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北伐成功,諸葛亮都沒有做到為何他能做到?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北伐成功,諸葛亮都沒有做到為何他能做到?

【軍武次位面】作者:紅色星空

我國地理上一直有南北的地域差異

中國歷史上一直有南北的地域分歧,南北的分界線在歷史上也是以秦嶺—淮河線為界限。歷史上也有無數的南北對峙政權,就北方政權來說,秦朝南征、西晉南征、隋朝南征、蒙古南征、清軍南征等等都取得了成功。相比之下南方政權想要駁倒北方政權就顯得非常難了,比如宋朝歷經數次北伐,幾乎都是小勝加慘敗,即便是中興四將也沒能恢復舊土。從外部條件上來看,南方政權在很多條件上處於不利地位,如北方地勢偏高,進攻困難;北方騎兵兇悍,冷兵器時代的南軍對抗起來太過吃力;北方面食容易攜帶,南方米食太麻煩等等等等,但除去這些外部條件,內部條件也常常是失敗的原因,比如蜀漢疲敝,宋朝君主多積弱等等。有一點不得不提,北方常常與少數民族作戰,士兵的戰鬥經驗與戰鬥意志也常常高於南方。今天小編就選取歷史上最著名的幾次北伐,分析一下其失敗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北伐有過一次實實在在的大勝。

襄陽市諸葛亮廣場上的諸葛亮雕塑

丞相六出祁山,卻未得方寸之土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司馬徽甚至評價他是「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然而諸葛亮的一生也如司馬徽所言「卧龍雖得其主,未得其時」,諸葛亮的失敗實在是天命所歸。雖然諸葛亮有近妖般的智慧,但在手中資源處於絕對的情況劣勢下,想贏實在太難。首先蜀國人口太少,基本上連魏國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在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口,因為人口代表著國家生產力。偏安一隅的蜀國不但在人口上處於絕對劣勢,在人才上也處於劣勢,最後魏國還嘲笑蜀國「蜀中無大將,廖化掛先鋒」。實際上筆者認為,蜀國的失敗的原因不在丞相,實在是關羽的一次失誤造成了眾多連鎖反應。首先我們知道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就建議劉備先去荊州再取益州,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擁兵向宛、洛,將軍自出秦川」,意思是只有兩面夾擊才能攻下關中,實際上劉邦也正是因為同時佔有荊州與益州才得以偷襲關中成功,所以丞相的失敗實在是時命不濟,只能說儘力了。

山東輝渠留山上的劉裕雕塑

劉裕滅亡南燕的進軍路線可以看出其直驅徐州、山東的進軍路線

南北朝攻伐相間,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

辛棄疾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想必每個人都讀過,這其中包含了兩個北伐的典故,但這兩個北伐都失敗了,先來看時間較早的那個「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從氣吞萬里如虎這句話來看,這次北伐相當壯烈,事實的確如此。寄奴是南朝宋的開國君主劉裕的小名,作為一個終結東晉的平民君主,劉裕不光會打仗還會治國,其在位期間大規模北伐,取得了很多成果。劉裕所處的位置與東吳差不多,我們來對比一下雙方在戰略上的差距。東吳呂蒙曾表示:「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意思是我們如果先攻徐州,雖然能攻下來,但不好守,肯定會被圍攻,不如先打合肥,慢慢打過去。結果就是在合肥吃了一票敗仗,也沒能前進一步。這也證明劉裕的軍事眼光更為獨到,他制定的北伐戰略中就是不管安徽河南,直接攻下徐州作為中轉,直接打下山東,因為山東地形複雜,非常好守,朱棣南下一直到打下了南京都沒有打下濟南就是這個原因。當然劉裕時機掌握的也非常好,北方最強大的政權後秦在淝水之戰中被打的元氣大傷。劉裕取得的成果非常巨大,幾乎除了河北以外,大半個中國都被收復,然而劉裕病死了之後北伐就終止了,後來的北伐再也沒有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說的就是劉裕的兒子元嘉帝,也想北伐但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一度丟失了劉裕打下來的江山。

