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可能我們打翻的,不只是一碗「雞湯」

可能我們打翻的,不只是一碗「雞湯」

「雞湯」誰沒喝過?誰的朋友圈沒分享過幾篇雞湯文?但現在誰稍微透露出一點正能量的味道,我們恨不得把「心靈雞湯」的標籤往上一貼,統統都屏蔽。可是我們仍然忍不住地喝,忍不住地點開看。「雞湯」分好幾種,你一定都見過,但不一定知道其中的區別。所以菠蘿提醒你:我們打翻的不只是一碗「雞湯」哦。

點擊綠標即可收聽電台

雞湯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在菠蘿上學那會兒,還很喜歡讀一些心靈雞湯之類的書。那時候心靈雞湯是一種流行的、非常勵志的、充滿正能量的枕邊書。可以說雞湯通過它特有的溫暖方式,治癒、激勵、陪伴了一代人走過學生時代。

可如今,人們似乎厭倦了雞湯,雞湯彷彿成為一個貶義詞,成為人人都害怕沾染上的一個標籤。

有人說販賣雞湯的人沒有提供喝湯的勺子,只是渲染著雞湯的美味,卻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人說現代雞湯充滿雞精的味道,是假話、大話、空話,為此還新流行了一種號稱「有毒」的雞湯,它不再營造美好的明天,而是專門用近乎惡毒的方式直接揭露生活的各種難堪現實,毒雞湯好像可以讓人們恍然大悟,如夢初醒,甚至說毒雞湯才是世界的真相。

越來越多的人們厭惡雞湯文學,紛紛舉起「毒雞湯」和「反雞湯」的大旗。當然也不乏有人堅守在對立面。

就這樣,「雞湯」、「毒雞湯」、反「雞湯」、反對「反雞湯」,雞湯之間相互吐槽著對方,上演著一場雞湯爭奪戰。

我們打翻的可能不只是一碗雞湯

其實對於這場「雞湯」與「反雞湯」之間的爭奪,菠蘿是有一點擔心的。因為雞湯的定義的可寬可窄。人們是否真的清楚自己要打倒的是哪種雞湯?

如果說雞湯是行文優美的散文,那麼大家都不敢把散文寫得賞心悅目;如果把雞湯定義為自我激勵,那麼大家都不敢去談自己的理想和成功;如果把雞湯定義為生活哲學,那麼反雞湯就是在反哲學。

在很多大眾心裡,雞湯的界限是什麼?其實是模糊的、寬泛的。

如果「反雞湯運動」變成「反哲學運動」, 那是有點可怕的。如果國人要把雞湯全部打倒,那就相當於試圖否定整個中國文化,這不亞於一場新的文化革命。

當然,事情還沒有這麼嚴重。但也因此,菠蘿覺得我們或許有想一想的必要。

「雞精湯」是現代人心中蒼白的信仰

在菠蘿眼中,如果從一個寬泛的角度來定義雞湯,雞湯是生活中人們受到的一種心靈教育。現代人們長期心中信仰的缺位、哲學理論教育的缺失,導致零散的和缺乏理論基礎的雞湯哲學成為人們內心的信仰。

可以說充滿雞精味的雞湯就是現代人心中那個蒼白無力的信仰。

由於現代人接受的哲學教育缺乏理論基礎,缺少實踐方法,只是著力於宣傳和美化。雞精的味道似乎很鮮,過不了多久,人們自然就發現雞精味的雞湯只是把肚子一時填滿而已,內心仍然空空如也。

現在為什麼大家反雞湯了?其實就是隨著時間過去,人們發現每天喝的雞湯,只是雞精和白開水。缺乏理論基礎的雞湯文化和經不住推敲的信仰體系,終將被人們吐槽和拋棄。

古代也存在著「雞湯」之間的戰爭

哪種雞湯更好?雞湯和毒雞湯誰對誰錯?這自古就是個問題。在中國古代,曾出現過人們熟知的百家爭鳴,那就是一場浩大的雞湯與毒雞湯之間的爭奪。紛紛擾擾數百年之後,水落石出,逐漸形成中國人信仰的三足鼎立,孔子的儒家信仰,老子和莊子的道家信仰,佛陀的佛教信仰。

百家爭鳴的時代,文化大神們唇槍舌戰,宣揚著各自的主張,那場雞湯爭奪戰的精彩程度恐怕是文化貧瘠的現代人難以想像的。

古印度時,中國的第一位留學生:玄奘法師

記載中有一場中國人引以自豪的雞湯之戰。

那是發生在古印度,當時中國的第一位留學生:玄奘法師。玄奘就是後人常說的唐僧唐三藏啦。玄奘法師因為發現當時流入中國的佛經翻譯並不完備,發現諸多佛理存有疑難無法圓融,於是便發下大願,從中國長安走到了印度的那爛陀佛教大學求取佛經的真諦,玄奘幾十年間於眾多佛學大師坐下聞法,最終三藏通達。

