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洲際彈道導彈最高能打多高?超過所有近地軌道衛星!

洲際彈道導彈最高能打多高?超過所有近地軌道衛星!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洲際彈道導彈打得遠,那是名聲在外,可最高能打多高,我們卻沒有關注。

實際上,「洲際彈道導彈能打多高?」蘊含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某國徹底瘋了,他發射彈道導彈不是為了打敵人,而只是單純地看看它到底能打多高!

對於這個問題,有一條經驗特別好使,這就是「二分之一原則」,筆者第一次看到這個原則是在《太空安全物理學》上,這本書的作者是3位全球安全項目的資深科學家,分別是Laura Grego、Lisbeth Gronlund、David Wright。

「二分之一原則」說的是,把導彈的射程除以2,就是導彈能到達的最大高度。

例如,某顆攜帶一定載荷的導彈,假設它的射程為300公里,那麼它就能打150公里高。

如果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000公里,那麼它就能打495公里高。

如果彈道導彈的射程為1萬公里,那麼它就能打4525公里。

之所以舉了3個例子,這是想說明,對於射程越短的彈道導彈,「二分之一原則」就越準確,而到了射程高達1萬公里以上時,其射高只能粗略地等於其二分之一射程。即使這樣,大家也能大概猜出其所能到達的高度。

第二個問題:

某國沒瘋,但他們有的是錢,為了打一小撮幾百公里外的恐怖分子,他們動用了射程高達1萬公里的戰略彈道導彈。

此時,這枚彈道導彈就需要打得很高了。

如上圖,長射程的彈道導彈如果用來打較近距離內目標時,就需要高彈道。所以,長射程的彈道導彈適合打遠距離的戰略目標,而近距離的目標得用戰術彈道導彈。

雖然使用洲際彈道導彈打近距離目標的實例不多。但在試驗中卻不少,比如朝鮮。

顯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俄羅斯那麼大的國土面積,在試驗彈道導彈時,如果國土面積狹小,就可以採用高彈道的形式。

朝鮮2017年5月射了1枚彈道導彈,射程787公里,而軌道高度卻高達2111公里。

假如這枚彈道導彈不是採取高彈道的方式,而是以最大射程來射的話,其射程可達4500公里左右。

這個射程可輕鬆覆蓋美國關島軍事基地。

2017年11月29日,朝鮮試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導彈沿預定飛行軌道飛行53分鐘,最大飛行高度4475公里,而飛行距離只有950公里,準確命中朝鮮半島東部預定目標水域。

如果按照前文說的「二分之一」原則,似乎「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沒有超過1萬公里。但需要注意的是,「二分之一原則」是只要最大高度,而不追求射程。但「火星-15」的這次試射,它的射程為950公里,所以,很多研究人員推測,「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如果按照最大射程試射的話,射程肯定在1萬公里以上,足以覆蓋到美國本土。

綜上所述,關於第二個問題,在實戰中或者在試驗中,彈道導彈能打多高沒有確定的答案。這取決於導彈的射程到底有多遠,一般情況下,相同射程的彈道導彈,目標距離越近,彈道導彈就會打得越高。

可否用來發衛星?

法國M51潛射核導彈,照片來自EADS。

一個可能的問題是,根據「二分之一原則」,一顆射程4000多公里的導彈,它能射到的最大高度在2000公里左右。而大多數衛星和空間站處在近地軌道內(軌道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比如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大多在350公里到400公里之間。

既然這樣,可否用彈道導彈來發射衛星?

對於這個問題,咱們應該這麼看,凡是有能力發射彈道導彈的國家,一般都能同時擁有發射衛星的能力,只是能力強弱不同而已。

但用彈道導彈發射衛星,卻不是我們想的這般。

根本原因是,發射衛星並不是將衛星扔到某個高度就完事了,若真是這樣,人類向太空進軍的步伐將會容易太多。在近地軌道內,你還得同時讓衛星具有7公里至8公里每秒的速度。否則的話,衛星還會掉下來。

也就是說,打得高是一回事,同時讓載荷具有繞地球自轉的速度又是另一回事。前者比較容易,但後者卻是很難。

所以,我們看見,用來發射衛星的火箭都很猛,尤其是重型火箭,其體積和重量是洲際彈道導彈完全不能比的。

圖為德爾塔IV重型火箭,圖片來自NASA/Bill。

德爾塔IV重型火箭,圖片來自we report space

當然,事情也不是絕對的,比如,如果將射程1.4萬公里的東風-41上面的核彈拆下來,換上一顆較輕的衛星,那也是可以將其送到幾百公里近地軌道的,前提是減少載荷。

把洲際導彈改成火箭以發射衛星也有先例。比如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它後來變成了大力神2號運載火箭。

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LGM-25C)在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瞬間。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大力神2號洲際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6萬公里,攜帶900萬噸當量的W-53核彈頭。上世紀80年代中期,它變成了運載火箭,用來發射中小型衛星到近地軌道,而它的最後一次發射是在2003年10月18日。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