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部引進中國的巴西電影,竟看哭了我

首部引進中國的巴西電影,竟看哭了我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瘋了,那說明是你瘋了」

這句話出自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異於」常人,他們被稱之為精神病人。

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洗禮,人們面對這群人的態度仍然是充滿恐懼和排斥,而針對精神病人的治療並沒有太多的進步。

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一個里約熱內盧的女人,在一個精神病治療中心,驟然掀起了一場改編精神病治療的革命。

這部影片,正是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一部人物傳記電影。

尼斯:瘋狂的心

「垃圾是人分出來的」

這句話是影片中一位精神病患者說的,細細想來,確有道理。

垃圾是人分出來的,精神病也是被人界定出來的。

百度百科上對於精神病的定義是,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互動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行為,以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影片的剛開始,這些患者有明顯的的符合上述定義的行為,醫院裡的醫生護士也不把他們當人看待,對他們進行隨意辱罵,虐待。

在當時對於主流的精神分裂治療法是以電擊療法和額葉切除術為基礎。

所謂電擊治療法,是用高壓電對著病人身體毫不留情地持續電擊,使病人高分貝地大聲慘叫口吐白沫。

額葉切除術就是醫生通過冰錐在病人的大腦上穿孔,通過破壞大腦的腦白質成功「治癒」了多位病患。

實際上就是使這些病人失去正常人的知覺成為一個無腦白痴。

一刀下去,這病人基本上也就「好了」不過卻變成了廢人。

尼斯是巴西第一批去醫學院進修的女學生,學成歸來後的她前往里約熱內盧郊區的一家精神病院工作。

而結束這場噩夢,將精神病人看做人正常對待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尼斯上班的第一天就目睹了一位精神病患者遭遇電擊後痙攣不止的場面,

那些自以為是的醫生還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是如何通過冰錐在病人的大腦上穿孔來一步步「治癒」這些病患。

眾多醫生都紛紛鼓掌叫好,在那個時代里,一介女輩又有什麼發言權,

如果說其他醫生所謂的人道主義是冰錐,那麼尼斯的人道主義就是一支畫筆。

她倡導用愛來治療精神疾病,讓這些病人感受到溫暖,而這些行為,在別醫生眼裡卻變成了一個異類,他們孤立甚至恐嚇尼斯。

面對這些專橫,尼斯仍然堅持自己的治療方法,她用畫布,顏料和刷子作為武器。開始了一場精神治療革命。

精神病患者和我們的社會秩序相去甚遠,但是他們卻更接近美好的本質。

尼斯提供的畫筆讓他們有了內心的表達慾望,那隱秘又奇異的精神世界躍然紙上。

影片中運用嚴謹的紀錄片形式敘事邏輯,再現了那個嚴酷的社會大背景下,個體的抗爭。

在中世紀,精神病患被視為「惡魔附身者」,人們驅逐精神病人,把他們趕到「愚人船」上,將船推向大海,讓他們在海上自生自滅。

17、18世紀「瘋人院」在法國出現,那些患精神疾病的人們被囚禁在高高的圍牆中,在虐待、飢餓和疾病中等待死亡。

儘管是到了19世紀,慘無人道的治療仍舊容不下這群人的存在。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記》中寫道:「人們不能用禁閉自己的鄰人來確認自己神志健全。」

但是在那個年代,一個人若是患上了精神病,就好比人們對於艾滋,註定是被人強加了太多的不公平對待。

尼斯的治療法在當時來講,是一種前衛治療,她讓一座沒有溫度的高牆大院,重新建立了人性的尊嚴。

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反傳統精神病」這麼一個用語,

她用了幾十年單打獨鬥,才慢慢得到一些社會工作者和新聞媒體的關注。

在這座曾經命如草芥的精神病院里,誰也不會想到,有些病人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

尼斯的那一間畫室也成為了里約無意識意象美術館,藏有數十萬件作品,很多藝術家也都紛紛到此拜訪借鑒。

「每個人都有一萬種活成自己的方式,不要放棄。」

這句話是對我們每個人說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門電影 的精彩文章:

網大走出國門,這部國產懸疑又要爆

TAG:熱門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