在當時古印度,人們是十分尊崇探討哲理和真理的,但也導致各種學說魚龍混雜,都在宣揚著各自的雞湯理論。也難以分辨,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當時人們崇尚言論自由,於是慢慢就有了一個方法來分辨對錯——辯論。大庭廣眾之下雙方辯論,辯論結果定輸贏,輸的一方就要俯首稱臣,歸於勝者的宗派門下。

理論越是嚴謹的宗派,勝利的就越多,信仰人群愈發壯大。每五年,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國王就會舉辦一次無遮大會。無遮大會是一場無有限制的公眾集會,不分貴賤、僧俗,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當時最大的盛會就是曲女城的無遮大會, 國王下令讓知識界、學術界、思想界、宗教界的一切有識之士,共赴曲女城參加他籌辦的聚會。期間國王安排住宿,供養飲食。會議為期75天,主題就是辯論世界的真理。

從現代佛教留存來的因明辯論學中可以發現,當時的辯論規則已經非常嚴謹和成熟。記載中,一場無遮大會通常可以讓籌備大會的國王花光所有的錢財,甚至連身上的珠寶都需要變賣掉。古人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心態真讓後人感到自嘆不如。

當時的國王遇到了玄奘法師,並被其學問所深深折服,便舉辦了一場曲女城辯論大會。記載中,辯論會來了十八個國家的國王、大小乘僧侶三千餘人、婆羅門外道二千餘人、會場上設一法坐,玄奘法師擔任論主。

先由玄奘法師闡明觀點,其中圓融了大小乘佛法,並一一駁斥其他外道的錯誤理論。過程中有人進行筆錄,之後進行宣讀,並把筆錄的文字懸掛於會場門外並宣告大眾:如能有一人可以指出其中一字錯誤加以辯駁的,玄奘法師願意斬首謝罪。

就這樣,第一天法會結束時,還無一人上台與之辯論。更令人沒想到的是,一直過了十八天,依然沒有人敢與玄奘辯論。最終玄奘在曲女城的辯論會中,便以這樣稀有的方式獲勝,因此他的理論也心悅誠服地被眾人接受,被外道們尊稱為「大乘天」、「解脫天」……這場大會也被後人專門記載,流傳至今。

可惜,人們離不開雞湯

古人以辯論的方式去解決文化爭端,去為真理辨明高下,去分辨雞湯的好壞。

有時看看,我們現代當今的人們,往往不再會以文明的方式解決,網路中充滿語言暴力、人身攻擊。對於文化爭端,人們更習慣用權力和武力解決問題,甚至是非常極端的方式。

這個世界上,有慈善家,也有恐怖分子。這是因為他們所信仰的文化不同,所喝的雞湯口味不同,所以別小看一碗雞湯的力量。

網路上流行的毒雞湯不算是真正的毒雞湯。菠蘿覺得真正的毒雞湯是對他人具有傷害性的,比如恐怖分子。他們之所以會不在乎自己和別人的生命,甚至是覺得恐怖襲擊是正確而神聖的,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喝下了一碗有毒的雞湯。

菠蘿告訴你喝雞湯的正確姿勢

有人可能會說,雞湯這麼危險,不喝不就可以了嗎?可惜人們離不開雞湯。因為雞湯不僅僅是雞湯,雞湯的背後是哲學,哲學的背後是人類的精神文化。如果人類放棄精神文化,就幾乎相當於放棄了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

盲目地喝雞湯或者抵制所有的雞湯,都是不明智的。對於雞湯,對於每個人內心的精神信仰,都會在一個「學習-思考-實踐」的循環過程中得到提升。

如果我們輕易地放棄雞湯,雖然簡單,但是沒有雞湯,肚子就會餓,餓就會飢不擇食。人們沒有正確的精神信仰,就會被雞精湯所矇騙,就容易無知又輕易地喝下有毒的雞湯。

雞湯有很多種,社會每天都在傳播。美國有自由民主的美式雞湯,俄國也有唯物派雞湯,中國也有各種口味的雞湯。在充滿植入廣告宣傳的時代,傳播一種新口味的雞湯很容易,只要建立一個電視頻道讓大家一直看、一直宣說「我的雞湯是最好的雞湯」,就可以了。

推銷雞湯時,商人們往往只會打廣告說「我的雞湯最好」,而不會把判斷、分辨、對比雞湯的方法全盤托出。你看速溶咖啡的廣告永遠都在說自己有多麼香濃醇厚,從來都不提世界上還有手磨咖啡這回事。

新的雞湯看似口味很新奇,也容易受追捧。而傳統口味的雞湯已經受到人們上千年的品嘗和考驗。有人說,喝了上千年,難道不會膩嗎?其實不會膩,因為雞湯並不是雞湯,是人們心中的哲學和信仰。

雞湯、雞精湯、毒雞湯,在這個世界上一直存在著。盲目地喝下一碗和統統打翻,都算不上明智。

喝湯時,請小心。

配圖來自網路

往期菠蘿菠蘿蜜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