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法國都開始經濟改革了

連法國都開始經濟改革了

最近兩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中國。這是2018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首腦。訪問歷時三天,經行西安和北京。隨同訪華的還有50多位企業家,他們將和中國簽署眾多合作協議。上任半年多,馬克龍積極的外交活動讓人耳目一新。經濟領域,馬克龍的表現更為出色。

去年競選時,馬克龍屬中間陣營,立場不清,而他上台後的作為顯示,馬克龍可能是一位政見清晰,意志堅定,手段強硬的改革者。這實在出乎觀察家意料。

當選總統之前,馬克龍的政治形象十分矛盾。

馬克龍很早就加入法國社會黨,深受奧朗德賞識,擔任過奧朗德政府的副幕僚長和經濟部長。從此以後,馬克龍就被視為左派新星。馬克龍30歲時,迎娶大他24歲的老師布麗吉特為妻。這也符合左派政客的作風,放在右翼黨人那裡,簡直不可想像。

不過,馬克龍不是典型社會黨人。他曾在投資銀行任職,屬商業精英。馬克龍主張對企業採取友好政策,不止一次為企業家說話。擔任經濟部長期間,馬克龍操刀改革,遭到工會抵抗,無功而返。他不止一次聲稱,「每周35小時工作制」不合時宜。「35小時工作制」是社會黨主張的標杆性政策,馬克龍否定,表明他和社會黨貌合神離。

2016年4月,馬克龍脫離社會黨,成立了自己的政治黨派:前進運動黨,競選法國總統。談到左右之爭,馬克龍聲稱「不左不右」,以「團結所有法國人」為目標。這實在太無聊了。馬克龍有左派背景,他這中間黨派就被視為中左派,很多人不看好。媒體關注的焦點還是左右之爭,尤其右翼勒龐,一度被視為法國的特朗普。

後來居然是馬克龍勝選,這令我很失望。對他的研究不深入,忽略大量細節。事實證明,此前對馬克龍了解太少,存在許多誤判。

馬克龍上台之後打破傳統,任命右派共和黨人菲利普為總理。新總統不任命「自己人」,而是任命其他政黨人選為總理,這是第五共和國以來的首次。馬克龍還和右派大佬、前總理朱佩關係密切,後者公開表示支持新總統。「中間派總統」的政治傾向,表露無遺。

馬克龍5月上台,8月份就推行勞動法改革。改革內容是削弱工會特權,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

比如說,削弱工會在工資談判的議價權,允許企業和員工簽訂單獨靈活的合同;允許勞資雙方就「每周35小時工資制」談判,允許通過加班提高待遇;增加中小企業解僱工人的權利,允許他們在提前一個月告知的情況下解僱員工;設置遣散費上限,阻止離職員工漫天要價。若員工為企業服務達30年,允許員工遣散費為其薪資20個月的總額。

這樣的改革力度史無前例。法國總工會秘書長譴責法案,把它稱為「僱主全權法。」習慣勞工保護的法國人,對此也很反感。「遣散費上限」的規定,一半以上法國人反對。

勞工改革一向是法國經濟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號稱「一切改革之母」。法國歷屆總統,希拉克、薩科齊和奧朗德,他們都曾試圖改革。2016年奧朗德動用憲法特別條款(特定情形下,總統頒布法令可不經議會表決,強行通過)力推改革,遭致全法工人大規模抗議。奧朗德被迫妥協,大幅削減改革內容。第一個任期結束,奧朗德就心灰意冷退出了政治舞台。

馬克龍的勞工改革也遇到強大阻力。上台一百天,他的支持率從62%下跌至36%,成為有史以來「最衰的新總統」。馬克龍不為所動,在訪問希臘期間,他表示:「我已下定決心啟動改革,我不會向懶人讓步,也不會向只知道憤世嫉俗的人和極端分子讓步。」

這句話激起法國工人怒火,四天之後,法國多個城市爆發遊行,抗議人群打出「懶人在前進」、「懶人上街了」的標語。一片抗議聲中,9月22日,馬克龍總統在愛麗舍宮簽署《勞動法改革法案》政令。法國勞動法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馬克龍改革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議會支持。中右聯盟牢牢控制著議會,社會黨從上屆277個席位減少至49席,堪稱潰敗。馬克龍的中間路線策略取得實質性成果。上任幾個月,馬克成取得幾任總統都沒達成的改革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2018年起,法國將減小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的養老金差別,實質是削減過於慷慨的政府養老金。政府將普及新失業保險方案,鼓勵更多人購買商業保險。

稅收領域,馬克龍宣布要將法國的企業所得稅率從33%降至25%。這是歐洲國家規模最大的減稅計劃。去年底,法國通過財政預算案,80% 家庭將逐步取消居住稅(一種無論自有房產還是租房都需繳納的地方稅);盈利低於50萬歐元的企業所得稅率降至28%。法國政府支出龐大,減稅艱難,總理菲利普表示,減稅計劃要到2022年才能實現。

減少開支領域,馬克龍政府也有動作。一是削減600億歐元公共開支,裁減12萬公務員,將財政赤字控制在GDP 3% 以下。此外政府宣布,去年10月起,接受住房補助的法國家庭每月每戶減少5歐元補貼,大概600多萬戶受影響,很大部分是學生。這項政策省的錢不多,影響卻很大。菲利普稱,這是前任留下來的劣政,前政府官員則站出來辯解,這項政策並不是他們出台的——由此可見,對壞政策的認定已開始形成。

總體而言,馬克龍政府的改革都是朝市場化方向發展。這位「中左派」總統似左實右,上台半年多施行的改革,比他前兩任加起來的還多。2018新年獻辭,馬克龍的演講主題就是改革。他表示,2018年政府將「深入改革」,教育和勞工是重點。面對阻力,馬克龍表示「我尊重他們並會傾聽他們的意見,但我不會停止行動」。

馬克龍的政策並非完美,他在外交政策的做法很值得商榷。為重整法蘭西雄風,恢復法國地位,馬克龍總是扮演「歐洲領導者」角色。特朗普是「美國優先」,馬克龍強調法國領導下的強大歐盟。特朗普反對全球變暖,削減氣候預算,馬克龍接過環保主義大旗,成為全球環境問題的領導者。除此之外,他們的經濟改革完全一致。

我不想將馬克龍比做歐洲特朗普,兩人執政風格差異很大。馬克龍八面玲瓏,柔中帶剛,特朗普簡單粗暴,快速推進。特朗普挾持風雷,義正辭嚴,馬克龍則需要政治手腕,效果也大打折扣。法國社會積弊已深,需要徹底的改革。不過,就連法國這樣的國家也開始改革,可見世道真的在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城子 的精彩文章:

最近比特幣大熱,關於比特幣你了解多少

TAG:菁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