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多識活佛:這八句話說出了顯密佛法的全部精華

多識活佛:這八句話說出了顯密佛法的全部精華

佛說

 佛說

桑吉平措 

00:00/00:00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貢唐大師13歲時寫的《修道教言》,只有八句話,但卻包括了佛教的所有內涵,這個確實了不起。

首先我念一下這個教言:

修道教言

依止良師是為功德基,厭惡眼前虛榮佛法心,

放棄現實利樂出世道,自他換位是大乘根本。

受持十戒天界如意樹,六度四攝之行至凡聖,

生起圓滿二道花綻放,雙運四身成就果實豐。

第一句話,「依止良師是為功德基」,講的是,菩提道上,任何學佛的功德都來自上師,所以第一句講的是依止上師法。依止的上師,應該是很好的、具德即具備條件的上師。上師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簡單來說,一個是德,德行,不欺騙群眾,不愛錢、不賣法,這是德行方面的;第二個是懂得佛法,要有傳承,這是上師要具備的基礎條件,上師必須要懂得佛法,不懂佛法,自己都沒有辦法走路,怎麼能指引別人走上解脫道呢?現在用這兩個條件來衡量,很少有達到這兩個條件的上師,一個是德行、一個是知識,即佛法知識。

「依止良師是為功德基」,萬有功德的基礎,要依靠上師才能產生,自己自學或者胡思亂想,都得不到正法。正法是有傳承的,從釋迦牟尼到現在,必須一脈相承。漢地過去有個心中心,我看到他們只有三個傳承人——2500年中只有三個人傳,這是正法嗎?!

第二句:「厭惡眼前虛榮佛法心」,佛法的心,就是佛法的精華、佛法的根本。試想:貪戀世間虛榮的人能學到佛法嗎?不可能學到。只有看透世間的名利是禍水,把名利就像糞土那樣拋得下,才能學佛。真正學佛是這樣的。虛榮,錢啊、名啊、社會地位啊,這些都是虛榮,世上的虛榮害了很多人。在虛榮當中,想不到解脫,想不到學佛,即使學佛,也像鳥、鷹的翅膀上拴了一塊石頭一樣——虛榮就像飛鳥翅膀上的石頭一樣,飛不起來。

所以,「厭惡眼前虛榮佛法心」,就是要真正學習佛法,就要解脫。解脫什麼呢?解脫虛榮,就是世間八法——苦、樂、得、失、勝、敗、稱、毀。稱、毀,世界上大家都表揚你,說你好,就是榮譽;毀就是大家說你不好。勝、敗,大家都想要勝,不願意敗。得、失,大家都喜歡得,不願意失去。苦、樂,大家都喜歡樂,不願意受苦。這些就是世間八法,世間八法就是虛榮。

宗喀巴大師的傳記上說,宗喀巴在小時候,十幾歲的時候,就不願意穿好的衣服、吃好的食物、不喜歡大家的誇獎,不喜歡這樣的做法。學佛的人不能貪戀世間的財富、名譽,那樣不能真正學到佛。

第三句:「放棄現實利樂出世道,放棄現實利樂,即眼前的幸福,如財產啊、得到的名譽呀等等。能夠放棄眼前的幸福才是出世道,是解脫道,要認清楚這個。

真正學佛的人,不喜歡利樂:名譽、地位,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食物……這些都不是學佛的人做的。真正學佛的人是怎麼做的?就是脫離了低級趣味——世間的榮華富貴都是低級趣味,不能叫世間榮華富貴來約束自己,這是出世道。

第四句:「自他換位是大乘根本,自他換位,就是考慮問題的時候先考慮他人的利益、他人的幸福,把自己和他人換位來考慮問題。我們世界上的人往往是先考慮自己,自己的心裡裝的是自己,沒有眾生,這樣的人成不了大乘人。我以前寫過一首詩,其中有「自己的腦子裡裝著自己的像」,就是經常想要自己好、想自己的名、自己的利,這樣的人都不能做大事。不要說做佛、菩薩,就是一個聰明的國王,也得首先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幸福了,你的江山才會穩。佛菩薩常想的是別人,沒有說想自己解脫呀、自己成佛呀……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

自他換位是大乘根本。《入行論》中有一句話:「佛陀專門想別人,世人專門想自己」。世人想的是自己的家啊、自己的名利地位呀,這些想得多,而佛陀菩薩想的是眾生的安樂。

佛經上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的公主,患了頭疼症,發作的時候頭劇烈地疼。有一天突然又發作了,頭疼得簡直要疼死了。公主就想:既然我頭疼症發作的時候受不了,同樣別人也受不了,索性把別人的頭疼病全部集中到我的頭上,我雖然頭疼了,不要叫眾生受這個苦。一念之間,公主的頭疼病全部好了,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

《入行論》里說:一念想到眾生,這比供養佛陀更重要。就是一剎那之間想到別人、想到眾生,這個心比供養佛陀、菩薩還重要。「自他換位是大乘根本」,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

