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那兩發誘餌彈不起作用?沙特F-15S慘被「爆菊」之謎

為何那兩發誘餌彈不起作用?沙特F-15S慘被「爆菊」之謎

數天前,沙特空軍的一架F-15S戰鬥機在葉門執行任務時,遭到胡賽武裝的地空導彈伏擊而慘被「爆菊」,整個導彈命中過程還被胡賽用紅外攝像設備拍了下來,目前綜合各方信息,胡賽此次使用的導彈很可能是利用R-27T紅外製導空空導彈改裝的地空導彈。而在拍下來的畫面中我們發現,當時沙特飛行員已經發現了導彈來襲,所以他採取了開加力加速逃跑和拋撒紅外誘餌彈的應對措施。R-27T的紅外導引頭抗干擾能力並不優秀,其手冊甚至規定兩發彈不能短時間連射,以免前一發彈的尾部紅外信號干擾後一發彈的導引頭,所以按道理說兩發誘餌彈的誘騙概率應該比較大,那麼為何這兩發誘餌彈沒有起任何作用呢?

導彈即將命中

通過觀看錄像,我認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這兩發誘餌彈根本就沒有進入來襲導彈導引頭的視場,也就是說導彈根本就沒看見這兩發誘餌。R-27T是前蘇聯研製的一種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它在飛機上有兩種使用模式,一種是直接由導彈紅外頭鎖定後發射,一種是發射後由載機指令修正到一定距離後,再由導彈導引頭自行鎖定,類似主動彈。但由於R-27T的有效射程很悲劇,所以一般只使用前一種模式,而且胡賽把它改成地空導彈後,更可能是前一種模式了。而前一種模式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隱蔽性強,整個過程不對外輻射電磁信號,避免了過早觸發敵機上的告警設備。所以導彈從完成鎖定到最後發射,沙特飛行員都基本沒反應,直到被命中前7秒他才發現導彈來襲,而最後更是在被命中前2秒才拋誘餌彈。

也就是說沙特飛行員拋誘餌彈時導彈離飛機已經很近了,而且從上面的截圖我們可以看到,由於飛機高速向前飛,所以誘餌彈向後迅速與飛機拉開了距離,而導彈是從斜下方上來的,這就導致了誘餌彈很可能根本就沒有落入導彈視場內(R-27T的視角本來就很窄,連1度都沒有,逼近目標後的瞬時視場更小),或者是只在視場內一瞬而過,所以沒有起到有效干擾。如果是後方尾追的飛機發射的R-27T,那麼這兩發誘餌彈落入導引頭視角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但導彈從地面上來和從屁股後面追來角度差別較大,再加上沙特飛行員什麼機動都不做,最後的悲劇也就順理成章了。

之前被沙特拍到的胡賽改裝R-27T

對R-27T這種射程不遠,而且是鎖定後才發射的點源制導紅外彈,越早拋誘餌彈越好,而且要連續不斷的拋,導彈距離越遠,瞬時視場越大,誘騙的概率越高。而且拋誘餌彈後不能隨意開加力,從上面的紅外截圖我們也看到了,F-15S開加力後尾部的紅外信號特徵比誘餌彈的還要大,這會降低紅外誘餌彈的誘騙效果。總的來說,這次F-15S被「爆菊」一點都不冤,完全是飛行員應對失誤的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波震長空 的精彩文章:

台軍這型裝備曾讓我軍眼饞,如今卻面臨零件「斷頓兒」的困境

TAG:電波震長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