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30-5.4 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12.30-5.4 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

展覽時間

2017年12月30日 – 2018年5月4日

展覽地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二層4號展廳

展覽總策劃

馮 遠

策展人

談晟廣 杜鵬飛

策展顧問

劉 東 劉 石 范寶龍 蔣耘中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聯合主辦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清華大學檔案館

清華大學校史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

王靜安先生遺照明信片 香港翰墨軒提供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

靜安先生是近現代史上舉世公認的學術大師,1925-1927 年曾擔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導師。他早年追求新學,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上古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敦煌學和邊疆學等,在諸多學術領域皆有開創之貢獻。終其短暫一生,著作六十餘種,曾自編定《靜安文集》《觀堂集林》刊行於世,逝世後另有《遺書》《全集》《書信集》等出版。

王國維長女王東明女士題籤

展覽簡介

2017年時逢靜安先生誕辰140周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聯合國學研究院、檔案館、校史館、圖書館等單位,特主辦「獨上高樓 · 王國維誕辰 140 周年紀念展」,以志紀念。「獨上高樓」,取自靜安先生「三重境界說」之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不僅可喻其令後人望其項背的學問之大成就,亦可喻其孤傲的個性和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

第一單元 羅王之交

「千秋壯觀君知否?黑海西頭望大秦。」這是王國維《詠史二十首》中的佳句,也是羅王定交的媒介。時在 1898 年,二十二歲的王國維來到上海,進入上海時務報館任書記,同時入羅振玉創辦的東文學社學習,羅氏因激賞《詠史》詩而與王定交,二人開始了近三十年的密切交往,此後的人生便一直交織在一起——先是師生,後是共事,其後羅王兩家共赴日本僑居 5 年,再後結成兒女親家。無論是羅振玉,還是王國維,二人後來在學術研究上獲得巨大成功,與彼此之間的互相幫助是密不可分的。本單元展件,主要有王國維之父王乃譽的日記和書法作品、王國維與羅振玉往來書札、王國維羅振玉題跋金石拓本等,以多方面反映王國維的人生。

王迺譽日記 靜安先生後人提供

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 上海藏家提供

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 海寧一得軒美術館提供

羅振玉致王國維書札海寧一得軒美術館提供

王國維羅振玉題跋秦公敦拓 上海藏家提供

王國維名刺 靜安先生後人提供

第二單元 平生交遊

王國維生前已是舉世公認的學術大師,儘管他有著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並給人以「老實得像一根火腿」(魯迅先生評語)般的木訥和迂闊,但是因其過人的才華、開創性的治學方法和了不起的學術創見,而獲得國內外學術同行的廣泛尊重。本單元展件,主要反映王國維的交遊圈,不僅有王國維的書法作品,也有故交好友的書法作品,國人如梁啟超、沈曾植、姚茫父,國際友人如伯希和、鈴木虎雄、內藤虎次郎等人。從中不難想見王國維在當時的學術影響與學術地位。

王國維致鈴木虎雄明信片 香港翰墨軒提供

王國維書贈朱自清詩軸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姚茫父《杞菊圖》壽王國維五十 北京重華軒提供

第三單元 清園執教

1925 年 2 月,王國維就清華學校研究院之聘,擔任國學門導師。4 月 18 日,攜眷屬遷居清華園之西院。直至其去世,王國維人生最後的時光均工作、生活於清華園。期間,他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一道,書寫了中國教育史上一段無法複製的傳奇。本單元展件,主要是與王國維相關的國學研究院檔案,以儘可能還原其當時在清華的生活軌跡。在王國維去世前,國學研究院有兩屆畢業生,很多均是後來的學術名家,本單元亦選取了部分國學研究院畢業之學生的手跡。

王國維在清華期間的居所

(現清華大學西院 42、43 號)(談晟廣攝)

清華國學研究院第一屆學生畢業合影

(前排右手起第六人為王國維)

研究院教務會議記錄(第一冊)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第一屆畢業生名單

(附梁任公先生評定成績等次名單、王靜安先生評定成績等次名單)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第四單元 靜安不朽

1927 年 6 月 2 日,王國維於頤和園昆明湖魚藻軒自沉,舉世震驚。關於王國維自沉的原因,歷來眾說紛紜,特別是因羅振玉偽造「遺折」,更使其死因變得撲朔迷離,成為學界一段未決的懸案。本單元的展件有王國維遺書的石印本、訃告原件、陳寅恪所擬輓聯等一批珍貴文物,較大程度上還原了王國維去世後之哀榮與治喪情形。

王國維自沉處:頤和園魚藻軒(談晟廣攝)

王靜安先生遺書 香港翰墨軒提供

王靜安先生訃告 香港翰墨軒提供

陳寅恪挽王觀堂聯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結語 眾人評說王國維

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梁啟超

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 , 惟王國維及陳 ( 垣 ) 先生兩人。

——伯希和

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

——魯 迅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陳寅恪

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胡 適

王國維的業績是新史學的開山。

——郭沫若

王靜安先生紀念碑碑陰拓片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開館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十閉館)

地址: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內,主樓東側,近鄰學校東南門。

地鐵路線:

13號線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號線 清華東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線: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運通126。

清華東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運通110、快速直達專線82。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官網:

圖文編輯/垚夢

圖片攝影/肖非

視覺統籌/王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便簽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便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