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誠信政府「新官要理舊賬」

誠信政府「新官要理舊賬」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十個方面回應企業家普遍關注的問題,要求各級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通知》還提出,妥善認定政府與企業簽訂的合同效力,對有關政府違反承諾,特別是僅因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原因違約、毀約的,依法支持企業的合理訴求。文件一出,引發創新創業者的強烈關注,企業與社會一片叫好。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多次發文,出台多項意見和措施,維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明確提出營造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創新權益、自主經營權等權益。此次《通知》,既是國家對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激發社會創新力量的一攬子政策的延續,也是鞭策政府和社會增強誠信意識、弘揚公平正義的有力舉措。

不容迴避,有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土地交易等方面存在違約情況,有的地方以班子換屆、領導人員變動為由,拒絕履行之前與企業簽訂的合同,原有的承諾不再兌現,原有的優惠不算數,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合法權益,挫傷了企業的積極性。不少企業「投訴無門」,只能吃「啞巴虧」,不得不通過各種渠道尋求救濟。 「新官不理舊賬」導致當地投資環境和創新生態不斷惡化,政府形象與公信力嚴重受損。

新官上任新氣象,是消除積弊、吐故納新、加快發展的良好時機,但出新規不代表完全否定舊制,干新活不能丟下舊賬不管,對關乎市場主體切身利益、事先有過約定承諾的事務和項目,若非特殊情況,則應履約到底,「放鴿子」「玩毀約」「朝令夕改」的失信行為,不僅失信於民、失信於企,更將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新賬要理,舊賬也要理,而且得理到底,這不僅是政策連續性、保障社會穩定的要求,也是尊重群眾和各類市場主體利益、建設誠信政府和誠信社會的必須之舉。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法治社會,政府也要守法誠信。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強調,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兌現向社會及行政相對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因違約毀約侵犯合法權益的,要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此次《通知》進一步為解決政府失信違約行為提供了「備份」,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提供了保障。只有把重大決策終身責任制及監督機制落到實處,為官員戴上「緊箍咒」,倒逼其既謀新事又理舊賬,才不會「人來政改、人走政息」。高頻度、高強度的政策出台,就是要向社會表明,政府在經濟活動中不再享有「特權」,無視舊賬、失信於人,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法律懲戒,從而倒逼政府部門帶頭依法行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安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