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五次立功的導彈兵王,不止有鐵血還有柔腸!

五次立功的導彈兵王,不止有鐵血還有柔腸!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楊帆 責任編輯:張碩

五次立功的導彈兵王,不止有鐵血還有柔腸!

中國軍網記者 楊帆

陽光透過雲層,金色的光芒照耀在營區的土地上,昨日的一場大雨洗滌了空氣中的塵埃,微風拂來,滿是清新的味道。藍天白雲,綠樹林蔭,這美好的天氣理應配上精彩的故事。

1月9日,「十九大精神進軍營」網路媒體小分隊探秘火箭軍某導彈旅還在繼續進行,30多位記者編輯目光灼灼,緊跟自己的採訪對象,這麼多優秀的官兵,這麼多勵志的典型,誰會想錯失這樣深入交流的機會呢?

何賢達指揮訓練。王傑攝

「真是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這是見到何賢達班長後他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此時已臨近中午12點,營區食堂開飯的哨聲早已響過。「沒事沒事,只怪您人氣太旺了!」沒想到我的一句開玩笑的話竟讓這個全旅戰士們心中的「導彈兵王」害羞起來,這還是昨天那個「獵人」訓練場上臉上塗著油彩,舉圓木、攀雲梯、在戰術場上摸爬滾打的特戰隊員嗎?

帶著疑惑,我認真地觀察了一眼此刻坐在我面前的「兵王」,洗去了油彩,何賢達的長相併不會給人留下太多印象,沒有魁梧的身材,皮膚黝黑,國字臉長得也不帥,可是,當我的目光觸到他那濃眉下的大眼時,那眼神里的果敢和堅毅告訴我,這就是一個「兵王」該有的模樣。

何賢達在傳幫代。薛凌攝

「我從沒想過我能立一等功!」

入伍20年,先後5次立功;榮獲全軍首批「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獲得「十大礪劍尖兵」「十大優秀班長標兵」「十大優秀士官標兵」「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當我問他立功獲獎後的感受如何時,本以為我看到一個話語激動,欣喜萬分的何賢達,可是這個「兵王」卻驚人地平靜,這在我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一等功在部隊里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能夠獲此殊榮是對我工作莫大的肯定,只是,我從來沒有去刻意追求過這些,一個士兵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作戰本領,能打仗、打勝仗。」

「那是不是說一等功對您來說似乎沒有那麼難?」

可能是我的驚愕讓他怕我有所誤會,急忙解釋說「我的意思是其實我完全沒有想到能立功,我一直都只是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啊!這實際上說明的是我們部隊的好風氣,靠工作靠能力說話!所以我就感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說這話的時候,何賢達又露出了標誌性的羞澀的笑容。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他平時該是一個多麼優秀,將自己的工作完成的多麼出色的人吶?以至於能將榮立一等功說得如此輕鬆。

果不其然,當我深入了解到他這20多年來的學習工作態度時,我終於能明白他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那份自信、那份雲淡風輕來自何處。

入伍時的何賢達剛剛高中畢業,文化水平並沒有很高,為了能成為從炊事班飛走的「金鳳凰」,從一名炊事兵變成自己心心念念的導彈發射號手,他開始跟自己較起勁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始自學導彈發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白天渾身油膩,但一有空就用柴火當模擬器材,擺開「戰場」練操作;夜裡挑燈苦讀,他把厚厚一摞專業教材翻得卷了邊。

「因為完全從零基礎學起,不對自己狠一點怎麼行?夜裡學到兩三點是常態,都不算什麼。」

「可是理論程度那麼高、那麼專業的知識靠自學能完全學懂嗎?」

「完全靠自己那我怎麼行,其實遇到的問題、難點特別多,但我這個人又特別犟,不弄明白就難受,所以我一遇到問題就記下來然後利用休息時間去問專家,後來實在問地太多了,那些專家見到我就躲,都怕了。」說完,何賢達自己大笑了起來,這與之前羞澀的微笑不同,爽朗的笑聲里我聽到的是驕傲。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習主席新年致辭里的這句話用來詮釋何賢達再合適不過。自學半年後,全旅大考,炊事兵何賢達名列導彈專業三甲。從此,何賢達走下灶台,登上吊車,成為一名導彈轉載號手。又之後,他成了導彈發射1號手,那個俗稱「金手指」的戰位,當上該旅大名鼎鼎的一營一連一班班長,這一干就是17年!

