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蘭芳說泰山之龍潭仙草(四)

劉蘭芳說泰山之龍潭仙草(四)

第四十四回

龍潭仙草(四)

霖澤四海的王權象徵——龍神

這幾回書都有一個背後的主宰者——公主的父親東海龍王,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古代的龍王信仰。

其實,龍王的出現是在佛教傳入之後才有的。從史前時期到東漢,中國有對龍的崇拜而無龍王之說。在當時人的印象中,龍是水中鱗蟲之長,其身軀可變大小,還可以自由飛騰,可以致雨袚旱,是王權的象徵,帝王常以龍自居,在這個階段,有龍神,而無龍王。

自從佛教傳入後,尤其是魏晉南北朝和唐代,就逐漸有了龍王之說,道教也產生了很多講到龍王的典籍,也有了一大批寫到龍王的小說作品,龍王逐漸成了主管降雨、庇佑世人的神靈。到了五代時期,吳越王敕封並祠祭錢塘龍王,宋代宋徽宗加封五龍王,《宋會要輯稿·禮四之一九》載:「京城東春明坊五龍祠,太祖建隆三年自元武門徙於此。國朝緣唐祭五龍之制,春秋常行其祀。先是熙寧十年八月信州有五龍廟,禱雨有應,賜額曰『會應』。自是五龍廟皆以此名額雲。」隨著帝王的加封,龍王信仰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也取代了中國原本的河伯信仰,而均代以龍王信仰。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云:「自釋氏書入中土,有龍王之說而河伯無聞矣。」

說到這裡,我們自然而然就有了一個問題,印度有龍嗎?印度的龍和中國的龍是一樣的嗎?季羨林先生說,「龍王」是個誤譯:「龍王這東西本身就不是國貨。葉公好龍的`龍",同以後神話傳說中的龍、龍女或龍王,完全是兩碼事。後者來源於印度,梵文意思就是`蛇",所說龍王者實際上就是蛇王。」從功能來看,中國古代的龍和佛經中的龍對比起來,中國龍有騎乘坐騎的含義,佛經龍偏重海神或者水神的含義。

龍王信仰影響了一大批文藝作品,也進入了日常百姓的生活習俗。比如四海有四海龍王,河裡有河龍王,井裡還有井龍王,龍王一般都有巨量的金銀財寶……龍王也出現在瓷器上,隨著年代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特點,比如明代的龍五爪分明,俗稱「五爪龍」,清代的龍眼大突出,俗稱「眼鏡龍」。而有時候,藉由龍王興起的民間信仰,還能對古代政治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是後話了。

GIF

(以上文章均為中華大道學堂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學堂網 的精彩文章:

TAG:大道學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