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是否為文學杜撰,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記載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是否為文學杜撰,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記載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從軍的故事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相傳,花木蘭是北魏人,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因為父親年邁,花木蘭男扮女裝,代父從軍,但是建功立業後棄官回鄉。木蘭從軍的傳奇故事的廣泛傳播得益於一首叫《木蘭辭》的民歌。那麼,這樣一個民歌中的英勇女性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她真的像民歌里描繪的那樣從征12年,放棄尚書郎的官職回歸鄉里嗎?

《木蘭辭》是一首北方樂府民歌,民歌大多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而且北方女性豪邁剽悍也是有根據的,北魏時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戰,因而民間流傳著《李波小妹歌》。可見,木蘭辭中的故事是有一定生活依據的。

然而我們對於花木蘭的姓氏、籍貫、年代至今還沒有明確的結論。這就奇怪了,如果情節發展真的像木蘭辭中所描述的那樣,那麼,為什麼一個戰功赫赫,可以官授尚書郎的女將軍卻在史書上隻字未提呢?

對此我們不妨做出這樣的推論,文人為歌頌北方英勇女性,在木蘭辭中拔高了花木蘭的功績。也就是說,歷史上的事實很可能存在的代父從軍的女性,而花木蘭僅僅是一個形象代表,很可能不是具體存在的。我們所熟知的木蘭從軍的故事只是一個文學典型,反映當時北方民風彪悍、婦女尚武的一種社會現實。

樂府詩,是出現在漢魏六朝時期一種能夠配樂演唱的詩體。「樂府」是漢代官署名稱,負責制譜度曲,採集詩歌民謠。這些詩歌民謠一方面供朝廷演唱之用,一方面供統治者考察民情之用。漢朝時,采詩獲得大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樂府」在蕭梁時候,從官署的名稱轉變為詩體。北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分為南歌和北歌兩大部分。《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是民歌中的名篇,並稱為「樂府雙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獨孤皇后何德何能,竟能與隋文帝並稱為「二聖」?原因很簡單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