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告別2017,現在的我,感謝過去一年的自己

告別2017,現在的我,感謝過去一年的自己

歲末年尾總結正當時,和以往不同,今天總結的內容不是工作而是個人生活,不是被迫而是自願,不僅寫在紙上,還想公之於眾。

第一次

01

人們重視第一次,我也是。2017年,我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嘗試了若干個「第一次」,得到了不一樣的體驗。

第一次認真細緻地做讀書筆記。

之前閱讀只是讀,懶得做筆記,結果看了不少,記住的不多,能用到實際的就更少。2月底開始做讀書筆記之後,閱讀的速度慢了許多,一周勉強能讀一本書,但閱讀的質量明顯提高。前後兩種不同閱讀的體驗,引發了我對「閱讀」問題的思考,以及自己閱讀方法的調整。

第一次鄭重遵從內心,鼓起勇氣付諸行動。

2月底以全新方式開始閱讀,受自媒體寫手的影響,4月底產生寫自己公眾號的念頭,而且願望逐漸強烈。難能可貴的是,這次我付諸了行動,5月11日成功申請,5月17日推送了第一篇,6月16日獲得了申明原創的資格。這一次遵從內心的行動,改變了整個下半年的業餘活動。

第一次花錢聽線上課程。

之前因為對網課不了解所以也不接受,怕上當受騙。後來抱著花錢買教訓的心態聽了幾次課,感受深刻。緊跟著,對線上課程的認識也發生了改變,隨之改變的是,自己又多了一個學習平台,多了一條提升認知的通道。同樣是花錢學習,網上學習比買書自學要直觀,要快,效果更好。不能不感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人生有許多第一次,每一個都體現從無到有、從到1的變化,每一個都意味著某種原有狀態的突破。2017我經歷的所有「第一次」都或大或小地拓展了空間,開闊了視野。

努力,從愛閱讀到會閱讀

2

閱讀是我的一個愛好。一直以來,我就認為讀書是件高雅的事情,由此對那些愛讀書的人不自覺就會產生一種敬意。看到喜歡讀書的小朋友也會有莫名的親近感,覺得這孩子將來會不一般。

現在從方面看來,這種情結也說明自己的閱讀有問題。而今年上半年,閱讀效率低下,喜歡閱讀卻不會閱讀的問題完全被暴露出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便決心從頭學起,開始閱讀「如何讀書」類圖書。這種集中讀一個領域書籍的做法,暗合「主題閱讀法」的要旨,讀書質量高了許多。

這樣的關於「閱讀」的主題閱讀讓我發現了不同書籍中讀書方法的共性。比如要明確具體讀書目的,要重視序言目錄,要做筆記等等。後來又聽了些線上課程。兩者的一些內容得到了相互印證。由此形成了我個人比較有效的讀書方法。為此輸出形成了《讀書無用嗎,不會讀還真是》和《你也能輕鬆把雞蛋豎起來》兩篇關於如何讀書的方法論心得。

最近隨著學習的繼續,又有新的關於讀書法的理念補充到自己的方法論體系當中。使之不斷完善。

應了這次總結,我把自己在2017年讀過的書整理成下面的清單。數一數,算上電影已經超過了50。平均下來,基本一周一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看來總結還真有必要。

學習方法類:

《學習之道》喬希.維茨金、《學習之道》芭芭拉.奧克利、《如何高效學習》斯科特.揚、《如何學習》亞當.羅賓遜

閱讀方法類:

《如何閱讀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實用性閱讀指南》、《畢飛宇的小說課》

寫作方法類:

《麥肯錫教我的寫作之道》、《完全寫作指南》、《文章自在》、《文心》、《我是一隻愛寫作的鉛筆》、《王鼎鈞作文四書》

提升認知類:

《刻意練習》、《精進》、《躍遷》、《好好學習》、《小狗錢錢2》、《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閱讀的力量》、《奇特的一生》、《投資中簡單的事情》

小說文學類:

《了不起的蓋茨比》、《活著》、《局外人》、《月亮與六便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80年代的愛情》、《大秦帝國》、《魯迅小說全集》、《我的阿勒泰》、《法布爾植物記》、《浮生六記》、《聆聽父親》、《文化苦旅》、《汪曾祺散文集》

教育類:

《自由的孩子最自覺》、《梁啟超家書》、《劉墉寫給孩子的成長書》

電影

《悟空傳》、《百萬英鎊》、《風雨哈佛路》、《戰狼2》、《芳華》、《妖貓傳》、《天才槍手》

雖然和那些讀書牛人、超人無法相比,但還是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這一年,通過努力,自己的閱讀已經由「愛」轉入了「會」的頻道。

寫作,讓思考更深入

3

寫作是我想總結的第三個方面。翻看公眾號「管見」的歷史消息,我統計了一下,從5月17推送第一篇到現在這一篇,原創的文章正好是60篇。大概有10多萬字。滿滿的成就感啊。下面是我從其中挑選的自己比較滿意的部分。

我從上中學開始就喜歡寫寫畫畫,斷斷續續一直到現在。但象今年這樣認真構思,用心遣詞造句,初稿完後再仔細修改,還專門學習排版等等,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這些是在學習寫作、練習寫作中收穫到的。

其實,對我自己而言,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在寫的過程中收穫了對特定事物的思考。寫作有利於思考的深入。許多道理我是在寫的過程中才明白的。

特別喜歡畢飛宇的一句話:

「對許多人來說,因為有了足夠的生活積累,他拿起了筆。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極度蒼白,我是依仗著閱讀和寫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寫作帶來的好處還不只這些,我前面選了些自己寫過的文章。之所以選這些,是想說,

我通過寫作實現了自我教育

雖然這些文字都通過「管見」這個平台公開了出來,原本是希望對別人有用,但我自己首先是受益者,而且是最大的受益者。而這也將成為我繼續下去的最大理由。

結語

04

在原有生活里,通過努力,在其他條件沒變的情況下,這一年,增加了生活的厚度,豐富了人生體驗,體味到另一種不為人知的艱辛,也更懂得了寬容。4

在《活著》的序言里,於華說: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今天,站在2017年底,回顧過去的一年,我感謝曾經的自己。

管見∣一個普通中年人的點滴思考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見 的精彩文章:

TAG: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