事,剛剛確立的價值觀會徹底淪為紙上談兵。

「靠造勢、搞運動,價值觀根本落不了地。領導、員工的言行舉止,才塑造了公司的價值觀。」胡海峰對新經濟100人說。最終,兩位總監同時離開,沒有任何下屬隨之離開,公司業務短期受到影響,新的總監到位後,又回升了。

從那時起,同道文化成為了獵聘企業文化的核心。「我們叫『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拚死相救』。」胡海峰說。

至今,獵聘對銷售團隊沒有顯性的KPI考核,而是給予一個指導值,鼓勵員工超越指導值,但如果完成不了,公司也會予以幫助輔導,實在不行再降級處理。

「如果只看數字是管不出好團隊的,而且你也算不出一個很精準的數字。成熟公司可以預測銷售一個月干10萬元,明年增長10%干11萬,你這是讓他去跳高,跳不過就死,但我們是跳多遠。跳高跟跳遠,背後是不一樣的邏輯驅動。」

他舉了個例子,一個好的電話銷售,一個月大概要打150個電話。有的員工看到這個指標,會想:「優秀的人都會這麼做,我現在還不夠優秀,要做得更好。」那他會每天打200個到300個電話。

獵聘有自己開發的高績效工作系統進行數據支撐,打開之後能看到銷售截至當天晚上10點打了多少個電話、時長多少分鐘、在全國排名情況。這種方式也刺激了內部競爭。

對於線下各部門管理,獵聘內部有個傳統,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個月,各個管理團隊都要留下來開全國的視頻或者電話會議,總結一個季度的努力,一起開香檳、吃蛋糕,「價值觀滲透在一言一行、一個個故事的總結」。

戴科彬舉了一個例子,獵聘辦公室會擺放著各種零食展架,在掃描支付並不盛行的時候,公司就在旁邊放一個小箱子,員工拿完零食後自覺放錢進去,「我們選擇通過這種行為告訴員工,我們先相信員工」。

3

經營能力大於管理能力

2017年,戴科彬感覺自己成長很快,「一個CEO的認知邊界就是公司的邊界」。因為過去組織的問題,他主要思考的是管理問題。2017年,他更關注的是經營問題。

「我覺得,經營能力一定要超過管理能力。當經營能力跑在前面的時候,管理能力弱一點也沒關係,因為很多問題會在發展中解決掉。作為一個老闆,你需要做的事是,把戰略明確,把經營提高。這樣,團隊即使錯也錯不到哪裡去。」

「這是我2017年悟到的很大的道理,實踐之後,發現特別特別對。」

在獵聘早期,戴科彬曾經做過一次重大決策。獵聘曾經有C端付費的商業模式。因為C端用戶數量多,相對B端獲取容易,獵聘曾經一個月獲得來自C端收入三四百萬元。

但是,戴科彬希望「先培育市場,讓用戶的體驗更極致」,不希望像傳統招聘網站那樣在B端和C端之間設置接觸阻隔來賺錢。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你覺得營收第一,還是用戶第一。」宋月婷問。

最終,獵聘砍掉了這筆一年三四千萬元的收入,這是2013-2014年的事。

「我們一定要把用戶體驗干到極致,即使死也要死在離目標最近的地方。」戴科彬說。

互聯網招聘網站發展到今天,虛假招聘信息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不少招聘平台因為審查機制不嚴格飽受詬病。

獵聘以往的運營規則會鼓勵獵頭髮職位,發布職位越多就能賺更多金幣,金幣能下更多簡歷,從而不斷促進C端求職者的拉新。為了確保職位真實信息,2015年到2016年,獵聘取消了這一規則。

「正規真實的職位,對C端來講非常重要。」獵聘對於B端實行資質審查,對企業營業執照(加蓋紅色公章)、法人證明、企業公章、企業座機、郵箱後綴進行核實。

為了能夠更深層次地匹配候選人、企業和獵頭,獵聘通過識別用戶輸入內容等構建知識圖譜,在演算法上實現個性化排序,展現求職者真實的求職意向,「求職者說想去北京,但是他投的簡歷大部分都是天津的職位,那我們就可以告訴你,其實他更偏向於天津。」戴科彬告訴新經濟100人。

「很多HR反饋獵聘的簡歷質量是蠻高的,簡歷價格也是蠻貴的。」陳興茂告訴新經濟100人。通過行為數據等分析,基於演算法做簡歷透鏡,現在獵聘的簡歷透鏡能夠展示候選人的競爭力,投遞的偏好,學校和專業在全國的排名等信息,供HR做篩選。

同時,獵聘推出「職場信用」產品,即根據求職者的個人信息認證、簡歷更新程度等情況,為HR提供參考。

作為一家主要服務工作三年或者年薪10萬元以上求職者的招聘平台,戴科彬告訴新經濟100人,目前NPS值(凈推薦值,亦可稱口碑)是65%。

2013年,戴科彬決定布局線下人工服務,獵聘在天津成立GCDC(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全球職業發展中心)。

「當我們想通了這個行業需要很多參與者一起構建生態體系的時候,我覺得這盤棋就下活了。」獵聘CFO徐黎黎說。

獵聘原有模式中,企業發布招聘需求,求職方投遞簡歷,獵頭從中進行匹配。有了GCDC之後,獵聘給企業提供外包服務,招聘顧問可以代替HR進行相應的諮詢,幫助企業在前期做意向溝通,最終給HR反饋候選人意願、優勢和匹配程度等問題,節省HR時間。

除此之外,GCDC對人才庫信息進行管理和分配,再進一步挖掘更深的增值服務。

當初砍掉了的C端收費服務,戴科彬現在又撿起來了。對他而言,招聘市場這個空間還不夠大,他的眼光投向了職場培訓。

戴科彬正在試驗一款名叫「職業伴侶」的產品,給想上進的職場人做職業輔導,通過獵聘連接人才與HR、獵頭、創業者等高端職場人士,每周進行三到四次付費電話,每次40-60分鐘,均價在千元左右。

職業伴侶產品體系(製圖:彭瑞)

「職場成長其實最重要的是師傅帶徒弟,我要把這種外企的優秀體系搬到中國的社會職場,我認為這會是中國職業領域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傳統基於互聯網的職場社交過於淺薄,無法完成對於一個人的認知了解。通過職業伴隨的方式,一方面幫助職業導師形成新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幫助求職人士拓展人脈。

這背後的邏輯來源於寶潔推崇的mentor機制,寶潔會給不同員工配置不同的導師,導師能解答員工在職業成長過程中的困惑,但兩人不是上下級彙報關係。初入寶潔的戴科彬分析報告不會寫,mentor利用閑暇時間教會了他寫分析報告。

獵聘過去一直在做B端的生意,但戴科彬給獵聘的使命是幫助C端個人的成長。通過招聘平台,獵聘已經把獵頭和企業加入進來,他預計再花三年每年服務100萬職場人,幫助他們獲得職業上的成功。

「我的職業經歷決定了這家公司的DNA,就像我當時在外企遇到瓶頸,我想幫助更多職場人,希望每一個想上進、想成長的職場人都需要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聘網 的精彩文章:

20歲學生運動時猝死,如果當時現場有人做了這個,或許……

TAG:獵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