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可悲的買官者,三番五次買官受騙,曾因買官不成自殺

史上最可悲的買官者,三番五次買官受騙,曾因買官不成自殺

原標題:史上最可悲的買官者,三番五次買官受騙,曾因買官不成自殺


中國是世界上官僚制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但由於制度自身的問題,為賣官鬻爵提供可能。因此在中國,跑官買官的風氣古已有之,最牛的莫過於漢靈帝明碼標價的賣官鬻爵了。人家漢靈帝可是公開、透明,真正做到童叟無欺。但是,歷史上不是所有上司都像漢靈帝的,有的人太不地道,收了錢不辦事,或者沒有按照要求兌現承諾,讓別人的錢財打了水漂。


五代時期的袁正辭,曾三次花重金買官,但是都不能得償所願,最後憂鬱而死,稱得上是史上最窩囊的買官者。追根溯源起來,這事還得從袁正辭的父親說起。


袁正辭他爹叫袁象先,此君就是靠行賄得到的官職。袁正辭不過是想效仿他爹,走捷徑弄個高官噹噹而已,真可謂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據說,袁家是唐中宗時南陽郡王袁恕己的後代,到袁正辭的爺爺袁敬初時攀上了高枝,娶了後梁太祖朱溫的妹妹萬安長公主做太太,成了朱溫的附馬爺,那麼袁家就成了皇親國戚。因此,儘管袁象先既沒立過戰功,也沒有建立過什麼業績,但人家憑著皇帝外甥的關係,先後做過宣武軍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宿、洛、陳三省(州)省長(刺史)。


袁象先是靠裙帶關係才混到省部級幹部位置的,按理說應該格外看重這層親戚關係才對,可對有些人來說,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什麼親情友情都是浮雲,袁象先就屬於此類。梁乾化三年(913年),袁象先與魏博軍區司令(節度使)楊師厚合謀發動政變,在洛陽殺死了弒父篡位的朱友珪,再擁立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貞即位,即梁末帝。袁象先憑此是官運亨通,被委任為宋州(今河南商丘)軍政長官——節度使。


袁象先主政宋州十年,擁兵十萬,威震天下,又經常向皇帝保薦各級官吏和地方大員,因此前來向他行賄的人是絡繹不絕,手握大權的袁象先是來者不拒,毫無顧忌地大肆斂財,很快就聚集數千萬家財和大量的房地產。


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定都洛陽。袁象先見風使舵,率先通電錶示擁護李存勖。為了表示擁護得更加徹底,更是為了保住節度使的位子,他從保險柜里拿出數十萬金銀財寶,跑到洛陽,把後唐政府的權貴們悉數打點了一遍。金錢果然好用,朝廷上下一致稱讚袁象先,唐庄宗李存勖更是厚待袁象先,賜他姓名為李紹安,恢復其宋州節度使的職位,讓他回原地鎮守。


公元924年,袁象先又來到洛陽覲見唐庄宗,李存勖改原來的宋州宣武軍為歸德軍,對袁象先說:「歸德之名,為卿設也。」意思是說,袁象先投降了後唐,就是歸順後唐的有德之人。這年夏天,袁象先因病醫治無效,死了。被朝廷追封楚國公。


知子莫如父,袁象先有兩個兒子,長子袁正辭,次子叫袁山義,他看準了袁正辭會管財,不捨得花錢,所以直到臨死也沒有把財產平均分給兩個兒子,而是全部留給了袁正辭。


袁正辭不愧為當時有名的守財奴和吝嗇鬼,他把金銀財寶存放在一大間房子里,堆放得滿滿一屋子,專門定做了一扇厚實的防盜門,鑰匙自己保管,白天掛在腰上,夜裡睡覺時掛在自己的脖子上。他每天必備的課程就是到存放錢財的庫房周圍轉上幾圈,看上幾眼就心滿意足了。


有一陣子,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存放財寶的屋子裡發出了很大的聲音,好像是牛叫一般的怪聲。家裡人都非常害怕,以為出現了妖怪。一時人心惶惶,傳言四起。有家人就勸袁正辭拿出些錢財,施捨給窮人,破財消災。這對袁正辭來說,比要他的命還難受。於是,袁正辭狡辯說:「我聽說物體發出聲音,是為了求集同類罷了,只有把錢財聚集多了,滿足了它的要求和願望,聲音就停止了。」聽了他的謬論,大家都傳為笑話。


由於有父親這棵大樹,袁正辭也有個飛龍副使的頭銜。可時間一長,他就覺得不滿足了。父親曾經是掌握生殺予奪大權的一方大員,在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自己有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再光耀門庭一把呢!


