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德國漢學家:現代企業可借鑒《三國演義》戰術謀略

德國漢學家:現代企業可借鑒《三國演義》戰術謀略

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道德媒稱,《三國演義》首個德文全譯本的譯者尹芳夏(Eva Schestag)接受專訪時認為,這部講述戰術和謀略的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經典中的經典」,企業在運營、管理中可以借鑒其中的智慧及謀略。

          德國翻譯家尹芳夏(Eva Schestag)(圖片來自德國之聲網站)

據德國之聲1月7日報道,尹芳夏是德國漢學家、翻譯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文學。2009年,中國是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在這次書展上菲舍爾出版社推介了一套四卷本的中國古典文學文選。菲舍爾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是一個以世界經典文學為重點領域的出版社。尹芳夏從2006年就開始與這個出版社合作了,並且參與編寫了出版社展出的中國哲學卷和中國古典詩歌卷。當時,出版社希望在這套從書中加入一本小說,但是由於沒有時間重新翻譯一本長篇小說了,所以就收錄了已故漢學家滿晰博(Manfred Porkert)翻譯的《封神演義》,他曾經是尹芳夏在慕尼黑大學求學時的教授。

在2009年書展之後,尹芳夏就與菲舍爾出版社討論了要翻譯一本長篇小說的問題。尹芳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在她看來,《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中最早的一本長篇小說,也是一本歷史性小說,也是她覺得最重要的一本。2011年,菲舍爾出版社就正式委託尹芳夏進行翻譯,從此開啟了她六年的翻譯之路。

征服兩大翻譯難題

報道稱,在六年的翻譯過程中,尹芳夏遇到了一些困難。她提到,雖然當時出版社委託她的時候並沒有給她太大的時間壓力,也沒有說一定要在什麼時候完成,但是她知道這個期限遲早都會到來。所以在這六年里,她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三國演義》的翻譯上,她覺得堅持和自律應該是最難做到的。

而從文本的角度來看,尹芳夏認為翻譯中最難的就是人名。在《三國演義》里,有名有姓的人物超過一千個。尹芳夏認為,她所翻譯的畢竟不是學術譯本,德文版裡面不會出現漢字,所以人名只能用拼音來翻譯。但是用拼音的話,同音不同字的情況就沒法避免。再加上這些人物除了姓和名之外,還有字和號。為了避免混亂,她決定每個人物固定只用一種譯法,那就是用姓名。

此外為了幫助德語讀者理清人物關係,尹芳夏嘗試用腳註來做一些說明,尤其是隔了很長篇幅之後重新出現的人物。況且她認為,讀者可能也會慢慢發覺,其實不需要弄清楚每個人物,只要有一些耐心,跟著情節走。

另一個難點就是官名封號的翻譯,為嚴謹起見,尹芳夏參閱了不少關於漢代官銜的研究論文。此外還有書中出現的大量歷史文獻,比如最著名的《出師表》,還有很多詔書、悼文、訴狀、詩歌等等,這些文本翻譯所花費的時間要比正文敘述部分多得多。

報道稱,由於《三國演義》中所使用的語言和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尹芳夏也頗費了一些心思。例如,在人物對話中的敬稱(您),她沒有使用現代德語中常用的"Sie",而是用了比較有歷史感和距離感的"Ihr"。此外在行文中,她會避免使用口語化的表述,每一句話寫下來之前都會斟酌一二。但同時尹芳夏也要避免語言過於僵化,保持文字的生動性。       

            德譯本《三國演義》(圖片來自德國之聲網站)   

中國人送給瑞士伴侶的最佳禮物

對於自己這版《三國演義》譯本的讀者,尹芳夏認為應該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對中國感興趣的讀者,當然也包括漢學研究者。在柏林舉行朗讀會的時候,有很多年輕人來參加,這讓她感到十分意外。在巴塞爾的朗讀會上則有不少中國瑞士跨國婚姻的夫婦前來,來自中國的那一方希望把這套書送給自己的瑞士伴侶,讓他/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很多人都說一開始入門有點難,可能每個人會有自己的辦法去理清人物關係,比如做一個列表。很多人說先讀她的"譯者後記"會幫助自己有一個整體概念。尹芳夏的兒子今年22歲,在參加了她的《三國演義》譯本朗讀會之後也開始讀這部小說,他大學的專業是機械製造,不是個"文學青年",但他說讀完了前100頁之後感覺漸入佳境,完全被故事情節所吸引。

報道稱,尹芳夏所翻譯的《三國演義》分為上下兩卷,售價為99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7.8元——本網注),是比較高的一個價格。但她認為這不是一本以登上暢銷榜單為目標的書,當然如果銷量大的話,自然是令人高興的,因為這是《三國演義》的第一個德語全譯本。《三國演義》之所以在中國那麼普及,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因為它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文化衍生品,比如影視劇、漫畫書、動畫片,還有白話文版本小說等等。所以尹芳夏認為在她的版本的德譯本問世之後,也許在此基礎之上也可以有更多形式的表現,比如拍成電影、電視劇,或者是小說的精簡版本、通俗版本等。

現代企業可借鑒書中戰術謀略

在文化交流方面,尹芳夏認為德語讀者一定可以通過這部小說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因為這是一本關於戰術謀略的書,其中很關鍵的一個思想就是:我要如何為自己贏得合適的人才?這其實也是現代社會每個企業都要考慮的事情,就像英語里常說的"It is all about hiring people"(一切在於僱用人才)。還有一個觀點就是,要想成功,不一定非要成為規模最大的企業,這也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體現,比如很多典型的以少勝多、以計謀取勝的戰役。這些都是如今人們可以學習借鑒的東西。

而且尹芳夏還認為,歐洲在面臨現今的局面時,可以借鑒到《三國演義》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她看來,權力集中的慾望也許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在政治領域,人們希望建立起一個聯合的、強大的、不斷擴張的歐洲,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自然會滋生危機,比如希臘、葡萄牙、義大利,當然還有加泰羅尼亞問題等等。在這種局面下,需要提出的問題是,怎樣建立一個讓大家都感到舒適安寧的歐洲,當然也應該認識到一點就是,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歐洲隨時都有可能會面臨分崩離析。

報道稱,尹芳夏最後還透露希望下一部作品能翻譯司馬遷的《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TAG:參考消息 |