第五句:「受持十戒天界如意樹,我們學佛的人,皈依有皈依戒,受戒有八正戒,僧人出家人有沙彌戒、比丘戒。沙彌有十戒,比丘是254戒,比丘尼是364戒,小乘教的比丘戒是222種,我們在家的有居士戒,男居士戒、女居士戒,還有一個正學女戒,是女性出家人(正學女)受戒前的一個預備戒。

不管是僧戒還是在家的居士戒,下部的主要戒律,共通的基礎是十善戒,十善戒是最根本的戒律。受菩薩戒以後有菩薩戒,灌頂以後有密宗戒律,五佛十九戒和共通密戒十四種,各個續部還有不同的戒律,時輪、勝樂都有不同的戒律。

守戒是成功之源,一定要守戒。傳法上師最好是比丘,但也不一定必須是比丘,像瑪爾巴大師、米拉日巴、薩迦五祖中有三個都是居士身,還有阿底峽的弟子仲頓巴也是在家居士。但作為在家傳法師有個條件:除了受戒的儀式、除了不穿僧服以外,其他的僧人的戒律一概受持。我們藏傳佛教裡面違背律法的事情很多,比如還俗了還穿袈裟,這個是違背律部戒律的。還俗可以,修密、修法都可以,但絕對不能再穿僧衣、佛衣。當前許多騙子都不遵守這一條。

再一個,僧人的衣服是有講究的:佛衣是紅黃色。現在人不懂顏色的文化。過去,佛陀為什麼穿黃色衣服呢?黃色是壞色,對於當時的印度來說是最下等的顏色。佛陀出家時把皇宮裡穿的衣服讓僕人都帶回到宮裡去了,他自己到屍林中把白色的裹屍布取下來以後,在尼連禪河裡洗了,用槐樹上的槐子汁染了一下,染成了土黃色的,染成以後就穿起來了。

以前的印度,最高貴的是白色衣服,白顏色是最高貴的顏色,黃色是最下等的顏色。但在中國,自古以來,黃色是屬於帝王的,皇帝才能穿黃色,大臣穿紅色,底下的老百姓只能穿黑色、灰色、白色等。

佛陀穿壞色衣,是為了表示反對世間的榮華富貴。所以,釋迦牟尼的弟子只能穿黃色、紅色。黃色也有一個講究,三大寺、拉卜楞寺,這些寺裡頭的僧服坎甲上,一般的人不能放黃色,你看我們天堂寺的嘉義佛爺就沒有穿黃色嘛。在拉卜楞寺,只有在當了堪布以後才能穿有黃色布的坎甲,其餘的人,即使活佛也不能穿黃色坎甲。現在沒有顏色的概念了,男男女女都亂穿,黃的也穿、紅的也穿,這個是很不好的。顏色混淆了,顏色文化就沒有了。

所以,從皈依戒上說,皈依了佛,連做佛衣的原料——黃布都要敬重、尊重,黃布是佛衣,是佛衣的料子。很多僧人也不懂這個規矩,很多人包括其他教派的一些人都不懂這些東西,只有格魯派的幾大寺院才懂得這個規矩。

因此,受持十戒、誓言戒律,是為天界的如意樹。如意樹,就是想啥成啥。受戒是下一世轉人身的基本條件,如果不守戒律,不但修法沒有成就,下一世轉個人身都不可能。所以說「受持十戒天界如意樹」。

第六句:「六度四攝之行至凡聖,六度四攝就像如意樹上的枝、葉一樣。六度是大乘顯宗、密宗的總結:施度、戒度、忍度、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四攝:第一個布施,即施捨眾生所需要的東西。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眾生的東西,應該拿出去供眾生所需;第二個是愛語,就是說話要文明,不能大聲大氣、粗野罵人,這些都是不容許的;第三個是同事,自己和大家打成一片,沒有特殊的地方,這樣才能度化群眾,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這個是第三條;第四條利眾,一切為利眾著想。六度四攝是整個修心的根本,大乘佛教的總結,大乘佛教總起來就是六度四攝,這是道。

第七句:「生起圓滿二道花綻放,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是密法的兩種速證成就的方法。密法是速道、捷道、可以度化大惡人之道。我們藏傳佛教除了修六度四攝以外,還要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如修得好,這一生就可以成就。

第八句:「雙運四身成就果實豐」,雙運,指密法成佛的七支雙運,即七個條件。四身,一般的顯宗般若乘里說,成就佛的四身——法身、智身、報身、化身四身,就可以成就佛國。

今天給大家說的這個八句話,整個概括了顯宗菩提道和密宗菩提道。我們學佛要掌握總的精神,目標是成佛,成就雙運四身。學佛離不開這個大綱,菩提道次、密宗道次,就是學佛的大綱。這八句話總結了佛教顯密乘的精要、精華,所以給大家傳。

分享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佛教智慧的產生與修禪定有何關係?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