有了想法的袁正辭說干就干。別看這個吝嗇鬼平時出錢就象出血一樣心疼,但在花錢買官上卻出奇的大方。他一次就大手筆地拿出五萬緡錢財,送給唐廢帝李從珂,表示要買個省長(刺史)噹噹。唐廢帝也爽快,拿到錢後就當場封了一個衢州刺史給他。


衢州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是個富庶之地。袁正辭聽後異常興奮,心裡想:到那裡當上幾年刺史,弄個幾千萬家產不在話下。可是正在他躊躇滿志準備走馬上任之際,上邊傳來指示:那是個名譽刺史,只是掛名而已,不用真的上任。給了袁正辭予極大的打擊,心疼又鬱悶的他,恨不得用頭撞牆。


後來石敬瑭起兵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當上了皇帝,即晉高祖,定都汴梁(今開封)。這一改朝換代,讓袁正辭又看到了機會,心想這回得買個真刺史乾乾。於是他又向石敬瑭貢獻錢五萬緡。為避免重蹈覆轍,在送錢時他當場講明要買個真刺史,如果再封個假的,錢得退回。


石敬瑭心想,咱是新政權,得講誠信,不能象舊社會那樣欺騙老實人。於是就任命袁正辭為雄州刺史。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刺史了,可袁正辭接到任命後,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當上了真刺史,憂的是雄州地處靈武之西,屬於老少邊山窮地區,更要命的是,該地區臨近吐蕃境內,吐蕃的那些個游牧民族,個個生性兇惡,經常騷擾中原,萬一攻打進來,雄州首當其衝,第一個死的就是我這個刺史啊!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人沒了,錢還在!

想明白道理後,袁正辭向朝廷辭呈,這個刺史我不當了,錢也不用退了,就當我辭職算了。袁正辭想得倒挺簡單,可是石敬瑭不高興了,你拿老子的話當放屁啊,朝廷的詔書又不是草紙,豈是你想扔就能扔的?



袁正辭一聽,徹底崩潰了,於是只好又忍著割肉般的疼痛,再拿出數萬錢送到皇帝那裡,請求免了他的刺史職務。石敬瑭看在錢的份上,很大度的饒了他:「既然你不敢上任,就怨不得朕了,朕只好另選他人了。」


袁正辭回家越想越窩囊,他思來想去,料定是皇帝覺得他的錢多,又做刺史心切,存心捉弄他。袁正辭既心疼那些會發出怪聲的錢,又恨朝廷玩耍他,越想越忿,竟解下自己的衣帶上吊自盡,幸虧被家人發現,把他從鬼門裡給搶了回來。


石敬瑭死後,他的養子石重貴繼位,歷史上稱為「出帝」。袁正辭儘管吃過兩次虧,但他仍不死心。官迷心竅的他見新皇帝登基,覺得新的機遇又來了,於是再忍痛拿出錢三萬緡、銀萬兩,給出帝送了過去。


石重貴對袁正辭跑官買官的「事迹」早有所耳聞,就起了惻隱之心,對組織部的負責同志交代:「袁正辭是個老實人,不能讓老實人吃虧,無論如何得弄個內地而富庶的州給他過把癮。」可是正在人事部門為袁正辭物色適合的州府,寫好了任命詔書,讓皇帝簽字時,有恆心沒福氣的袁正辭卻一命嗚呼了。真是可惜,可嘆又可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山流水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日本收藏的中國十大希世珍寶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