「目前我軍現代化建設步伐、實戰化進程越來越快,裝備升級、精準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只是我也對我們所有官兵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能跟上軍隊發展的趨勢」。

現在,何賢達幾乎熟悉並精通發射陣地所有專業。

何賢達為戰友進行連史教育。宣澤輝攝

「其實在我心裡,他一直像哥哥一樣!」

17人入黨,7人當上幹部,15人成長為「兵頭將尾」,28人立功受獎。這是何賢達所帶過兵的一部分。

「我的兵都很優秀!」這是整個採訪中何賢達說的聲音最大的一句話,那是發自內心的抑制不住地激動與自豪,如果說自己練成「兵王」已經不易,那能把手下的戰士都培養成優秀就更難!

問及他帶兵的秘訣,何賢達只說了兩個字:用心。

究竟如何「用心」?一個跟了他16年的老兵汪國平跟我聊了很久。

「別看班長長得挺粗獷,其實是個特別心細的人,班裡任何人情緒上有什麼波動他都能及時察覺並給與疏導。2012年時,班長發現平時挺活躍的戰士王艷中突然沉默寡言了,一問才知道原來他的母親生了重病沒錢治療。於是,班長主動跟連里領導申請向王艷中提供幫助,並先後兩次發動全連戰士們捐款。班長自己當時的工資也不高,家庭條件也比較困難,但他是捐款最多最積極的那個人。」

「80後戰士費敏剛來隊時,精通計算機,但網癮也不小。班長發揮所長讓他學通信專業,並且陪在他身邊帶他學,還量身定製「日結、周評、月考」等辦法,「逼」他學習成才。最終,費敏在重大任務中表現突出,2次榮立三等功,現在已提干成為一名指導員了。」

這樣的溫暖故事還有好多好多。如果不是時間的關係被我打斷的話,汪國平可能會一直說下去。

「那何班長沒有凶的時候嗎?」

「怎麼可能!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不是好惹的。班長訓人的時候特別可怕,即使是幹部,只要工作幹得不好,訓練不認真,他批評也是毫不留情面,完全就是只認工作不認人。」

40分鐘的時間,從這個老兵的口中我知道了很多何賢達不好意思跟我說的故事,也更深刻地了解了他這個人和他所說的「用心」的含義。沒有一個人會無緣無故地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在採訪結束的時候,汪國平小聲跟我說:「其實,在我心裡我一直把班長當哥哥來看。」

「獵人」訓練場上的何賢達。王傑攝

「國家、軍隊的事永遠是大事!」

一個入伍兩年的士兵能做出什麼成績?答案或許能很驚人。

1999年,入伍才兩年的何賢達憑著「第一弔」的本領,參加了建國50周年國慶首都閱兵,用100餘次轉載導彈無一差錯的優異成績,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又由於在閱兵中的優異表現在連隊火速入黨,在當時傳為佳話。

「閱兵和入黨是對我的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它讓我知道只要踏實工作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也正是因為一個二年兵就有這樣的機會才更讓他堅定了紮根部隊的信念。

可是忠孝自古難兩全。

那一年,何賢達的奶奶去世,可是他卻因為一場重要的考核不能回家,雖然趕回去參加了葬禮,但還是沒能見到奶奶最後一面。第二年,他的爺爺也突然去世,可是這一次他連葬禮都沒有趕上,只因一個不能缺席的出差。

「爺爺奶奶去世時沒有在他們身邊是有遺憾,但是我不後悔我的選擇,他們在世的時候我努力去孝順了,這比什麼都強。」或許是因為斯人已逝,所以何賢達談到的時候能比較豁達,但提到還遠在湖南的父母,這個鐵血的漢子也掩飾不住他的愧疚與思念之情。

那一年,何賢達考慮到家中父母無人照顧,糾結之後向部隊提出了退伍申請,並且把行李都寄回了家中。可是,經不住領導們的深情挽留,他又讓家人把行李寄回了單位。部隊還需要他啊,他怎麼能走?

「父母親都已經60多歲了,我也很想陪在身邊照顧他們,但部隊現在還需要我,我還不能離開。國家和軍隊的事情永遠都是大事。」此時的何賢達的聲音已經很小,頭也低了下去,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些殘忍,這應該是他心底最不想面對的選擇題吧。

與何賢達吃涼了的午飯。楊帆攝

之後,何賢達還跟我聊了很多很多,關於個人、關於軍隊、關於國家,當意識到時間的時候,戰士們替我們留的飯已經涼了,「班長,我們先吃飯吧。」「好,這些菜不辣,我們倆湖南人應該要點辣椒的,哈哈……」

大概所有厲害的人都是這麼謙遜又親切吧!我在紙上默默地記下了這句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