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中「國老」,實際運用時,竟有這麼多講究!

葯中「國老」,實際運用時,竟有這麼多講究!

導讀

葯中「國老」,甘草是也。甘草,味甘,就像是甜蜜中帶著苦澀的失落。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眾方劑中,用得最多的一味葯就是甘草了。就連醫聖都這般鍾愛甘草,那它享有「國老」之美稱,也真正是實至名歸,但甘草在實際中該如何運用呢?正文見分曉!

一般認為甘草性平,和諸葯而解百毒,補虛緩急用炙,瀉火用生。何任教授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研究,認為甘草的臨床應用極為廣泛。現總結如下:

一者,甘草之性味與炮用。甘草性平味甘,其應用入葯,多炙用。試觀張仲景《傷寒論》,其用甘草者,約七十方,均是炙用。只甘草湯、桔梗湯二方生用,蓋取其清熱解毒。

二者,甘草之功效與用量。綜觀甘草之用,為益氣補中,健脾養心,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甘草之古方用量,有輕有重。何任教授臨診中調和諸葯則可6克,而用於通血脈、緩急止痛,必用9克方為恰當。

三者,甘草之解毒。何任教授於外症瘡瘍、喉症,作解毒清熱,亦不過生用6~9克。若作為解誤食葯、食之毒,則與綠豆、黑豆合煎,當在9~12克之間,或更多。孫思邈云:「甘草解百葯毒,如湯沃雪。有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驗如反掌。方稱大豆汁解百葯毒,予每試之不效,加入甘草為甘豆湯,其驗乃奇也。」甚是。

四者,甘草之調和諸葯、緩和藥性。比如古方麻黃湯之用甘草,不使汗之太過;桃仁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之用甘草,不使下之過峻;四逆湯之用甘草,不使辛熱過烈。均起「有制之師」之妙用。《湯液本草》認為甘草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名為國老……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可見甘草調和之意。

五者,甘草之禁忌。陶弘景認為:「此草最為眾葯之主,經方少不用者。」以為各方均可加入甘草。然則亦有禁忌之症。如水氣脹滿之證、浮腫病者,多不宜用。何任教授曾治一婦人,見方中有甘草,輒曰「我過敏!我過敏!」據告,「如服甘草,渾身不舒,頭昏腦脹」。可見雖為極個別之例子,然亦不可不知。《金匱》黃芪桂枝五物湯,乃桂枝湯加黃芪,倍乾薑,而獨去甘草,以治血痹身體不仁。不用甘草者,使其藥力猛捷!

六者,甘草之反葯。醫籍所載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等,醫家常引以為戒。但細檢各家著述,亦有並用不悖者。如古治痰癖方,有用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用。此等配伍,亦惟深達精微用藥者始可知。

七者,炙甘草湯勿去酒用。甘草不必一定配合酒用。然以炙甘草湯而言,炙甘草為主葯,原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酒行藥力,通血脈為佐使之用。酒經煮煎,失其烈性,有益無害。何任教授常以本方治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風濕性心臟病等見心悸、氣短、脈結代、舌淡少苔者,囑煎時加酒適量,往往有顯著療效。

八者,甘草之藥理副作用。歷年報道,謂甘草藥理試驗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並有抗炎、抗變態反應,解毒,對脂代謝、鎮咳、抗驚厥、抗腫瘤等有作用,其毒性甚低,但如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對此,應予引起注意。

本文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國醫大師卷:何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若蘋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經典為基,臨床為本

醫路漫漫,初心不忘

堅持雖難,諸君為伴

- END -

回復「學習」兩個字即可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古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