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防治「兒科停診」需開綜合「藥方」

防治「兒科停診」需開綜合「藥方」

1月8日,一張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通知」的圖片在網上流傳,原因竟是兒科醫生因超負荷工作全都已病倒。海河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兒科有3名醫生,最近一個月以來,每天每位醫生接診至少60人,幾乎每晚7點以後才能下班(《每日新報》1月9日)。

兒科停診並非個例,去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有醫院出現兒科停診情況。表面上看,海河醫院兒科停診與最近流感高發,兒科就診量激增有關;但從深層次看,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兒科醫生短缺的痼疾。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兒科醫療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兒科醫療資源現狀,形成嚴重不對稱的局面。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基礎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兒科醫生總數約為10萬人,卻要服務2.6億0歲至14歲兒童,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1名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缺口已超過20萬人。兒科醫生短缺的背後,是兒科醫生薪酬待遇不高、工作負荷偏重。許多醫學畢業生不願從事兒科,現有兒科醫生有不少改行,兒科人才流失嚴重。

去年1月,國家衛計委印發的《關於做好季節性疾病高發期兒科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醫院兒科不得停診拒診,「兒科醫務人員不足時,可以對高年資內科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充實兒科醫療力量。」顯然,「兒科不夠內科湊」只是應急舉措,要防治「兒科停診」必需開綜合「藥方」。

首先,提高薪酬待遇,增強職業吸引力。在以葯養醫時代,兒科是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孩子的用藥量最多只有一個成人的四分之一,這就意味著同樣的工作量,兒科醫生的獎金卻比其他科室要低。此外,兒科又被稱之為「啞科」,孩子說不出哪裡不舒服,診療難度遠大於成人。在新一輪醫改中,必須合理調整兒科醫療服務價格,準確體現兒科醫生的勞動價值,並從進修深造、職稱晉陞等方面採取傾斜政策,穩定兒科醫生隊伍。

其次,完善分級診療,增加醫療資源供給。目前,我國只有53.2%的綜合性醫院有兒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兒科的僅佔12.6%。家門口沒有兒科門診,即使是感冒、拉肚子等常見病,家長也只能往大醫院跑。去年起,上海試點社區標準化兒科診療室,將兒科診療、保健服務納入社區家庭醫生職責,緩解了兒科看病難。此舉值得推廣。

此外,加強科普宣傳,緩解兒科就診壓力。家長缺乏醫學常識,也是兒科醫生不堪重負的一大因素。不少家長一碰到孩子發燒哭鬧,就直接抱著去醫院。對此,有關部門要做好兒科季節性疾病和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知識宣傳,通過電話、微博、微信等渠道開通諮詢熱線,指導家長在孩子生病時能從容應對,不盲目扎堆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