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陶瓷有名彩,稱之琺琅彩

陶瓷有名彩,稱之琺琅彩

琺琅起源於西方,類似於彩色玻璃一類的顏料,畫在金屬器皿上。國內最早出現的是在元代,蒙古軍隊從西亞擄了一批琺琅工匠,安置在雲南,當時叫大食窯或者鬼國窯。到明代時這種技術實現本土化,叫銅胎畫琺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藍。

清雍正珊瑚紅地琺琅彩瓶

回歸正題,在清代康熙時期,西方有畫琺琅的傳統,傳入國內,康熙十分喜歡,並將其運用到瓷器上,於是開始燒制琺琅彩瓷,從康熙二十七年開始,到五十九年燒製成功,耗時三十二年。那時的琺琅顏料都是進口的,但是畫師都是歐洲人。比如有一個叫陳忠信的法國教士,給康熙寫信,要求進京進傳教,不允。然後陳又寫一信,說我會畫琺琅,康熙才允了。類似的教士還有郞世寧、安德義、艾啟蒙等等,他們明明是來傳福音的,結果被關在宮裡給皇帝畫了一輩子的琺琅。

清康熙黃地琺琅彩碗

康熙時的琺琅彩瓷器是通體畫滿的,已經看不見瓷了,還有紫砂胎琺琅彩,也是畫滿。這時的瓷器淪為了琺琅的載體,瓷本身的審美意義已經淡化了。直到雍正皇帝登基以後,撥亂反正,開始做白地琺琅瓷,而且開始做國產琺琅顏料,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水平是最高的。

清乾隆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

我們都知道的所有的名瓷大都是在景德鎮燒造,唯獨琺琅彩不是,它的白瓷胎是景德鎮官窯燒的,然後運到京城,由宮廷畫師繪畫燒造。燒造地點在北京有三處,第一處就是大內紫禁城內,第二處是頤和園,雍正登基後就把這燒瓷差事給了好兄弟胤祥,第三處就在胤祥所在的怡親王府,當時府上有一個畫琺琅的包衣奴才叫唐英,後來到景德鎮任督陶官,另一個神級人物,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景德鎮窯神——唐英》。

那麼為什麼要在宮廷燒造呢?簡單的來說,首先是皇帝要控制這件事,要親自參與這件事,他就要能看得見。由於能夠繪製琺琅彩的人才是匱乏的,材料是珍貴的,所以康熙皇帝就把它局限於故宮內燒造。第二就是皇帝酷愛琺琅彩,他要看到這個過程,過程對他太重要了,他的樂趣產生於過程之間,看到成品也很高興了。但是從開始畫,到燒造,到完成,整個過程都在其監測之下,其中的樂趣就更加深了一步。雍正、乾隆以後,屢見文獻記載,皇上多次調宮廷畫家去畫琺琅彩。我們的琺琅彩能有今天這個成就跟康、雍、乾三朝皇帝親力親為有直接關係。

清?乾隆琺琅彩纏枝蓮紋雙連瓶

琺琅彩瓷器是專門為皇室燒制的瓷器,產量極少,而且每一件都是精品。「琺琅彩」的名字,本身就蘊含了對產地和功用的限制,晚清時一些景德鎮民窯的產品也自稱琺琅彩,竊以為划到粉彩瓷更合適些。

說說粉彩,是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和琺琅彩很像,很難區分,即便是專家,也有打眼的時候。一般認為粉彩是景德鎮以五彩為基礎,模仿琺琅彩的產品,然而粉彩的出現比琺琅彩還早幾年,總之兩者的關係相當曖昧。

琺琅彩與粉彩的區別

1、琺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種不同的色,而粉彩釉雖比五彩釉的色彩總數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還達不到琺琅彩那麼豐富。

2、琺琅彩料繪製的花紋是堆起來的一層厚厚的料,有立體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塗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覺。

3、琺琅彩色調非常艷麗美觀,而粉彩則顯得不及。

4、琺琅彩料較厚的地方釉面出現極細的開片(冰裂紋),並明顯有玻璃質感;粉彩不存在開片的問題,且無玻璃質感(不反光)。

5、琺琅彩沒有蛤蜊光暈散現象,而粉彩器則有極美的蛤蜊光暈散在色彩的周圍。

了解更多景德鎮和陶瓷的資訊盡在唐龍陶瓷(jdztltc66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龍陶瓷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若要窮,燒郎紅」這一說

TAG:唐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