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翰墨薪傳·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周德聰

翰墨薪傳·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周德聰

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

周德聰

編者按:「全面復興傳統文化」,是當前熱議的話題,亦是永不落幕的歷史話題。書法作為傳統文化之一,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普及發展書法藝術教育尤為重要。本報邀請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就書法教育、書學、書理等方面談談各自的看法,從本期起陸續推出,以饗讀者。

周德聰1957年4月出生於湖北當陽。曾任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宜昌市文聯主席,中國書協第四屆創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現為三峽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書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協副主席,民盟中央美術院理事,民盟湖北藝術院副院長,民盟宜昌書畫院院長,楚天書法院副院長,清江書畫院院長,宜昌市政協常委,宜昌市政協書畫室副主任,宜昌市文聯名譽主席,宜昌市書協主席。

書法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展、中青展;獲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翁同和書法獎」提名獎,湖北省屈原文藝獎,湖北書法「黃鶴獎」,楚天群星獎金獎,三峽文藝明星獎等。國家級精品視頻課《書法基礎》負責人及主講人。

出版有《書法創作形式例話》《顏柳歐趙楷書臨范》《大學師範書法教程》《書法教程》《書法基礎》《書法篆刻》《周德聰書法集》《抱一書論》《湖北代表書家作品集·周德聰卷》《中國書法品評》《三峽詩文長卷》《當代書法批評》等。

中國書法的特性

□周德聰

由本為實用的文字書寫而生成為一門藝術者,惟中國所獨有,它的形音義三位一體的豐富多彩的空間形象及毛筆書寫的個性表達,使其區別於拼音文字相對單一的線性書寫與共性呈現。

一、中國文字的生成與發展

任何一種文字的誕生,皆本於實用,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中國文字由「進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象形開始,逐漸走向抽象表意的發展歷程,已然經歷了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及隸變之後的今文字(古隸、漢隸、章草、草書、行書、楷書)兩大階段,定型於漢晉之際。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篆、隸、草、行、楷,在各個歷史階段(或不同場景)都有其應用的側重,作為實用的文字或許會在某一階段停止使用,而表現出文字運用的時代性特徵。然而,中國文字自誕生伊始,人們便在日常應用與書寫中發現其美的資質。儘管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有的文字並不通行了,但卻常常被保留在「書法家」的日常生活里。尤其是當下,書法作為一門純藝術之後,文字的篆、隸、楷、行、草,更是作為書家個性表達和自由化選擇的對象,並不受「書同文」的時代限制。

二、中國書法的實用與審美

在中國古代,實用的文字書寫對美的追求始終存在,個中雖然不排除統治者對「科舉」(身、言、書、判)的要求,但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自覺表徵,書寫之「技」的由簡而繁、由粗而精、由淺而深的漸進式追尋,已然表現了「一個真正的人,只有通過審美的道路才能達到」的自覺。由「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假借、轉注)而生成中國文字,因其數量眾多與空間形象變化的無限豐富性,拉開了與拼音文字(26-29個字母)相對單調的距離。又因其字體的多樣性在不同書者筆下所表現的書體的豐富性特徵,使得中國文字與拼音文字相較在藝術的形學上佔據絕對優勢。又因其書寫的特有工具——毛筆的軟性特徵,能充分表達五體書特有的線形、線質、線律、線構,使得時間一維的線條與空間一維的結字在快慢疾速、輕重提按之變化中展現出音樂的節奏韻律,並直指書者的內心世界及情感意緒,所謂「書如其人」,便在此得以確立。

三、中國書法的個性與品格

書寫本身即是一件十分個性化的事情,不同的人(修養、認知、性情)對同一種文字的書寫,都會打上個性化的烙印。尤其是中國漢字的書寫,可謂千人千面,在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書法之美所表現的,即是個性之美。無論是「二王」的風韻、顏柳的筋骨、子昂的嫵媚、東坡的奇側、山谷的雄肆、米芾的瀟洒、覺斯的峭拔,都是其人格個性在書寫中的定格。

當人們在書寫中發現「個性」之美,便試圖通過一種文字的空間形象塑造來表達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個性」之美也要受到某種規範的約束。對於中國書法而言,這種「規範」便是來自歷代的書法經典。對於經典的摹習,看似一種守舊的行為,實則是對「個性」規約之後提升品格的不二法門。

書法的品格有雅俗之分,文化的本質是趨雅的。即使是書法史上所謂的「民間書法」,在文人書寫的過程中,對之也有「經典化」的努力——由俗而雅,因文而雅,遂成大雅。至於歷代文人書法的精品遺存,於古雖居廟堂之高,於今則走向民間大眾,成為人們效法的對象,澤被後世,化民俗而為風雅。

今之書法,百態千姿,古風猶存,人品書品,大道有門。

書法作品

行草斗方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杜工部詩

行草橫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黃庭堅《登快閣》詩

行草對聯 青山不老千秋畫 綠水帶弦萬古琴

行草橫幅 一枕做山頻入夢,半簾風月可題詩

行草條幅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行草中堂 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因知幻物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斫輪。

行書松性鶴情聯

楷書節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小品

楷書節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小品(局部)

隸書半山一代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報書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