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鼠怎樣才能學會飛?

老鼠怎樣才能學會飛?

懸崖上一小老鼠揮舞著短短的前爪,一次又一次跳下去努力學習飛翔。旁邊母蝙蝠看著它摔得頭破血流,憂心地對公蝙蝠說:它爹,要不咱告訴它,它不是咱親生的?

蝙蝠的孩子會飛,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是自然的。可如果老鼠的孩子要想學會飛,恐怕就困難了。有人會說,不僅僅是困難,而是根本就不可能。那您還真別說絕對了,老鼠的孩子學會飛,不一定就是天方夜譚。

我們先來說說遺傳與變異的事。

有一次,和一位剛剛結婚的朋友聊天。他說:「我每周都到健身房健身。我要練一身腱子肉,馬上生個兒子,讓我兒子也長一身腱子肉。」我笑著說:「你現在健身,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增強了精子的活力,有利於你生個健康的寶寶。但你練一身腱子肉,與你的寶寶將來長不長腱子肉,沒有必然聯繫。」他疑惑不解,說:「不是龍生龍、鳳生風,老鼠生來會打洞嗎?」我說:「沒錯,可那是說,天生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你練一身腱子肉,那是後天獲得的,是不能遺傳的。當然,如果你天生就容易長肌肉,那你的孩子也可能獲得這個優點,但這與你是否健身沒有關係。」

不必嘲笑我這位朋友,他不過是與歷史上著名生物學家拉馬克想到一塊兒去了。拉馬克認為,長頸鹿的脖子那麼長,是因為它們天天伸長脖子吃樹葉,把脖子鍛煉得越來越長,這樣他們後代也遺傳了父母的長脖子,一代一代下去,脖子就越來越長。也就是說,脖子先是被拉長的,然後這個被拉長的脖子遺傳給了後代。達爾文很早就接觸到了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假說,但持懷疑態度,在經過多年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後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的理論認為,森林裡的鹿,有的天生脖子長,有的天生脖子短。脖子長的容易吃到更多更嫩的樹葉,有較多的存活機會。特別是在發生大幹旱時,樹木死掉很多,食物缺少,競爭激烈,短脖子吃不飽,無法生存,活下來的都是長脖子。每一代都發生類似的競爭,長脖子就會越來越多。最近科學家們還發現,長頸鹿不僅在獲取食物方面能力強,在與同性競爭時也佔優勢。兩隻雄長頸鹿爭奪一隻雌性,多半是脖子長的獲勝。很可能還沒開打,那脖子明顯短的就主動敗退了,即使兩個不開打,雌性長頸鹿也更喜歡脖子長的,這樣脖子長的自然後代多。長頸鹿就是這麼進化來的。

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相信拉馬克的學說。有個人說他做過一個實驗,把一群老鼠的尾巴全部剪掉,讓它們交配。生下第二代後,再把它們的尾巴剪掉,再讓它們交配產子,再將下一代尾巴剪掉,如此,經曆數十代後,生下的老鼠真的沒有尾巴了。此人說,這是拉馬克「獲得性遺傳」理論的成功實驗。

這一定是個騙局。老鼠的尾巴剪掉了,可老鼠長尾巴的基因並沒有剪掉,它的下一代怎麼可能不長尾巴?

那我們怎麼讓老鼠不長尾巴呢?其實很簡單。我們挑一群天生尾巴比較短的老鼠,讓它們交配,生下後代,再從裡面挑一些尾巴更短的老鼠,雌雄交配。如此一代一代篩選,只要時間足夠長,經歷的代數足夠多,一定可以培育出一群沒有尾巴的老鼠。同樣,我們也可以反向培育出尾巴特別長的老鼠。我們甚至可以猜測,培育出一種沒有尾巴的老鼠的時間可能並不特別長,我們看看狗吧,世界上所有狗都是人類從野生的狼里挑選一定品種逐漸培育馴化的,人類養狗只有一萬年時間,可狗的形態、種類差距已經大得驚人了。

孔雀的大尾巴就是這麼進化而來的。一開始,科學家不知道,為什麼雌孔雀就喜歡和尾巴碩大且艷麗的雄孔雀交配,長這麼大的尾巴得花費多少營養啊!狼來了跑又跑不動,平時捉蟲子吃也不方便。可後來的研究發現,漂亮尾巴大的孔雀身體更健康,身上一般沒有寄生蟲,而尾巴小的孔雀身體差,有寄生蟲的可能性大。所以雌孔雀選擇大尾巴雄孔雀是非常明智的。這個華麗的大尾巴就是一個招牌,一個廣告:就是這樣一個大負擔我也承受得起!沒有健康的體魄怎麼可能長出這麼壯觀的尾巴!這就像一個男人買了法拉利跑車或者一輛遊艇,其實是在告訴女人:我多麼富有,連這麼奢侈的東西都買得起!

從此以後,小尾巴雄孔雀找不到對象,不能留下後代,只有滅絕,那雄孔雀的尾巴必然一代比一代漂亮。如果有一天雄孔雀在一起開個會,說我們定個協議,所有雄孔雀把尾巴減小一半,這樣對於每隻雄孔雀找配偶的地位不受影響,但大家都會得到行動更方便的好處,結果會如何呢?一開始,所有雄孔雀都把尾巴減少一半,可有一隻雄孔雀偷偷把尾巴多長一點,贏得更多雌孔雀喜歡,別的孔雀也會仿效,到最後所有尾巴都會大起來。孔雀當然不可能開會集體裁軍,也不會有哪只孔雀偷偷研發武器,可自然界實際發生的又和這個差不多。

這都是傳統的方法。現在也可採取基因工程技術,直接對基因做手術。也就是設法把那負責老鼠長尾巴的基因給它關閉了,或者轉一個兔子尾巴基因到上面,它生下後代的尾巴一定就短了或者根本就不長尾巴。

現在我們再回到開頭。要想讓老鼠會飛,困難很大,但並不是沒有可能。從一群老鼠中挑選出前爪特別寬大的,讓它們繁殖後代。從後代中再找出前爪更寬大的,一代代繁殖,一代代篩選,直到把老鼠的前爪變成翅膀為止。只要時間足夠長,繁殖的代數足夠多,總可以培育出會飛的老鼠。當然,用轉基因技術,把蝙蝠的有關基因傳到老鼠身上,弄一隻會飛的轉基因老鼠,從理論上也是可以辦得到的。

不過,無論是採用傳統的培育方法,還是新式的轉基因技術,弄出來一個會飛的老鼠,它究竟還是不是老鼠,就不好說了。

在本公眾號的其他篇幅里,我們將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討論人的性心理和性行為方式。也就是說,那些有利於留下更多後代的行為方式會傳承下來,反之則會逐漸消失。基本原理如此,但實際情況卻要複雜得多。

另外,我們人類在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都過的是狩獵採集生活,我們的很多基因都是在這種條件下演化的。

讓我們慢慢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