岳飛油畫

南宋疆域、岳飛北伐示意圖

積貧積弱大宋,有兵有將沒決心

歷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政權大概就是宋朝了,大宋作為一個在文學、經濟、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等等方面有著顯著成就的王朝,唯獨輪流被遼、金、蒙古欺負成為黑點。宋朝實際上組織過很多次北伐,但是在大部分時間都是投降派當權,金國一隊騎兵攻到汴州城下,居然就開城投降了,不論當時的宋朝有多少困難這都不該是應當做出的決策。有人說宋朝檀淵之盟後丟失了燕雲16州屏障,無法抵禦北方的侵略,有人說宋朝西北產馬地的丟失使戰力大減。這麼說讓項羽、劉邦這種拿著鐵杴對抗大秦兵團的英雄顏面何存,別說產馬地,他們起義的時候連騎兵都沒有,一開始被章邯從驪山打到河南,連起義軍重要領袖項梁都被他殺了,直到項羽破釜沉舟的一站之後戰局才有轉機。論財,宋朝的經濟碾壓敵人數十倍,論相,宋朝有趙普、寇準、范仲淹、韓琦、王安石,論將,曹彬、潘美、楊業、李繼隆、岳飛、韓世忠等都是名將,宋朝缺的只是殊死一戰的決心。宋朝楊家軍與岳家軍北伐幾乎都快收復故土了,但無一不是被投降派阻撓而失敗。最可笑的是在不少投降派皇帝的眼中,給北方國家的歲幣比軍費便宜不少,給就是了。在國家領土主權的問題上,從來不能用錢來衡量,宋朝的案例告訴我們,沒有寸土不讓的決心,北伐只能是空談。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朱元璋的進軍路線

太祖皇帝深謀遠慮,北伐滅元鞏固政權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有著深謀遠慮的軍事家,就軍事領袖的能力來說甚至都超過馬上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比不上李靖,但朱元璋的戰略部署卻強過他手下的任何一個大將,所以朱元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軍事統帥。在反元過程中,他首先建都南京,即位吳王,而後先消滅盤踞兩湖地區的陳友諒、江浙一帶張士誠與浙東一帶的方國珍,為北伐掃清了後顧之憂。其次在戰略部署上,朱元璋也做了謹慎的籌劃。他首先徵求諸將的意見,常遇春提出長驅直入,直搗元朝大都的主張。朱元璋表示這個不行,因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懸師深入,不能即破,頓于堅城之下,糧餉不繼,援兵四集,進不得戰,退無所據,必然陷入被動之中」。他的穩紮穩打戰略是「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這個戰略與劉裕的北伐策略非常相似,也取得了歷史上最完完全全勝利的一次北伐,朱元璋在4個月的時間裡就攻佔了徐州與山東,《太祖實錄》記載「俘獲士卒3.2萬餘人、馬1.6萬餘匹、糧59.7萬餘石、鹽5.37萬餘引、布絹8.07萬餘匹。」朱元璋的部隊卻幾乎沒有什麼損失,隨後更是勢如破竹,常遇春甚至把元朝皇帝一直追到了貝加爾湖。

大漢奸汪精衛死後也被國民政府挫骨揚灰

北伐戰爭轟轟烈烈,但實際上並未剷除軍閥,只是嚇得他的表面歸順,同時軍事推進也只到徐州就停滯了

心不齊自亂陣腳,大革命也枉然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北伐就是北伐戰爭了,這場戰爭打的非常激烈,將士齊心同仇敵愾,政治目標也非常明確,尤其是在對吳佩孚部的作戰中,可以說從指揮到後勤氣勢非凡。然而以汪精衛為首的反動派製造政變,導致第一次北伐中斷。第二次北伐才到山東就被日軍打斷了,實際戰果只抵達徐州。隨後僅僅靠著張學良易幟才在形式上統一全國,因為還有很多軍閥在地方割據,北伐並未消滅這些軍閥,這些割據之地不聽從國民政府的號令,只是在表面上表示從屬,國民政府默許了這些軍閥繼續存在,最後也引發了中原大戰等一連串的內鬥。這樣的北伐,實在算不得成功。

傳統概念上的九州大地

總結一下歷史上北伐的經驗,算上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取得成績的北伐,這些北伐戰爭無一例外都有著統一的強大信念支撐,因此將士的士氣較為高昂。其次是時機掌握的非常恰當,都在北方政權或割據勢力出現罅隙的時候北伐,因此能夠取得勢如破竹的效果。相比之下,自身軍事實力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絕對條件,比如北伐軍是決定北伐才開始建立軍隊,基本都是新軍,卻大敗了眾多軍閥,畢竟這些軍閥割據一方憑藉的也是軍事實力,蜀國來說明顯就是自身實力不足。而地理環境的影響,能成為孫權的阻力也能成為劉裕、朱元璋的借力,只能說事在人為,莫道萬般皆是命。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